教育随思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强调的是教育者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与信念,是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告诫我们每一位老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可教性,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生进了学校,就是进入了一所锤炼意志、锻炼品格、增长智慧的大熔炉,老师是炼钢人,学生要百炼成钢依靠的是老师的教育。老师的品格、知识面、智商、情商以及如何引导和教育学生,这些都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但是当前仍然有很多老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没有从自身查找不足,也没有从根源上帮学生找到问题所在,而是一味地认为这个学生无可救药了,甚至给很多学生打上坏孩子的烙印,让很多学生在“我是坏孩子”的阴影里沉沦,这无疑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甚至让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

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一方面这里的 “好”不仅指学生的考试成绩。一个人,不论其知识水平高低、能力大小,只要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就是的人才,教育应该是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要谨记自身使命,真正负好教书育人的责任,从实际出发,把握和遵循人才成长的科学规律,用系统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要鼓励“人尽其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

要讲好一堂课,打动学生,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要上好一堂思政课更是难上加难。一说到思政课,很多人往往都是与刻板、枯燥、死记硬背等概念联系在一起。有的老师为了打破对思政课的这种传统偏见,为了把这门课“讲”好,真的是用自己的一辈子来备课,就像打磨钻石一样,打磨自己的课堂,尽力使每一个点都达到极致。有的老师还能说会唱,把一身的技能都化为了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有的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塞进了诗歌里、化入了故事,并与时事热点相连接。

如何把收集到的资料和素材内容经过自己的转化,与十几岁学生的生活、认知和思想发生联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让自己的课堂更富有活力、更富有温度、更富有力量,这是我未来将要努力学习的地方。

教育并不是单纯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点,教他们大道理,而是用你的生命状态去影响他,给他们带来能量,让他们能够有信心与勇气继续往前走。

我相信当自己专注于把事情做好,日积月累,这就会成了我们的壁垒和竞争力。安安静静的,眼里只有一件事,很纯粹,但也能一直成长。

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努力让自己也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怀、有视野、有力量的思政教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