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从这4个方面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

家是孩子温馨的港湾,家庭和睦为他们提供了安全的处所,除了这个环境外,爸爸妈妈还要注意他们内心情感的安全。这里探讨的是孩子内心的感受,从自我认知的层面看待世界的方式。


从四个方面留意孩子的安全感。

一、 害怕的感觉

当孩子对父母说他们害怕某种小虫子、某种环境、某种情形时,比如,晚上怕黑,站在高的地方怕高,或者说,房间有妖怪,我害怕等等,孩子有这种感觉,父母不要用自己的感觉来应付“这没什么可怕的,你看它就是那样的。”#育儿知识分享#

内心情感得不到承认,既没有消除内心的阴影,也没有得到保护,逐渐形成内心害怕的事情,总觉得会受到威胁和伤害,没有安全感。

二、刻意训练

比如,孩子怕黑,就刻意让孩子留在黑暗处,以练习胆量去克服黑暗;孩子怕水不敢进入泳池,就刻意把孩子放入游泳池;孩子数学运算能力差,就重复大量做计算题;

有的小朋友社交能力弱一点,碰到熟人不打招呼,这时候,家长总是催促,“这是谁,快叫人呀!”

不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孩子慢慢接受、熟悉,再到坦然面对,而是直截了当地让孩子过度感受恐惧或不自在的反应,就像与人碰面互相问候,孩子不愿说话并且常常躲到父母身后。逼迫孩子做某件事情,让他们内心不安,从而选择逃避;或者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情绪,并且反抗父母的命令,就是不愿意服从父母的指导。

达不到父母所设定的目标,在孩子内心产生担忧,害怕父母的责备。但惯常家庭教育中后续发展往往就是父母训教、斥责,随着恶性循环的形成,孩子心中越发没有安全感。


三、用更大的情绪去压抑情绪

当孩子因为某种原因而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父母不是采取接纳、舒缓的方式引导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而是采用一浪盖过一浪的举动。

比如,孩子高声述说,家长就更大声地教训他,试图用权威和力量来控制他们。从情绪管理来说,每个人的情绪都需要一个出口,尤其孩子没有很好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当情绪释放的出口被父母压制,他们就不知道后面该怎么办。

当一个人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时候,内心自然产生焦虑,并且延续原来的状态,甚至让情绪更加恶化。因此,当父母企图以高压来控制孩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孩子面红耳赤、声嘶力竭、双拳紧握、捶胸顿足,那是他们的情绪被压制得不到释放的表现。


四、家长负面评价

由于年龄、社会阅历的限制,孩子是脆弱的,当挫折和困难来临的时候,如果得不到父母的帮助,通常变现为手足无措。

挫折和困难除了外界因素,还有源于父母的评价。如果总是指责孩子“这不好,那不好”,不断地与别人相比,处处不如别人,他们会充满困惑“我到底要怎么办?现在怎么做都不能让爸妈满意!”

内心的想法没有答案,委屈、气愤的情绪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就不愿意说话,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对话,尽量避免社交活动。当父母感觉到孩子很少说话,即使问到了也只是敷衍一下,其实是小朋友自己在承受内心的痛苦,类似心理活动并非他们的忍耐力大与成年人,而是相对于内心的痛苦,父母的态度、责骂更令孩子感到不安,然后选择放弃和逃避。


爱心提示

害怕、不安全感是内心的一种情感,孩子表达处这种不安的情绪,父母先要接纳他们的感觉,帮助他们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表示家长能够理解且在意他们的感觉,对孩子来说,意味着有事情都可以说给爸爸妈妈听,而且他们会认真地听;这种方式也是引导孩子认识自己,遵从自己的内心感觉。

孩子有事情和父母说,父母也认真听,就是建立同理心的亲子关系;亲子谈话,有话可说,有人倾述,既是舒缓负面情绪的方式,也是教养的有效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6-05 从这4个方面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