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君子三戒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中提到的人生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修养之道。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一个人处在少年时期,心性未定,易冲动,没有自控能力,思维尚未打开,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做出不合理的事情,戒之在“色”的确是对少年身体健康的一种保护。孔子因为三岁丧父,后被嫡母逐出家门,另择居处,所以十五岁时才开始正式读书。周游列国,广收门徒,终其一生都在育人。他对弟子的谆谆教诲也绝非少年戒美色,慕少艾,的确应该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

十几岁的少年,面对光怪陆离的诱惑,声色犬马的放纵,难免对声光色影,徒有其表的事物迷失心智。如若接受教育,听从教导,确定明确的人生目标,注意修身养性,那么“三十而立”就有希望。

少年因为血性不足,心智不定,更容易脾气急躁,缺乏耐心与毅力。面对不公不法不合心意的事情也容易给人摆脸色,使性子,从而破坏人际和谐关系,伤及亲友。少年戒色,也应戒掉耍脾气,甩脸子的毛病,一心读书,在阅读中修养心性,回归生命的安静,达到身心的协调统一,从而实现立学的目标。

及至中年,血气方刚,在血气与刚性的双重加持下,人的生命力极度旺盛,心智虽已成熟,但是又容易产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道德的范围内争强好胜固然无可厚非,将其视为追求完美,追求卓越也未尝不可。但是不切实际与不顾伦理道德的争强好胜,往往使人迷失心智,消耗精神力量,伤及自身或是冲动做事,酿成苦果。也就是中年戒斗戒的是冲动是内耗,是各种不道德的卷。

老年戒得。君子有成人之美,懂得月满则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就自己是能力,成就别人是美德。老年时应懂得舍弃,不再为了物质,利益蝇营狗苟,过的随性洒脱,不招人厌不惹自己烦,以轻松的态度面对黄昏,以功成身退的姿态守好自己的整个人生。没有得失的牵绊和纠结,就会延长自己的生命长度。而孔子之所以能够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规律获得长寿,靠的也是自己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体悟。

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修身养性法则,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漫长的岁月里才会胜过万千的诱惑与迷失自我的折磨。

网图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论君子三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