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念旧是一个人成长了的标志

思乡,是每个人离开故乡后在不经意间最容易拨动的心弦。念旧,是每个人长大后常在睡梦中浮现的影子。作家林海音的脑海中荡漾起的是旧时北京城里树影斑驳下的旧房子,以及自己孩童时期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今天为大家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坛著名的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回忆小说——《城南旧事》。这部小说虽是一部思乡之作,却不同于众多传统的乡愁作品,《城南旧事》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城南四合院里林英子一家普通人的生活,以少年英子为主人公,通过她童稚的眼睛来呈现着北京城南社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故事主要围绕英子6-13岁所经所历的5件事情和相关的人物进行讲述,虽然故事中的人物最后都离英子而去,但英子也在各段经历中获得了孩童认识世界的成长。这些成长的养料,最终也成为了作者林海音老年远在他乡之时怀恋家乡所能回忆起的经典片段。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社会,还正处于变革的初期,自由、民主、平等、包容的思想为中国社会穿上了一件和谐的袈裟,北京的街头巷尾上演着不再是旧日京华的遗迹,而是生生不息的现实生活。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她的童年时光始于幸福洋溢的家庭与热热闹闹的街市。爸爸是一名清闲的知识分子,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下班就可以陪伴英子的成长。妈妈则是全职太太,更能给予他全天候的陪伴。宋妈是英子家中不可或缺的忠实仆人。比起地层社会,英子算得上“大小姐”的身份了。她天性善良、聪明伶俐、率真耿直。年仅6岁的英子对一切未知充满好奇,但成长不仅仅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而英子最初的成长还要从惠安馆的日子说起。

英子的第一任好玩伴是同街坊住在惠安馆的一名二十来岁的成年女子,叫做“秀贞”。大人眼中的秀贞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女人。但在小英子这里她却有一个好听的称呼,叫“思康三婶儿”。早前英子每日跟着宋妈出街溜达,常在惠安馆门前见到“疯女人”秀贞的身影,宋妈处于对疯子的提防,从不许英子在惠安馆门前过多地停留,英子对于“疯女人”的称呼充满好奇,秀贞疯在哪里呢?一日英子独自路过惠安馆与秀贞四目相望,秀贞看到六岁的英子,误以为是自己弄丢的孩子小桂子,便将英子带入家中,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后,秀贞明白英子并不是自己的小桂子,但英子却怎么也分不清秀贞到底是不是疯子。

六年前的冬日时节,来自北大的青年学生思康找驿站到惠安馆处,秀贞爸爸安排他进偏院中住下,秀贞见其一眼倾心。朝夕相处中更被思康的才气吸引,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但在那个世俗眼光依然强势的年代,他俩只能去干暗中相爱。大学生思康身负使命要回老家,彼时秀贞已经有了两人爱情的结晶“小桂子”。思康带着自己的使命走后,再也没有回来。碍于世俗眼光的秀贞父母将幼儿小桂子偷偷送了人,自此秀贞便日日站在惠安馆的门槛上,观察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一边寻找自己的孩子小桂子,一边期盼着情郎思康的归来。英子对其遭遇非常同情,并把秀贞当做自己的好朋友,自此经常偷偷跑去找她聊天并答应秀贞,若自己见到了小桂子,一定带他到她的面前。孩童的世界永远那么单纯善良,毫无杂质。

英子的另一个好朋友是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小姑娘“妞儿”。妞儿是小英子在井窝子边认识的玩伴,不同于英子的幸福,妞儿的童年很残酷。妞儿的爸爸靠卖唱为生,也总是逼着妞儿唱戏乞讨。唱不好就用掸子打她,年仅六岁的妞儿胳膊上经常有着深浅不一的伤疤。一日大雨,妞儿抱着一身单薄的衣服来到井窝子边与英子相约,并告诉英子她要离家出走,因为妞儿认定自己并非父母亲生的孩子。谁知道在与妞儿的对话中,英子发现妞儿正是秀贞寻找已久的“小桂子”。英子赶着大雨把妞儿带到了秀贞家里。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连夜计划带妞儿去找爸爸。雨夜让英子发了严重的高烧,她在医院昏迷了十天,差点丢了性命。秀贞和妞儿在那个雨夜的路上并没有顺利到达火车站,而是十分不幸地在飞驰的火车下丧生了。英子再次醒来,向爸爸妈妈询问起昏迷前的事情,却被爸爸的话语打断了,过去的事就过去了,慢慢的都会忘记的,我们还是要看向未来。自此,惠安馆的秀贞和井边的玩伴妞儿便消失于英子的童年生活,就像未出现过一样。

后来,英子一家迁往新帘子胡同,此时已是定居北京的第二年了。七岁的英子也上了小学,认识了新的同龄人。一天几个调皮的同龄男孩子在英子家门口踢足球,英子学着大人模样驱赶在自己家门口嬉戏的少年。少年却一不小心将皮球踢进了附近的一个荒草丛生的园子,率真的英子决定自己进去找皮球,然而却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男子。一来二去,英子了解到,年轻男子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此时英子幼小而纯洁的心灵里,还没有太多的对错之分,她只是觉得年轻男人十分善良,并与其订下一起去海边的约定。不久,英子在荒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暗探发现,暗探很快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年轻男人的离去,让英子又想起了一年前离开自己的疯子秀贞,也让她突然明白起来,大人世界的诸多美好愿望终究还是经常与现实有所冲突。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谁又能用语言说得清楚呢?大人们的待客之道在孩子的眼中总是像迷惑行为一般。然而人终归还是感情动物。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对于外人和感情,总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


英子爸爸的朋友德先叔在一段时间里,常到英子家里做客,对比爸爸对德先叔的热情款待与对妈妈的使唤奚落,德先叔的人设引起英子的强烈反感,与此同时,来自己家里借住的另一位客人,兰姨娘也进入了英子的生活。兰姨娘年轻时尚且常开怀大笑,不仅与英子的爸妈相处和善,还常带英子外出游玩接触新鲜玩意儿,温柔体贴又随性的兰姨娘招来了英子的喜欢。可自打兰姨娘出现在家中后,英子愈发感受到自己母亲的变化,她不能理解母亲时而小气的情绪与时而暴躁的言语。直到有一天,英子亲眼见到兰益酿造坐在爸爸床边为其点烟时两人亲昵的模样,英子瞬间理解了妈妈的苦楚,对兰姨娘的喜爱也转而成为了恨。面对大人错综复杂的关系,英子只能通过苦恼来发些自己的情绪。然而德先叔戏剧性的出现让英子有了帮助妈妈的办法,她开始有意撮合兰姨娘与德先叔在一起。努力没有白费,英子成功了,德先叔和兰益酿造最终双双离开了自己的家。人无完人,不论是爸爸妈妈还是兰姨娘,在英子心中曾一直是最好的人。然而每个人又都有着自己根深蒂固的秉性。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其实人生就像一块拼图,认识一个人越久,这幅图就越完整,但我们始终无法看清它的全部,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谜,没必要看透,却总也看不完。”随着事件的翻篇,英子一家还是回到了最初的模样,爸爸还是英子喜欢的爸爸。

转眼英子已经十岁,那年宋妈乡下的丈夫突然来找她,并计划何时将宋妈接回老家去,宋妈那段也时常念叨起自己的孩子,然而在她纠结于自己是否回家的时候,却得知消息,原来自己的儿子小栓子早在两年前就已不行淹死,女儿又打小就被不务正业的丈夫卖给了常年游走各地的一户商人。宋妈极其悲惨的命运通过英子孩童视角暴露出来,是那样的客观,真实,毫无虚假,让读者轻而易举地就能感受到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悲哀。英子心里也十分伤心,她舍不得宋妈的离去。“是而不死,是财不散”这句话是英子妈妈安慰宋妈的一句话,在那个年代,封建的守旧思想,也远远没有从人们的思想里散去。当宋妈乡下丈夫牵着小毛驴来到英子家门口找宋妈时,她终究还是决定跟随那个“无能”的丈夫回老家去,并且打算再生个小孩再回来。此时的英子虽然不明白宋妈为什么生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但对于宋妈的离去,她还是心生祝福。

英子小学毕业之际,爸爸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最终因肺病离开了人世,此时英子虽然还小,但她记得宋妈临走时的叮嘱,英子是家里的大姐,以后就要有大姐的样子,她记得爸爸在病床上的叮嘱,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一定能闯过去。已经反复历经大人世界悲欢离合的英子随着爸爸的离开,更真正地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她为自己即将开启的心的生活做足了心理准备,英子真正地长大了。

生而为人,故事中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透过英子童稚又懵懂的双眼,更显得真实与无奈。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城南旧事》念旧是一个人成长了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