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三代同堂”

不知道你有没有因为生活习惯、消费观念、教育理念的不同,感觉和老人家沟通吃力的时候?

我的小家庭是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虽说大家多年来相处融洽,我和公婆之间如今也能畅然的开玩笑。俗话说:“三年一个代沟。”在生活中因为观念的不一致,难免也曾有过磕磕碰碰。

公婆都是勤俭的人,想让他们去看个电影休闲一下,一致强烈反对说:“花那个钱干嘛,一个人几十元钱呢。不看,不看。”一转头,听我们说买辆自行车锻炼身体,一方面赶紧把钱拿出来说赞助,另一方面赶紧收拾车库,腾地方放车。

孩子早晨起来不爱喝水,洗漱后直接吃早饭,老人家不厌其烦,每次看到都会说早晨空腹一杯温水对身体好,说得次数多了,孩子抵触,越发不肯喝。

公公是个慢性子,婆婆是个急性子,生活中时常发生需要集体等待最后一个人出门,或者全家提早一个多小时到火车站等车的经历。

事情发生的当下,年轻的我们难免有不满的情绪,有时感觉还是“距离产生美啊!”

教育分成三个板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个人的教育的基础不是在学校,不是在社会,而是在家庭。家庭教育是我们一生成长的基础。

这两天学习曾仕强老师的百年家教100讲,其中谈到了三代同堂。说三代同堂的家庭里面有老年、中年和少年,这是一个最好的环境,最好的单位,最好的结果,一个最圆满的组织。三代同堂就会潜移默化的给孩子以学习的机会,产生带动的作用。

回想一下,公公热爱运动,无形中我们受了影响也喜欢运动,骑行、羽毛球、跑步,孩子也小小年纪就练跆拳道到后面训练羽毛球,也都是得益于老人家的影响;婆婆是个利落的人,生活中做事干脆利索,我们和孩子在处理事情时都会很有条理,收拾整理也都各有一套,这个也与老人家的教导很有关系。

公公做事认真,婆婆热爱生活,公婆都是疼爱晚辈的人,不愿意给晚辈添任何一点额外的麻烦……

细细一条条数来我发现公婆在日常的生活中,将生活的一点一滴都教导给我们了,家庭的文化就在这点点滴滴中体现着、传承着。

社会中,没有谁是生来就会当父母的,想要做好父母这个角色也是需要学习的。没有专门的学科教会我们如何做父母,而三代同堂的老一辈人,是我们学习做父母的榜样,是我们学习做父母的知识宝库。

回头看来,作为人母的我需要重新认识“三代同堂”,应该要感谢我家的“三代同堂”。愿作为父母的我们都能珍惜这“三代同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新认识“三代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