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他的父亲贬官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生下了慧能。慧能年轻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靠打柴卖柴来养活母亲。有一天他听到买柴的客人念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若有所悟,忙问客人这是什么经文,客人告诉他这是《金刚经》,弘忍大师正在黄梅东山寺给大家讲这部经。慧能听了,安顿好母亲,就前往黄梅拜见弘忍。
当弘忍知道他是从偏远的新州来的时候,就故意考他:“你从蛮荒之地而来,是个南蛮,难道也想成佛?”慧能毫不胆怯地说:“人的出生地虽然有南北的不同,但每个人的佛性都一样。人虽分南北,成佛不分南北!”
弘忍听了,心中暗喜,却不露声色,让他到碓房去干活。碓房就是舂米的作坊。慧能的身子轻,就在腰里绑了块石头,来增加身体的重量,这样在舂米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杠杆压起来舂下去。就这样,慧能在碓房老老实实地做了八个月的活。
这一天,五祖为了考验弟子们禅学水平的深浅,好物色一个接班人,就让每个人写一首偈子呈上来。当时神秀担任上座,上座在寺院里是仅次于住持的位置。神秀才华杰出,大家都很服他,想着这个继承人是非他莫属了。神秀果然不负众望,写了一首偈子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被书写在墙上,虽然没有署名,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很快,这首偈子就传遍了全寺。弘忍看了后,对大家说:“后世如果能依照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殊胜的果实,你们要好好念诵它!”
在这首偈子中,神秀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的身心本来清净。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意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外在的烦恼所污染。要想保持心灵的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也就是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渐地觉悟。
当时慧能正在碓房干活,听了大家纷纷念诵这首偈子,认为它还不够彻底,就让人把自己的偈子写在壁上。偈子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大家见了这首偈子,惊奇不已。这首偈子说,身心都不是真实的,从缘起性空的立场上来看,没有菩提树,没有明镜台,身心如幻影,干扰我们身心的烦恼更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首偈子把禅学漫长的修行过程,转化为当下的一念顿悟,说人的本心本性,原本清净无染。只要觉悟到这一点,就可以立地成佛。
弘忍大师见了这首偈子,就在慧能的头上轻轻地拍了三下,慧能知道师父的意思,在这天半夜三更的时候来到方丈室,弘忍把袈裟脱下来遮住蜡烛的光,秘密地给慧能传授了禅法,并把衣钵传给了慧能。弘忍考虑到其他弟子对这个位置看得很重,怕引起争执,担心慧能的安全,就送他到九江渡口,让他连夜往南方走。弘忍说: “我来渡你过去。”慧能说:“迷时师渡我,悟时我自度。”弘忍知道他的修行已经成熟,心里很踏实。
慧能遵从师父的教导,回到广东,隐遁于四会、怀集。十余年后,来到广州法性寺,看见寺院前挂着旗幡,有两个僧人在辩论。一个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是幡在动。”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两人听了,大吃一惊,觉得这个人的水平实在了得,连忙报告给印宗法师。印宗法师把慧能请到寺内,问:“我早听说弘忍大师的禅法传到南方来了,莫非您就是他的传人?”慧能说:“正是。”然后就把袈裟和钵拿了出来,大家见了,纷纷礼拜,请求慧能说禅。就这样,慧能正式出山说禅。
刺史韦璩请慧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又加入后来的法语,即世所行《法宝坛经》。此后,慧能在曹溪宝林寺说法三十余年。中宗遣使往曹溪召他入京,坚辞不去。朝廷遂下令,以慧能新州故宅为国恩寺。惠能后来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弟子迎其遗体归于曹溪。慧能圆寂后,肉身不坏,弟子方辩裹纻涂漆于其上,形像生动逼真,现存于南华寺(即古代宝林寺)。
神秀大师也继承了五祖的教法,化行于北方,世称北宗禅。
南宗主顿悟,北宗主渐修,因此禅宗史上有“南能北秀、南顿北渐”之称。
神秀是河南开封府尉氏人,生于隋炀帝大业初年,初习儒学,博学多闻,唐高祖武德八年,受具足戒于天宫寺。后遇五祖弘忍,在其会下为首座。五祖弘忍命弟子各以己意作偈时,见神秀“身似菩提树”偈,也予以赞叹。五祖入寂时,曾对众说:“东山之法,尽在秀矣!”
神秀后来住持荆州度门寺,道誉遍天下。但他的弟子与慧能大师的弟子,互相不服气,神秀总是告诫弟子说:“慧能禅师得到了无师自通的智慧,对大乘佛法有深刻的领悟,这一点我不如他。并且他亲自传承了五祖的衣法。你们不要一直停留在我这里,应当到曹溪去进一步学习。”
唐则天皇帝久视元年(700),武则天召神秀入京,给予了极为崇高的礼敬。京城中的士庶,每天来参拜的不胜其多。中书令张说也是他的弟子,张说对人说:“禅师身长八尺,庞眉秀目,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神秀入京后,与慧安国师同住内道场,受皇室供养。中宗神龙元年(705)召请慧能入京的御书中说:“朕延安(慧安)秀(神秀)二师宫中供养,每究一乘,二师并推让曰:‘南方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应就彼问。’”由此可见神秀禅师谦虚的美德。
神秀的禅风,是继承达摩的一系的二入四行之说,以“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为修持方法,而其渐修方法,又以四卷《楞伽经》为法要。神秀开示大众偈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此说与慧能的“佛向自性作,莫向身外求”相同。
慧能门下有四十余名弟子,其中以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支特别繁盛。在行思一支,到后世分为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在怀让一支,到后世分为临济宗和沩仰宗,应验了达摩传法偈中所说的“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预言,至此,禅宗在中国蓬蓬勃勃地兴盛了起来。
六祖的法号,历来志为“慧能”或“惠能”的均有。据说六祖本人不识字,但六祖门人法海曾记载“……专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此外,六祖法体真身的安放地南华禅寺亦以“惠能”为准,可知“慧能”当是讹误。
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 。惠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其思想包含着的哲理和智慧, 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六祖慧能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六祖是一个创新者和实干家,把佛教立足于现实社会,服务于现实社会,提出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觉悟),恰如求兔角”,并提倡僧人“农禅并重”的修行方式。这种主张佛法落实到人世间的思想对中国佛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一个划时代的革新,意义重大。正因为六祖慧能对佛教的革新思想,进一步促进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诸如儒家和道家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六祖在说法利他,度人觉悟的时候,特别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正如《六祖坛经》所言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则众恶无喧,苦口的是 良药,忠言必是逆耳,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六祖慧能的一生遭遇了很多挫折,关于他被追杀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纵观六祖一生,无 私无畏,道行合一,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支持着六祖潜心修行佛法,成为一代宗师。
天地造化,天人敬仰,惠能之所以成祖作佛,成为绝代宗师,除了天地造化之外,既有其特定的历史偶然性,也有其应具的必然性,从以下的关于六祖慧能的几个传奇,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一、六祖的生日
六祖的降生日是农历二月初八。二月初八对于佛教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迪牟尼放弃王子身份出家的日子,同时,二月初八也是印宗为六祖受戒剃度的日子。可见,二月初八是一个很有佛缘的日子。
二、云游僧人赐名
六祖降生的那一天,有两位云游僧经过,为他起名叫惠能,意为以法惠及众生,能做佛事。所以,慧能的名字是出生之时僧人赐名,是为俗名,后来出家后,依然沿用这一名字,所以,慧能也是其法名。六祖慧能,终其一生,俗名和法名为一,佛门也仅此一人。
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一个关于慧能求佛路上的感人故事,相传惠能出家求佛之前,他的母亲坚决不同意,但慧能意志坚决,慧能母亲就让慧能的舅父来规劝慧能。结果慧能的舅父给慧能出了一个难题,让其拜石,如果石头开裂,就让他出家。慧能精诚求佛之志感动天意,借助雷电之力僻开一块大石头,于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四、智药法师的预言
慧能在被追杀几年后,在印宗法师安排下,于光孝寺菩提树下受戒。这株菩提树颇有来历,据说是南朝时期,智药法师在从印度带回,并种植在光孝寺。神奇的是,智药法师预言,他死后175年有一个肉身菩萨在此树下受戒,度无量众生。不可思议的是,六祖受戒这年刚是智药法师死后 的175年。此暗合天数,如果不是天意,智药法师的预言当如何解释?
五、六祖慧能死后肉身
公元713年八月初三,六祖圆寂,至今已1287年,但是,神奇的是,六祖肉身不腐,仍留存在世,让后人瞻仰。对于这一现象,以今天的科学技术,依然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不得不信得道的高僧确有过人和特异之处。
传法偈: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生。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