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秋,厚重的情……

 七月的风牵着记忆章节,纷飞远去,八月蔓延着夏的温度轻盈飘逸的闪进我们的生活。紧随而至的就是名师大咖们的传经送宝。8月16日,来自各校的骨干教师,相聚锦和报告厅,共同沐浴这一场"头脑风暴"。

情智教学  渐入佳境

上午,第一节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的《敕勒歌》。课前的师生互动,让我感受到了孙老师的幽默风趣亦智慧,学生也渐渐摆脱了陌生和束缚。

教学中,孙双金老师带领锦和二年级的娃娃们,精彩演绎了一节妙趣横生的逗趣课堂:逗学生入诗,通过歌唱,了解歌曲的特点,体会意境,进而体会情感。再通转换角色向学生请教,更深一层的引领孩子理解了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意。小小游戏让孩子在体验中体会草的茂盛,牛羊的肥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最后再通过“仿写”创作"滑县歌",借力听课老师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呈现诗歌教学课堂的最大魅力。虽已金秋至,但一节课下来,孙老师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尽管如此,却丝毫影响不了他对课堂的投入,孙老师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真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他站在儿童的中央,儿童站在课堂的中央,我们聆听着孩子的拔节的声音。至此,我们似乎清晰了“情智语文”的概念。那就是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学生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

优雅女子 与《花之歌》

刘昕校长执教纪伯伦的《花之歌》,用"四读”的教学方法,带领孩子一次次向"读"的纵深处漫溯,在读中悟诗情,在读中想画面,在读中感悟诗人的特点。孩子们在刘校长的智慧高压下,从羞涩到打开自己,一步步成长了起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刘校长尊重儿童的成长,把儿童带到了课堂的中央。

追寻理想的课堂

匆匆的午饭过后,参训老师赶往会场,开启了下午的学习之旅。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特级教师杨九俊作学术报告。他报告的主题是《追寻理想的课堂——关于课堂教学的若干赠言》。他提出理想的课堂源自教师的心灵。

首先追寻理想的课堂,要敬畏课堂。他举了陈寅恪教授的例子,告诉我们课堂的神圣性、神秘性、复杂性,发人深思。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正因为熟悉,我们才忽视,正因为对课堂缺乏敬畏,以至于我们的教学有时过于随便。“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因为我们对课堂缺乏敬畏,才使得我们的课堂杂草丛生,“不见树木参天,只见蓬蒿一片”;正因为我们对课堂缺乏敬畏,才是我们失去了很多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杨九俊先生要求我们一定要吃透教材,即把教材“玩”得像烧饼师傅玩手上的面团一样就行了。

其次,要我们蹲下身子:1.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2.充分理解童年的意义,3.重视游戏精神,4.想象童年,回归童年。“如同树木一样,那最初的岁月都被记录在年轮的最核心处(陈晓东),要重视游戏精神,让我们保持一颗童心,只有付出童心般的母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润物细无声”。

第三,要建立“洗课”的观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磨课,我们第一次听到“洗课”这个新名词,感觉耳目一新,他提出要基于标准洗去过高的目标,基于学科的核心素养洗去过杂的内容,基于教学主脉洗去过偏的走向,基于策略匹配洗去过花的形式,基于评价回归洗去过虚的议论。

第五,让课向四面八方打开。

用奥运火炬设计者的事例。启示我们的课堂应思考1.打开体制之门 教给谁、谁来教

2.打开目的之门 为什么教

3.打开资源之门 教什么

4.打开结构之门 怎样教

5.打开预设之门 怎样教

6.打开评价之门 教得怎样

第六,演奏爵士乐。

1.生成性预设

尽可能多地对可能的情境进行假设,以最大可能适应教学情境的变化;以生成性教学的观点指导预设,让预设后教学充满生成性。

2.教学机智:一种素质而非事件

甘地在上火车时,一只草鞋掉下火车,火车晃荡着已经启动了,甘地随即脱下另一鞋扔下去,他让捡到的人得到一双草鞋。在这里,他把个人损失的情境转化为他人获得的情境,这首先是素质。

3.在动态生成中相互映照

一堂好课有不可操纵性,它在进行中自我定位,自动选择脉络走向,参与者互相映照,在诗意这种人自身很原初的感知面前,谁也不是老师。 ——王小妮

第七,点亮思想的火把。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给学生思维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的、自由的思考。在问题设置上,要基于问题的学习,一般分为三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巩固提升),让学生始终处于充满挑战性的欲望。课堂上问题抛出后,要给学生合适的安静时间,让每一个学生思考。要让思维向四面八方打开,课堂要以“?”结束(作业布置环节),留给学生课后反思的空间。

第八,追寻理想的课堂,就是“大鱼带小鱼”。梅贻琦先生如是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这就要求理想的课堂要重视师生的示范引导,老师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重视体验探究,要有默契的合作交流。

第九,走向有规则的自由。

第十,编织天职图景。他的报告思想深刻,见解独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给我们奉献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中国风  母语美

吴建英校长带来的群文阅读《"连锁"童谣》吴建英校长用清新、温婉、活泼的教学风格,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儿童书香阅读课。这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前游戏,成语接龙引入新课。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读思议的群读——集中智慧的整合——充满想象的创编等环节让孩子们经历了一次兴趣盎然的“童谣之旅”。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了解了深奥难懂的顶针修辞手法变成易于儿童接受的语言——“连锁调”,让孩子们在找“锁”的过程中总结出顶针修辞手法的三种不同形式,并用生生互动(读与画)的板书呈现出来,进一步了解童谣的特点,孩子们学的小脸通红,兴味盎然,意犹未尽,吴校长连说三声"下课"才看到学生稀稀落落地站起来,还不忘左顾右朌,因为他们还沉尽在课堂之中……

      吴校长在《儿童母语课程群的研发与实施》的报告中着重讲述了整本书共读课程和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中国风*母语美”微课程群的研发。童年是最美好的岁月,童年是最美丽的种子,童年的阅读是历久弥新的。所以她一直致力于学校书香课程的开发,制定共读手册,阐述了共读好书的五个特点:1.必须是经典。2.是儿童的。3.强调分层。4.应该是全面的。5.有一定的阅读坡度,让阅读向更深处漫溯。接着列举了不同丨类型的书目:幻想文学(中国神话故事)、母爱型的(夏洛的网、苹果树上的外婆)、父爱型的(一百条裙子、时代广场的蟋蟀)、以成长为主题的(木偶奇遇记)、冒险故事探索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人物传记(平民总统林肯、安徒生自传)。学校创建缤纷的阅读乐园,学校就是图书馆,图书馆就是学校,每年学校都要举行阅读文化节--书香儿童评比,童手绘童心,我为名著写书评,整本书剧本表演,诗词诵读会等。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你讲我听”活动,“持续默读”活动,“绘制故事绘本”,开展亲子阅读系列活动,主题阅读活动、学科阅读等。阅读的热情在阅读星级评比中提升(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冥王星)。母语微课程遵循着:是经典的,又是多元的;是远古的,更是儿童的;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说的如此精彩,源于坚持的探索,深入的研究,叹服的同时也有反思,我该给孩子播下一颗美丽的种子于他们心灵的深处,向阅读的更深处漫溯…

8月17日上午,武凤霞校长执教的统编教材三年级《古诗三首》,让在场的老师们领略了名师广博的智慧,听她的课犹如晓日生辉舒脑际,春风化雨润心田。她从编者为何将《元日》《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诗编排在一起入手,带着孩子探索这三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每个传统节日的不同习俗,又从每个节日的情感出发引导孩子们读出不同的情,对于难以理解的地方总是借助(日历、图片、文字)资料,巧妙突破难点。在她的引导下,本来显得枯燥的诗句变活了,更生动了,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在她的引导下孩子活泼、积极、乐于表达,课堂精彩不断。

紧接着武凤霞的报告《学生立场一一课堂教学的出发与回归》,武校长结合详实的案例,娓娓道来,强调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表达教学目标,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文本,要面向“真”成长设计学习活动,讲述了学习活动设计的必要性,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她认为学生立场,是课堂教学的出发与回归,而且,她也提供了几个具体的可操作的路径,可以从教学目标的描述,可以从文本解读,还可以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样的方式方法,或许可以实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真正发生!

最后陈锁明博士结合教告做了精彩的点评。

时光匆匆,一天半的相聚,收获满满。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希望我们都能以此次盛会为契机,带着我们满满的收获继续踏上教育之路,在自己的一方热土上既照亮别人,又温暖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秋,厚重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