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还残留着昨日的余韵,今日就来了。

      老杭州人的饮食是极其讲究的。无论是哪一样菜式,总要费一番功夫在种种细节上。每一样佐料都是精致的,每一道主品都是饱满的,每一个位置都是细心研究过,观察过,好像有人把菜品在碟盘上摆了一遍又一遍似的。碟子上的西湖醋鱼是摆了许多年,从宋代摆到了现在。宋娘的鱼好像还在碗里跳腾,昔日的情愫铺满瓷盘,洒下星星点点闪烁着的油光。“快吃了罢,凉了不好。”宋娘柔柔的声音清晰地钻进耳膜。这分明是母亲把亲手烹调的鱼端到面前时的话语,宋娘就像是每一位品鱼的朋友的母亲。掺揉了数不尽的热情,却始终觉得里面的情分就是亲情,朴朴实实,简简单单的亲情。羁旅在杭的人会品出鱼中入骨的醋的酸涩,久游重回的游子又会尝到久别的鱼肉的香甜。泪水的深沉,随着舌尖的一味醋鱼,一起咽了下去,沉到心底,和那些年珍贵的压心底的记忆一起永久封存。不变的,是醋鱼的甜里透酸的复杂滋味,是怀旧的苦苦思索、豁然开朗。

      西湖边,孤身一人坐在亭子里,远远地看着那天际的月亮——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深情地凝望着。桂花浓郁的香气在鼻腔里扩散,试图把悲凉的情绪驱散。玉龙和金凤在湖的两岸静静地对视着,沉寂。天地间少了言语,默默的,安然的。桂花酒的气息又将坐在亭内的人迷醉,桂花香醇厚幽深,酒香浓烈灼然,夹杂在一起却又没有一丝一毫的违和,好像寂静糅合了一切。宋时的感伤便融化在了桂花酒里,满腔冷凄殇情,亭子里的桂花酒变成了唯一的消遣方式,将含蓄婉约的心绪抒在词笺上,传为千古佳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遥遥地看去,隐约间一位船夫撑起小船,把西湖上的三座石塔一一点亮,跳动的火光映亮了平静的湖面,空气里飘散着红烛若有若无的火光味儿,淹没了在亭中怀旧的人。霎时间清醒,才发觉湖面平静依旧,只不过月亮的光辉洒满了湖面,占掉了原本湖面应有掉红烛落下的光斑。一切皆是回忆,老城的记忆归到了挂在青云端的明月,纠缠在一起,归还了老城一个和和静静的梦。

      西湖的花港,是许多文人墨客所流连的地处。拈一片半黄的柳叶,感受枯脆的叶片在手尖滑落,悄然沾在水面上,随波荡漾,泛起一丝丝涟漪。在九曲桥上蹲下,拨弄凉凉的清水,让秋的舒爽顺着手指贯满全身。柳叶似一片轻舟,在水面上荡荡摇摇,惹得满池的鱼儿都聚到了柳叶下,轻轻地逗弄着那一抹黄绿,吻着水皮,池水的清蓝与鱼儿的鲜橙一起活泼了起来,虽是凄清的秋也颇多了几分生动。桃花落尽杏花嫣,碧港红沉水底天。山雨忽晴风亦退,钓鱼人在小湖船。天忽得朗晴了,远处,一叶小舟清晰可见。一位钓者执竹鱼竿,身披蓑衣,静坐船头,安心垂钓。轻声吟唱乡间的“观鱼调”,望着水面,从那超然脱俗的眼神里看不出疲倦与厌烦,那黑眸深沉专凝得华亮,又清澈纯粹得宁然。这是宋时恬静淡然的垂钓者。多久了,站在九曲桥边眺望远方,宋的船艄触碰过的水波沾湿手间,还能感受到那份“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么?

      杭城吴山的清河坊旧城区还留有古典的韵味。南宋时,清河坊是杭城的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即使历经元、明、清及民国的纷乱战火,一路走来,这一带仍是杭城的繁华地带。清河坊中的保和堂,正是传说「白娘子」中白素贞之夫许仙学徒的地方。保和堂是一家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中药铺,无偿为附近的穷苦百姓看医问药,在清河坊一带享有非常高的声誉。昔日的繁华喧嚣却没延到今日,在空虚寂寞的街头巷口显得有些清冷。身旁的风在沙沙作响,吹动片片黛瓦,在白墙上留下清风的痕迹,划上冰冰冷冷的一道,似乎在诉说着老城的昔日今朝。清冷冷的建筑前,不变的仍在,那一份份古韵风流尚存,连老城的缝隙间都微微透散着一丝丝草药的清苦淡香。

      水波浩渺,在天际徘徊,消失在旧时的怀念中,涟涟漾漾。

你可能感兴趣的:(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