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闽西(龙岩)林姓

.源流

(一)溯源

林姓是一个多源的姓氏,主要来源有三个:

一支林姓出自子姓,形成于西周时期,是商王族比干的后裔。据《史记·殷本记》及《宋微子世家》等典籍记载,比干是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贵族,子姓,纣王帝辛的叔父,有贤德,忠心辅佐纣王。但纣王因宠爱妲己,荒淫无道,残害忠良,百姓怨恨,诸侯反叛。比干冒死劝谏,竞“进谏不去者三日”,最后惹恼了纣王,被剖腹挖心处死。按《闽汀武杭林氏族志》记载,“比干系太乙之子,帝乙之庶弟,纣之叔父”。又据唐贞观年间中书令为《林氏正宗源流谱》所写的序文记载,比干被杀时正妃夫人陈氏(有谱作有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即将侍婢四人,奔于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和卫辉西北),避纣之难,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长恩。至周武王伐纣,夫人乃将泉归周。武王以其居长林而生,遂因林而命氏,赐姓林名坚;以其殷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避纣之难以不绝其世,其智足以任政,遂拜坚为大夫,食邑博陵(今河北安平)。由此可见,林姓受姓始祖是比干之子林坚。这是林姓最重要的一支。

一支林姓则出自姬姓,形成于东周初期,是周平王的后裔。周平王姬宜臼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以祖辈名字为氏,也称作林氏。这支林氏就是宋代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所说的,“林氏,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世系甚明。”周平王建都在洛阳,所以这支林姓也出自河南。

一支林姓则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后,命鲜卑族人改用汉姓,于是把代北的丘林氏改为林姓。《开元录》载:“东瓯,今建州皆蛇种,有五姓,黄林等是其裔”。此外,北宋全国女真族仆散氏族改姓林;清朝满洲八旗布萨氏、林佳氏等氏族改姓林。

(二)入闽西

先秦时林姓首先活动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鲁国是林姓发祥的第一地,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林姓在鲁国得到最好的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济南林姓。两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北部战乱、中原动荡,五胡乱华,政权更迭,林姓随中原居民向四周迁移。

西晋时,林放后裔林礼由济南徙籍下邳(今江苏睢宁县),生一子名颍。林颍生二子:长懋,任下邳太守;次禄,字世荫,生于西晋泰始十年(274),居下邳梓桐乡。西晋惠帝时,林禄任安东琅玡王府参军,镇下邳。西晋永嘉元年(307),随琅玡王移镇建邺,除给事中、黄门侍郎。东晋建兴元年(313),从王敦讨杜弢 ,立下战功,封招远将军、散骑常侍。东晋建武元年(317),佐司马睿即位建康,匡扶晋室,任合浦太守。东晋太宁三年(325),诏归,奉敕守晋安郡(郡治今福州市),迁家居晋安,为开闽林姓始祖,称闽林一世。林禄为东晋元、明、成、康、穆五世良佐,卒后追封晋安郡王,墓葬温陵九龙岗(今惠安县涂岭),其后裔的世系图称晋安世系,亦称闽林世系。传至十六世,有韬、披、昌三兄弟。林韬,谏议大夫,后裔称阙下林姓;林披,太子詹事,唐天宝年间授临汀郡(汀州)曹掾改临汀令,生九子,苇、藻、着、荐、晔、蕴、蒙、迈、蔇,除子林蔇为布衣外,父子九人于唐德宗至穆宗年间(780—824年)仕官刺史、司马、长史(一说生九子皆官刺史),后裔称九牧林姓,又称唐九牧。林昌,中宪大夫,后裔称游洋林姓(迁台湾的为雾峰林姓)。

林姓入闽除林禄这主流派外,据资料记载的还有:唐高宗时随陈政入漳的“浦南林”:唐末随王潮兄弟从河南光州固始入闽的“固始林”,计有七支,称唐陶江林,濂江林,控鹤林、福全后安林、上街六桥林、阳泰林、元贞林。由光州固始入闽的各支派,称固始世系。

据《(闽粤赣)林氏重修族谱》、《闽汀武杭林氏族志》、《(新罗)平在坊林氏族谱》、《济南郡汀州林氏族谱》、《西河林氏福建上杭白砂八郎公世系族谱》等记载,迁入闽西的林姓,大多为晋安世系即林禄的后裔。主要有:一是晋安八世(或称闽林八世)林玉象的后裔,即二次迁闽的柴林世系:二是晋安八世林玉珍后裔(唐九牧林后裔)。

柴林世系:林禄传十世林英,天嘉元年(560)任贵平主簿,由福建莆田北迁江西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林英生子礼,林礼生子林士弘。林士弘为闽林第十二世,字世荣,为隋末南方农民起义首领,在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称帝,建国楚,建元太平。唐武德五年(622)被唐军战败,退保安成(今江西安福东南)山洞,不久病故,其部属离散,后裔为避祸改林姓为柴姓。

历后梁至后周,林士弘裔孙柴守礼有个妹妹嫁与郭威(后周太祖),被立为皇后。郭威无子,以守礼之子柴荣嗣立为帝。柴荣即五代后周世宗,继郭威帝位五年(955—959),在北伐契丹的征途中患病,回京逝世,其子柴宗训七岁即位,半年后“陈桥兵变”禅让于赵匡胤,赵建立北宋,诏封恭帝为郑王,安置于房州。当时柴荣之弟柴穆率子柴惿等起兵反宋,集兵郑州,宋太祖遣大军镇压。当时柴太后健在,忧恐不安。开宝六年(973),宗训假托病故,默然从房州携家眷南逃福州避难,居福州济南山,改柴复回林姓。

林宗训易柴复林后,适值北宋进行统一南方的战争,开宝八年(975),南唐国为宋所灭,林宗训为避祸又开始逃亡历程,从福州转移到林士弘祖居地莆田,后续迁偏远荒凉的宁化(有谱载:南平顺昌县小陈坑)落籍。林宗训生子四,朝、宝、厚、严。宋元祐初(1086),因兵乱,林融夫人巫氏携六子(五一郎、五二郎、六三郎、七郎、八郎、九郎)及六三郎(一说五三郎,又说六郎)之子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从南平顺昌县小陈坑、经宁化石壁迁长汀河田开居。此后,五一郎、五二郎、六三郎继迁武平、上杭。八郎徙居濯田巷头,九郎迁武平中堡。此一世系,称为“回闽世系”,林宗训为林姓“回闽始祖”。林融则为闽西长汀、上杭、武平等县柴林世系林姓始祖。其后裔分衍闽西及赣南、粤东各地。

九牧林系:自宋至清,九牧二房、四房、五房、六房、八房、九房先后有多支迁入闽西上杭、连城、龙岩(今新罗)、漳平等地(因较分散,此目先记述较早迁入的有代表性的宗支,其余在下文记述)。

九牧六房林蕴后裔林伟(闽林三十五世),宋进士,绍兴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1156—1158)任汀州教授,曾孙文德,名公玉,宝祐四年(1256)任汀州府宁化县知县。景炎二年(1277),元军南侵入闽,文德将夫人罗氏、汤氏及其所生五子迁宁化石壁,将夫人黄氏及其所生四子避入上杭县,后卜居长汀河田。南宋末始,文德九子中的四郎(字元嘉)后裔、五郎(字元光)、八郎(字元寿)、九郎(字元全),先后由长汀河田和宁化等地迁上杭白砂花园里。其中,八郎在此开基创业;九郎移居漳平永福梨仔坪,生三子,居龙岩龙门里象山;五郎迁永定西陂岭开基;四郎下传之肇纪、佑谟、启发、文质四代,迁上杭湖洋濑溪等地。

九牧九房林蔇十三世(闽林三十世)林商隐(号起东),原定居大田县吴山乡梓溪村,宋庆元进士,自梓溪都头赴任龙岩县学正,定居城东,为龙岩九牧九房一世开基祖。

连城林坊乡始祖伯八,先居剑州(南平)虞栏阁,宋末,因避战乱隐居清流螺村南山下,后徙居清流李家林家城。元泰定元年(1324年)携子六十郎迁入连城南顺里水西半径堡(今林坊乡)定居。九牧二房林藻之孙,林翱,传三世直门生十五郎,(闽林二十二世)因避宋末战乱,从福州甘蔗迁至连城莒溪壁州定居。莲峰镇连阳始祖祖诚,原居福州林埔,因遇连城乡贤许景辉(授武略将军、任职福州临江路),两人识交,将女儿许四娘续配祖诚,元大德元年(1297年), 为避金元乱日,许景辉便携婿来到连城连阳定居。新泉镇林屋坪(旧称陈屋坪)村始祖六四郎,其父伯玉登宋嘉定(1208—1224)进士,授任连城教谕,将家眷安置在连城揭坊。伯玉生三子:长六四郎,次伯十二郎,三八十郎。六四郎先居连城庙前街,至景定年间(1260—1264),因受兵?蹂躏,迁至连南陈屋坪;伯十二郎留居揭坊(连城城郊),其裔孙散居城区;八十郎则先迁林坊,后迁壁州。

九牧四房林荐后裔林德(闽林三十世),号静齐,宋时授闽县教谕,居德化。生子泉,字流衍,号蒙泉,以岁贡授南京礼部主事。林泉生贡生、京生、晚嗣。晚嗣徙于龙岩集贤里西坪(今漳平新桥城口)。配王氏,继配陈氏,生五子: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千一郎守居西坪。千四郎迁龙岩平寨坊(今新罗东城社兴、东新),千五郎迁蒋武(今新罗西陂南石、林邦)。

另据清乾隆二十年(1756)重修《莆田林氏族谱》(九牧林披长子林苇位下)载,闽林三十世(林苇十四世)林季昌,北宋宝祐四年(1256)登文天祥榜进士,授惠州推官,生子卜。其次子积祯为上杭回龙、宁都闪庄安福房祖;三子积?为汀州归化邵武等地小富房祖;四子积社?位百十郎为汀州河田上杭,江西于都、宁都等地房祖。说明其后裔曾在闽西定居(因限于资料,繁衍情况及世系待考)。

 

.繁衍播迁分布

(一)新罗区

1.九牧四房支系城东平寨林姓:开基始祖林千四郎(闽林三十三世),九牧四房林荐后裔林晚嗣四子,从龙岩集贤里西坪(今漳平新桥)迁入。生佛保、恭夫(万一)、哲夫、晟祖四子。佛保守居龙岩城东。

苏坂美山林姓:林千四郎次子林恭夫(万一)迁居万安里上洋坑(苏坂美山)建祠(追远堂),尊林晚嗣为始祖,林千四郎为一世祖。

林恭夫生进七、进九,林进七生揆一、揆二、揆三。林揆一为洋坑房始祖,六世林梅谷移居洋坑坪头厝;林希颜移居上洋。七世林耕野移居洋头梨壳厝,林竹轩移居仕闰厝;九世林存省移居坑仔口;林逸耕移居洋坑,林省吾移居泽坑;十世林南江移双凤厝,林吉山移居苏坂头。十二世林俊饮移居后掘。

林揆二移居外省,失考。

林揆三名遇春,择居美山村洋尾,生法胜。法胜生五子,崇清及子长孙移居江西省封宜招贤乡,后其子长孙回归故梓,为美山东坑房始祖。

美山村林姓传承二十七世(代),人口5000多人。从十七世至二十七世出现“八代同堂”。明清时期,美山林姓有人外迁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和北京、天津等11个省市,改革开放后,有少数裔孙到美国、加拿大、法国。

铁山溪西林姓:林千四郎之三子哲夫后裔,小宗“绍德堂”。人口400多人。

万安长仔坑林姓:一世祖为林千四郎之四子林晟祖。

西陂南石林姓:一世祖为林千五郎,祖祠“怡燕堂”,传承二十八世,人口600多人。

铁山曾坪、李九、白岩前、陈罗的蔡家寨,雁石的红林洋底厝、礼邦等林姓:均系九牧四房林荐次子林总后裔。林总原居住莆田石亭,后裔林福仁从泉州尤溪白石坂迁入龙岩铁山曾坪,后在上述诸地繁衍,祖祠“继述堂”。林荐后裔在龙岩繁衍1万余人,其中美山5000多人,曾坪、白岩前等地2000多人。

2.九牧五房支系林晔二十世孙,宗亮(闽林三十七世),世居莆田,字乐经,明恩贡,授龙岩州教谕,寓居龙岩白土圣坑口,配陈氏,未育而亡,继配龙岩李氏,任满将归,李氏眷恋故土父母难舍,岳父母留之,因而成家立业于白土。明弘治十二年(1499)宗亮生成养,配张氏。生应章、应玫、应端、应班。后裔国标、国榜、奇连移居江西省萍乡;惟昌、惟盛、惟通、惟信外出无回,失考。

3.九牧六房支系大池九里洋林姓:开基始祖林蕴裔孙闽林三十八世林文德之子林八郎之孙林五一郎的后裔。

悠远、隘头林姓:闽林三十八世林文德之子林八郎之孙林五三郎(号欧阳),于元至治三年(1323)从上杭白砂迁居龙岩县表政里南阳倒流水(今红坊镇)空腹树下筑室居住。配连氏,生四子:仁华、祖华、租华(君华)、胜佑。至明洪武五年(1372),林欧阳之孙林福佑携眷移居悠湾村头(龙星村),垦荒种植,建祠立业(祖祠“荐馨堂”),繁衍生息。嗣后,大房五世林宗富一支、四房六世林永通一支迁居隘头。裔孙传承至二十四代,约1000人。

后裔陆续迁居武平,广东的河源,江西的瑞洪、泰和、樟树镇、西丰,四川,内蒙古,台湾,香港等地。

适中林姓:适中林姓开基祖林九郎,系林文德之子,于元延祐二年(1315)携三子(三五郎、四二郎、华)迁漳平永福梨仔坪,再迁龙岩龙门里上坪堡(适中)象山开基。

林九郎长子林三五郎第三子五二郎季甫,迁适中仁和开基。适中坂溪、上屿、白叶和南靖县梅林都宁头林姓均为林三五郎后裔。龙岩小洋、城东颜厝,铁山外洋林姓,亦系林三五郎裔孙。

林九郎次子林四二郎大兴生二子:八十八郎、八十九郎。八十八郎字东昌,号正玉、生三子:九十郎,字尚青;九十一郎,字常青;九十二郎,字长青。九十郎为王圪一世开基祖,祖祠“爱见堂”。九十一郎生四子:长宗友,居龙埔;次宗荣,居中甲;三子宗华,居象山;四子宗志。四二郎五世孙,林圣联于明永乐十年(1412)迁龙门石牌前开基,祖祠“孝享堂”,已传二十三代,1400余人。四二郎有裔孙迁龙门陈邦洋(朝前村)、城西城罗桥。也有迁居漳平永福等地。

林九一郎林宗支长子崇珊居适中溪、中心村,称“西林”;次子崇瑛居上东甲,称“东林”。

适中林姓后裔还分居于颜中村(九牧六房和八房)、坂溪村、白叶村。适中林姓人口7780多人。

江山山前林姓:林念七郎(1318-1388),官永宁卫崇武所卫戍,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迁入江山山前,为江山山前林姓一世祖。小宗前洋“龙井堂”,前溪“井边堂”。传承二十一代,人口700多人。

江山村美林姓、铁山高溪林姓是林念七郎后裔。五世林明山、六世林荣敬迁居张白土,七世林居山迁白岩前谢家邦,传承二十二代,人口500多人。裔孙迁漳州角尾、江西、四川等地。

林九郎裔孙还分布在适中的柳溪、温庄颜地等地。六房林蕴在岩后裔有1万多人,有裔孙外迁南靖和溪、平和,漳州的角尾,诏安、上杭、江西、广东的始兴县,四川等地。

4.九牧八房支系雁石楼墩林姓:九牧八房林迈(闽林十六世)后裔林南甫偕弟林南辉从漳浦鹭下社迁居龙岩溪南三角坪,传三世,明万历年间(1573—1620),因水灾,林荣岗(观槐),携弟林荣宇从龙岩迁居厦老洋尾(楼墩村),林荣岗成为楼墩林姓始祖,祖祠“洞属堂”。传承十七代,人口1000多人。裔孙有迁居雁石北河、新芦村。外迁有移居福建邵武,江苏南京,湖南、湖北、台湾等地,远迁泰国等东南亚等国。

雁石岩星林姓:上祖林东周原居漳州港尾福河,三子林继东(名时亨)于明万历年间迁入雁石后壁山(岩星)开基。至四世开四房,紫崖、永秀、苍野、四谦。祖祠“高山堂”。传承十五世人口1000多人。

龙门赤水林姓:始祖林致政于宋末明初由惠安迁入,祖祠“光裕堂”传承二十五代,人口200人。十一世林东源迁居漳平南洋乡红林村、瑶坑、牛溪头开基。后裔有人迁居台湾等地,马来西亚等国。

红坊南阳林姓:一世祖林元宝,于明代从连城迁入白土(今东肖)盂头后河。嗣后,三世祖林广真迁居红坊官田洋(南阳),祖祠“元庆堂”,三世祖广真祠号“广德堂”。传承二十世,人口80多人。

红坊东阳林姓:始祖林静斋由福州马尾迁入,传承二十代,人口150人。

东肖盂头林姓:一世祖林元宝,人口60多人,后裔部分迁中城中山路;部分迁居适中颜祠。

中街北门林姓:人口100多人。

小洋林姓:一世祖从南安水头迁入,人口100多人,后裔有迁居台湾等地和美国、加拿大等国。

5.九牧九房支系龙岩开基祖林起东生澹斋和十二郎。林澹斋生岩前、苍岩(迁广东)。林岩前生东川、愚斋。林东川生竹轩;林愚斋生五子:良甫、德华、梅?松波、良佐。林松波(闽林三十五世)生五子:朴轩、南、钐、梅岗、后山,祖祠“追远堂”,建于梅亭山脚下。

为了区别房派支脉,后裔从五、六世按地域或祖名把林起东传下世系分为五大支祖:长房东川子林竹轩(五世)为兴隆支祖;次房林愚斋长子良甫为良俊支祖;五世松波长子林朴轩为东城支祖;四子林梅岗为曹溪支祖;五子林后山为后山支祖(今在市委六号楼西边)。

兴隆支系兴隆支派原居城东,至八世开林节峰、林东苑二支派;节峰后裔十一世林拙轩迁居雁石厦老开基,小宗“肇成堂”。东苑后裔十二世林连山、见塘、省吾和守吾到铁山洋尾开基,小宗“宽义堂”、“林德堂”。

良俊支系良俊支派至九世开林海波、素斋、诚斋房,住城东。诚斋至十二世迁大田;林海波至十二世开林开田、竹崖、竹斋房;林竹崖至江山大挖洋北开基,人口100多人。

东城支系东城支派林朴轩至七世开林宰樊、林平庵(至十三世迁德化),林宰樊长孙林雪庵迁居西陂排头,小宗“吉涣堂”;次孙林竹溪迁居西陂大洋,小宗“明湮堂”。林雪庵后裔至十一世林慎独迁居西山,小宗“景峰堂”林苦心、林白夫住石桥,林珏斋住条围羊古墩,林碧川裔孙至十一世林西庄、盛山迁居雁石后路开基。

曹溪支系林海岗,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迁居曹溪的西洋、水塘、下寮,传28代,还分居西陂、陈陂、雁石、厦老、西桥、中山中路等地。

后山支系中城后山支派林后山开林云庄、云谷房,裔孙居城东桥仔头等地,九世林草堂迁居小池黄斜开基。

江山铜钵林姓:八世林荣,字秉瑞,由城东迁入,传承二十五世,人口300多人。

九牧九房在岩繁衍人口1万多人,其中曹溪3000多人,西山、排头、陈陂等地2000多人,雁石、东城、大洋、石桥、江山等地1000多人。

新罗区林姓人口约4.8万余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0.60%,位居第2位。分布在19个乡(镇、街道),主要分布在适中、苏坂、东城、西陂、雁石、曹溪、中城、铁山、南城、龙门、江山、西城、红坊、万安等乡(镇)。

(二)长汀县

1.新桥牛岗及其新桥、馆前汀东、大同大埔林姓林传万为牛岗林姓一世祖。林传万配任氏,生子:千一郎。千一郎配叶氏,生子三:东泉、仰泉、春泉。林春泉迁闽侯、莆田。东泉配江氏,生子:茂昌。仰泉配陈氏,生子:茂伯。茂昌生子:应鸾。茂伯生子:应怀。应鸾子二:万寿、万富。应怀子二:子才、子禄。万寿、万富、子才、子禄成为新桥牛岗林姓四大房系。

林万寿房系其中第八世林德祯,迁馆前汀东村开基,现已在汀东传至第十九世;第九世林正龙迁居大同大埔村开基现已传至十九世;第九世林正千迁居新桥叶屋村开基,现已传至十九世;第九世林正耐仍居牛岗现已传至二十世;第九世林正万居牛岗,现已传至第二十世。

林万富房系,林万富之子林宣华迁居新桥村开基,现已繁衍至二十世,其中第十五林友文迁居馆前,现已繁衍至十八世。

林子才房系,迁大同师福村开基现已繁衍至第十九世。

林子禄房系,现已繁衍至第十八世。

2.南山严婆田村林姓严婆田林姓开基祖为林友成,林友成配涂、杨氏,生子三:珠、琏、珍。林珠配涂、丘氏,生子:有鸿,其后裔迁居福建嵩溪。林琏和林珍仍居南山严婆田,成为该村林姓的两大房系。

林琏房系:林琏配曾氏,生子四:有麒、有麟、有鸾、有凤,成为林琏房系的四房支系。有麒支系现已繁衍至二十世,其中十三世林连义迁江西瑞金壬田寨开基现已繁衍至二十八世;有麟支系现已繁衍至二十二世;有鸾支系现已繁衍至二十世;有凤支系现已繁衍至二十三世。

林珍房系:林珍房系现已繁衍十九世。

3.濯田林姓濯田林姓主要有三支,一支为巷头村、大丰村、升平村林姓;一支为龙田村、横田村林姓;一支为塍背村林姓。

巷头、大丰、升平林姓:宋元符年间(1098-1100),林融五子八郎、六子九郎从河田迁居濯田巷头,数年后,九郎移居武平中堡。 

八郎为濯田巷头开基始祖,配赖氏,生二子:广、海。广配陈氏,生二子:泰郎、义郎。海配王氏,生一子:泰仙。泰仙后裔迁武平资福寺。泰郎配钟氏,生四子:伯一郎、伯二郎、伯三郎、伯四郎。义郎迁居连城莒溪寨头村开基立业,配张氏,生三子:伯五郎、伯六郎、伯七郎。伯一郎配池氏,生三子:长清、凤清、宿清。

长清为巷头屋背梨祖,传至今三十一世。

凤清为巷头村祖,传至今三十二世。

宿清为升平、门下祖。生二子:继祖、继生。继祖为濯田升平祖。传至三十一世。继生为巷头门下祖传至今三十二世。

龙田、横田林姓:龙田是林八郎五代孙孟九郎、孟十郎、孟十一郎于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同时从中堡远富村资福寺出发外迁。孟九郎迁湖头开基,孟十公迁冷水开基,孟十一公生二子:大七郎、大八郎,俱迁长汀红山乡小刘坑。大七郎(龙田载林七郎)配曹氏生二子:林十五郎、曹十六郎。曹十六郎移居龙田村开基。曹十六郎生曹十郎,曹十郎生曹念二郎、林四九郎,林四九郎大发其祥。后裔迁居横田、江西、四川、贵州称为巨族。龙田林氏传二十九世。

塍背林姓:濯田塍背林姓源连城壁洲,壁洲林姓第六世林子俊,明初迁居濯田塍背开基,现在已传至三十一世。

潭头坡林氏,始祖是上杭万一郎十二世孙经公,由上杭迁入。

涂坊丘坑林氏,始祖是上杭万一郎五世广端公,由上杭余坊迁入丘坑。

大同计升林氏,始祖林常青,祖源不清,已传二十二世。

4.河田中坊陈坑林姓中坊陈坑林姓,属河田林姓后裔,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因官祸,林麻钩迁三洲开基,传十三世,第十四世林茂坤迁中坊陈坑,已传十三世。

5.宣成中林姓中畲林姓属河田林姓后裔,伯十郎迁上杭回龙,传十一世林梅迁中畲开基,已传十六世。

6.童坊横坑茜坑林姓童坊横坑林姓开基始祖林天福,号永贵。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连城林坊迁居茜坑开基,于明成化丙戌年(1466)五世祖林长泰由茜坑迁至横坑配袁氏生子:一郎,已传二十二世。

7.策武林田湾、牛斗头林姓策武林田湾一世祖林永宗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从河田逃到策武乡苦竹隐居。至第三代林龙外迁到老林田湾开基,在那里繁衍生息至第十代林汝坤,又迁到今新林田湾开基。传至二十四世。

牛斗头(属李城村辖)开基祖林子升为河田七郎裔孙,最先在梁家庄居住,林子升有三子:林志椿、林志和、林志荣迁到尖濑哩开基。第三代林字享、林字亮又迁到老屋下。至第十代林茂奇又迁今牛斗头,传至二十二代。

8.四都陂下林姓四都陂下林姓,是濯田巷头林八郎的裔孙。八郎十三世林津生子二:世学、世发,世发由濯田巷头迁移到四都陂下居住,置产立业,繁衍生息。1978年始,政府在陂下河建水库电站,至1984年水库电站建成,整个陂下村林姓被安排迁移到四都的同仁村、坳背村和羊牯岭村。传至十九世。

长汀县林姓人口约16000余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3.15%,按全县姓氏人口排序位列第11位。全县18个乡镇都有林姓人口,但主要集中分布在濯田、汀州、大同、南山、策武、新桥、羊牯、宣城、河田、童坊等乡(镇),特别是濯田镇林姓人口有约4500人,是林姓人口最多的乡(镇)。

(三)上杭县

1.林尚卿(万一郎)支系林万一郎,讳尚卿,六三郎长子(林融之孙),生于宋元祐元年(1086),祖居延平府顺昌县小陈坑,因避世乱,约宋元祐二年(1087)宦居汀州河田,宣和年间(1119—1125),移居上杭郭坊村东门,为宋入杭开基始祖(济南郡杭林世系始祖),卒于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配刘氏(一说继雷氏),生二子:三十七郎讳廷棣,三十九郎讳廷桥。万一郎祠堂坐落上杭东门外上字巷(今大同巷)内,堂名“杭邑东洲敦伦”,堂号为“问礼堂”。

林廷棣居杭城,妣薛氏生二子:念四郎(字建中),小四郎(字建光)。

林建中生三十八郎(字天章)、三十六(字天策)。

林天章,居杭城,配刘氏,生子桂开。桂开配廖氏,继蔡氏,生子永坚。永坚,元乡进士,敕授中宪大夫,历任江西布政使司副督粮道。配伍氏,生二子;俊卿、文寿。俊卿生五子:旻远、旻德、旻达、旻通、旻禄;文寿生子旻仲。旻德生得茂,得茂生四子:参、琚、琪。林琪迁居蓝溪定坊村开基。

林天策,迁武平悦洋,配陈氏,生三子: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传七世(尚卿七世)林仲荣,迁广东潮州阳庵埠开基,其孙林大钦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廷试中一甲第一名状元。十世林达移居湖洋水埔开基,配何氏,继高氏,生四子:得广、得盛、得茂、得宽。得广,明雍进士,例授御候选州判。得广生四子:惠、恩、忠、宪。惠生二子:时济、时浚。时济迁上杭县城。得茂生三子:乔、新、诈。明万历十五年(1587)林诈举家迁江西于都开基。得宽,两任南京府江宁县典史,配郭氏、王氏,生五子:资、质、贤、宾、贞。资生九思,九思五世孙启渭,移上杭城南张滩章坑口开基。

林建光配张氏,生三子:伯一郎、伯二郎、伯三郎。迁武平石田塘尾(今上杭湖洋通桥)、高梧彭背开基。伯三郎配张氏,生三子:千六郎、千八郎、千九郎(一说生二子:千八郎、千九郎)。千八郎迁高梧寨下村开基。千九郎讳鹏,河南通判。传九世彦瑛、彦瑺于明洪武四年(1371)从石田塘尾迁广东程乡义化都粜米岗和河头(今平远县东石镇、河头乡)。另有林得满房从塘尾迁往白砂塘及九州湖坊开基。白砂塘有一支下传十世林大元迁县城西门,继迁江西遂昌县堆前镇堆子前村。

林尚卿支系在上杭县城裔孙已繁衍三十代,县城林姓(约260户、1000余人)为其后裔。

[if !supportLists]2. [endif]林万祥(伯十郎)支系。上杭回龙林姓开基祖伯十郎,字汝千,名万祥,林融四子七郎后裔,上祖世居河田。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河田事件”后,为避官祸移居上杭回龙。配张氏、阙氏,生二子:友祥、七祥。

友祥配蓝氏,生子清、子秀。子秀移居四川。子清配蓝氏,生四子:德宗、九、佛保、福缘。十世大宗,生子五:村(止)、梅、权、梓、模、标。林梅移长汀宣成楼背坑;林权移下濯村;林梓迁界牌头上屋;林标迁界牌头下屋。林模居拱上,部分后裔迁寨背岭、红石埔下等。八世惟敬移上濯;十一世恒窄移官庄坝。十二世秉桂生子伯九、伟九,移朱堡村开基。

七祥配吴氏,生二子:应茂、元甫。应茂配王氏。生福孙、福泰。六世廷生后裔迁庄背石下、岗下、上濯开基。九世大綮,迁朱堡开基。

万祥一脉在回龙及周边村落已繁衍二十六代,7000余人。

[if !supportLists]3. [endif]林三十郎(千三郎)支系。林融六子九郎次子三十郎,字千三郎,配钟氏,生九子:元一至元九。元三郎字振和,元四郎字振宗,元五郎字振授。振和迁广东嘉应州;振宗生子未考;振授配张氏,生四子:长子得(德)英名六郎,次子得(德)远名仲郎,三子得(德)宾名七郎,四子得(德)智名八郎。

得(德)英随父母及诸弟由武平中堡桩子坑迁碧田水口对面伯公滩居住,不久迁往迳里村,为该村开基祖。小宗“务本堂”。已繁衍二十二代,190多户,约900人。

得(德)远,由伯公滩徙湖洋石下村开基。生二子:禄寿,发寿。发寿迁兰地村开基。传六世林英迁武平悦洋金师寨村开基。

得(德)宾,配谢氏,首迁石子塘居住,后又迁入上杭城北百果园住。生二子:法嵩、太三郎。法嵩迁迳口村开基,太三郎迁沙子凹村(今临城西郊村)开基。传九世可立,从沙子凹迁江西会昌县麻州镇大坝村开基。

 4.林元寿(八郎)支系

文德八郎长子三十五郎配胡氏,继薛氏,生四子:五一郎、五二郎、五三郎、五四郎。

五一郎配邱氏,生三子:达昌(未详)、达兴、达盛(移外)。达兴生六子:茂清、茂敷、茂森、茂山、茂荣、茂甫。因达兴在白砂花园里建土楼、筑围墙,被当作“私筑花园城堡”问罪,茂清兄弟六人及亲属分散避难。茂清留下夫人钟氏及长子景辉、次子福辉,外逃永定抚市,改名茂青,在抚市鹊坪开基。茂敷生四子,福寿移居永定虎岗,祖寿移居永定龙潭镇联中村剥皮岭再移居培丰镇(原属坎市镇)文溪村富竹山下,后移高陂塘背营。已生居白砂塘背,德寿移居隔溪口。茂森移泮境罗家山开基。生二子:景成、景山。景山迁武平十方鲜水塘。茂山移白砂横岗头。八世陈福(元寿为一世,下同)移居龙岩小池开基;永生移蛟洋罗心坑开基。十世均銄移江西赣县,后裔居赣县南塘镇官田村、吉埠镇若内村。十一世文?移居庐丰丰济。十四世毓琳移居浙江:毓诰移江西万安良江;毓诏后裔移居江西会昌县新罗田圩。十五世象恒移江西万安高桥。十七世廷宣移江西万安涧田。十八世开龙、开秀移江西万安顺峰。

五二郎配吴氏、杨氏,生三子:君贤(宗一郎),君美(宗二郎)、君亮(宗三郎)。君美生万宗等四子。移居稔田大坑头。七世,一郎迁平和,二郎迁广东翁源,三郎迁长乐。八世林广后裔移广东五华。

五三郎,号欧阳,配连氏。元至治三年(1323)迁龙岩表政里南阳倒流水(今红坊镇)。

五四郎,又名顺郎,配巫氏,生二子:发丛(景清)、茂丛。移居庐丰安乡中坊。十一世爱唐、时选迁贵州。

三十六郎,字兰,配张氏,继曾氏,生子马烈。马烈配卢氏,生三子:石孙(大一郎)、清孙(大二郎)、文孙(大三郎)。移永定区孔夫村。后裔移居江右立籍。十五世颀晶迁江西万安高桥枧坑,其侄锡松移江西万安乌桕角开基。

三十七郎,生子万九郎,万九郎生子寿山,寿山生二子:德州(名陈受)、德县(名德远)。德州、德县居上杭县城里水南张滩村。德县十一世孙应麒、应明移居江西信丰县十里堡五里亭,后裔分衍江西南康水南、浮石乡窝坑村。

林元寿后裔在白砂已衍传二十七代,1500多人。

5.林五六郎支系林文德之孙五六郎(五郎之子)于元至元年间(1264—1294)迁上杭东门外桥头,后又播迁西门外深陂。两地裔孙以五六郎为始祖,其祖源待考。

6.林元嘉(四郎)支系。林文德四子林四郎,字符嘉。下传诒彀,迁建宁。诒彀生肇纪,复迁汀州,继而迁上杭白砂花园里。九世文质于元朝末年从白砂迁湖洋濑溪开基。后裔分迁该乡太平、龙山、上罗等村,迁临城新丰、上登等村。已衍传二十四代。

7.林伯七郎支系宋隆兴年间(1163—1164),伯七郎从兴化府莆阳(今莆田)迁到上杭县城,居雷坪(杭中路)、学坪(解放路)、西门官路上。祖祠在东门石牌岗原农械厂址,堂号“集德堂”。后裔有一支迁古田西山下苎园村。

8.林小九郎支系才溪镇才溪村(原名霞坑、下坑)林姓开基祖小九郎(林九郎二子二十郎之曾孙,林习仪)明朝初年由武平中堡迁入,配曾氏,生子均用。均用生四子:添佐、思弼、德祯、聚。添佐移才溪大地营下,德祯移漳平,聚移广东蕉岭。思弼生二子:谦、盛,仍居才溪。已衍传十一代。 

9.林三十八郎支系据步云分蛟潭村保存的老族谱称,该村开基祖三十八郎,为林蕴之子林愿的后裔,明朝初年从连城莒溪壁州迁步云蛟潭,三世安甫迁梨岭庚四。已传二十三代。

10.其他支系上杭临城镇九州东头岗,湖洋乡古楼岗,稔田镇连四白砂埔等地的林姓均为西河林姓,属哪一宗支,待考。

上杭县林姓人口27000余人,居各姓氏第五位,分布官庄、湖洋、临城,才溪、临江、白砂、旧县等乡(镇),特别是官庄林姓人口有约7500人,是林姓人口最多的乡(镇)。

(四)武平县

1.林九郎支系林九郎为宗训五世孙,于宋大观年间(1107-1110),从长汀濯田巷头徙居武平中堡镇富背村。配潘氏,生子三:二十郎、三十郎、四十郎。四十郎,字宗义,名仲一郎,号千一郎,配李氏,继何氏,生子十:念一至念十郎,后裔散居中堡罗助、阳田、坑头、社背、富背、远坑、上济,武东塘下、莲塘径、黄埔、车子前、彭背、寨下、六甲、白泥田,十方乐畲、直径,民主横坑、林地等林姓均属其分支。其中,林念七郎为武东袁畲、袁田林姓始祖,林显横为县城平川镇城南、兴南林姓始祖。

2.林伯八郎支系林九郎胞兄林八郎之曾孙。伯八郎,原居长汀濯田,随父林泰仙往浙江经商,泰仙在浙江身故,伯八郎返乡移居武平中堡远富(今资福寺),生子三:孟九、孟十、孟十一,后三子辗转分迁大禾湖头、冷水、龙坑、湖背、长汀红山乡十都小刘坑等地开基。

3.林茂支系南宋淳祐年间(1241),林茂弃官携眷属入汀郡武邑黄心畲卜居,为十方鲜水林姓始祖。配陈氏,生子五:千八郎、千十郎、千十一郎、千十四郎、千十七郎。千十郎定居鲜水,迄今传26代左右,中山陶金坑、东留龙溪林姓为其分支。其余四兄弟均外迁。

4.其他支系林心宇、林凤万、林发荣、林霄我、林琪旺等,在清朝前后分别从上杭、永定等地迁到武平中山开基。武平县林姓人口31000余人,按人口多少排序居武平姓氏第三位,分布十方、武东、中堡、平川、大禾、中山等乡(镇),特别是十方林姓人口有约8800人,是林姓人口最多的乡(镇)。

(五)连城县

1.林坊林姓林坊始祖伯八裔孙在林坊乡已传廿七代,7500余人。

五世旺生,长子章旻移居林坊岗尾;次子子长移居林坊大梨;三子文长移居林坊井头;四子满全移居林坊塘丘。

四世友钦、友俊,迁居广东。

五世梅生(又名天福),于明洪武年间迁入长汀县童坊乡茜坑,为茜坑林姓始祖,后裔又移居童坊横坑,现传廿三世,400余人。

十一世清,迁居广西黄沙河,现已传二十五世。

十四清雨泽,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迁居湖南洪江。

十五世秉隆,于清乾隆年间迁贵州。其曾孙伦伋、伦建又于同治年间迁湖南洪江。

十七世启上,于清乾隆年间迁湖南洪江。

二十三世振光,于民国初年迁湖南祁阳县南长街。

二十二世至二十五世:泰德、掌德、辉德、若德、容德、桂如、宝望、报辉、以崧、俊铭、仁德、茂松、维长、克西、报川、菊波、永等,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移居台湾。

2.璧州林姓璧州始祖十五郎配饶氏,生四十郎。四十郎配吴氏,生六七郎。六七郎配张氏,生万三郎。万三郎配黄氏,生念七郎。念七郎配黄氏,继配张氏,生友荣、友发、友茂、友良、永昌,枝分五房到十世开始外迁。裔孙在璧州已繁衍至三十代,现有2600多人。

十世宗旺,于清末移居漳州南门大桥下,现有300多户人。

十五世天养,于明天启年间迁永安小陶,其子大?于康熙年间迁沙县,现有1000余人。日茂,曾授广东潮州抚标参将,后定居潮州海阳县。日茂的第六代孙炳星,中武进士,于清康熙间邀同宗兄弟8人定居潮州。

十八世起遴,其子林?三兄弟于清乾隆间迁长汀县濯田、四都两乡定居,现有600余人。

二十二世维锦,在浙江杜渎盐场任盐务使,当地有后裔繁衍。

二十五世贞祥,新中国成立前定居台北市,其弟春水,定居新竹市。此外,还有数人从军去台,退役后定居在台北。

3.连阳林姓连阳始祖祖诚裔孙,已传二十六代,2700多人。

三世文杰的第八代孙绍俊,迁至城关北门杨梅村,现已传二十四世,有400多人;绍宣一支裔孙迁至北团黄家墩,已传二十四世,有100余人。

三世文茂,迁居东门。传至第八世万通、万周。万通传十八世元桐,迁居姑田镇下堡村,现传二十四世;万周一脉迁姑田镇长校村,现传二十三世,有470余人。

四世道亨之长子景芳曾孙端,迁居北团。

九世宜、定、安,先移居城关东门黄竹垅,后迁莲花、城关、塘前,现传二十四世,有200余人。

八世岳,迁莒溪镇墩坑,现传二十五世。有3000余人。

十六世天济,迁居揭屋坑、赤岭村,现传二十五世;杰,迁居城关劳动巷、吴屋巷和洪江村,现传二十六世。

三世文清,先迁广东,后居广西,其裔孙有1000余人;文森,迁居广东高州市,现有1500多人。

十五世大荣,迁居将乐、明溪、芹口等地,现传二十五代。

十六世天济后裔迁宁化;天培,迁龙岩、明溪、福州等地。

4.林屋坪林姓林屋坪始祖六四郎裔孙伯十二郎后裔散居在城区;八十郎先迁林坊,后迁璧州。

四世祖宁,迁广东揭阳;祖兴、祖端、祖志、祖衡、祖忠先后迁江西省瑞金、于都、赣州。

五世广亨,迁邵武市。

十一世汉钦之子,迁龙岩市万安乡赤口坪村。

十四世大卫,迁居福州南台。

十七世仲魁,迁居福州三角道。

十八世中儒,迁居福州仓山。

十九世太阳、汝标迁永定市东坡。

5.莒溪上吴坑村林姓始祖友龙,明代由武平县迁入,已传十代,500余人。

连城林姓主要分布在林坊乡、莒溪镇、莲峰镇、文亨乡、新泉镇、姑田镇等地,总人口15364人。

(六)永定区

1.林元光(五郎)支系文德五子林五郎,名元光,号付崧,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由上杭白砂迁永定西坡开基。配陈氏,生丛青。丛青生伯一郎、伯二郎、伯四郎。伯一郎移居广东;伯二郎配巫氏,生千一郎、千二郎、千四郎、千六郎。千一郎迁湖北黄冈。千二郎迁广东龙门。千四郎、千六郎守居西坡。现已繁衍二十七代7000余人。千六郎七代孙廷机迁武平鲜水塘,后迁江西会昌麻州猪子窝开基,蕃衍13代。

2.林茂青支系文德八子林八郎,名元寿,生必净、必松、三五郎;必净生文振等四子,文振生盛兴;盛兴生茂清、茂敷等六子,茂清、茂敷由宁化石壁移居上杭白砂花园里。茂清配钟氏,生石富、保生、杨寿、大满、景祥、福辉;因在上杭白砂建花园、筑围墙被作“私筑皇城”问罪,茂清夫人钟氏携子逃至永定抚市鹊坪开基,后迁西寨安居。后裔分迁湖雷下寨村、莲塘村、白岽村、道仁村,龙潭虞坑上村,培丰孔夫村,凤城镇南郊林屋,陈东乡岩太村,湖坑镇洪坑村,六联村林屋,西溪礼田林。已传至二十七代,共约3000余人。

3.林茂敷支系文德六世孙茂敷,配张氏,生福寿、已生、祖寿、德寿,福寿从上杭白砂移居虎岗虎西村开基,配吕氏,生石崇、叶青、杨志;石崇孙佳茂,明成化(1465—1488)董理修建永邑筑城修壕之任;后裔分迁虎北村、龙溪村。已生移居塘背。祖寿移居培丰文溪,其六世孙继荣、继宗移居坎市新罗坑,后裔有的移丰田。已传至二十八代2000余人。

4.林贵安支系闽林四十世林二七郎迁上杭梅溪寨,生三子,其六世孙林贵安,生五子,举家迁广东大埔梅林坝开基,贵安次子林茂全,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7年)从大埔梅林坝迁永定湖坑奥杏山下村开基;林茂珊之子林椿及其后裔亦从大埔梅林坝迁峰市高山、河头、丰市街,仙师锦丰开基(定居);贵安后裔还从梅林坝迁下洋大瑞村、下洋村开基。已传至二十六代(湖坑奥杳山下村)约600人。

.郡望堂号

闽西林姓大都尊比干之子坚为始祖,郡望“西河”,以“西河堂”为总堂号。

“西河堂”:林姓受姓始祖林坚,诞生于河南淇水,该地处于古黄河之西(地点大约在今安阳),古地名即称西河。作为林姓的发源地,后裔遂把此地名作为总堂号名。依此还衍生出典故堂号——西河衍派。

林姓的分堂号主要有:

“济南堂”:典出西汉宣帝时的林尊。林挚,西汉初与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共同匡扶汉室有功,因封为平棘侯,挚之子随景帝经略齐郡(后改成济南郡),遂定居于此,子孙繁衍,至林尊时,官太傅,汉宣帝年间,林尊为博士,由尊带领,济南一时儒术十分鼎盛,林姓成为当地望族。这个支派的林姓遂将“济南”作为封号。

“问礼堂”:林坚裔孙林放,字子丘,乃孔子弟子,他勤奋好学,问礼之本,孔子极为赞赏,后列为七十二贤,历代均尊为名贤,从祀孔庙。盛唐时,唐玄宗辞号西河伯,宋高宗时加封为长山侯。林放子孙繁衍,支派波及九州,裔孙因称“问礼家声”。

“下邳堂”:典故分堂号。林坚裔孙传至西晋时,有林礼者,徙籍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境内),礼生子颖,颖生子懋,任下邳太守,有六字皆贤,时号“六龙”,为当地望族。林懋孙子林禄,后任晋安郡守,成为著名的闽林始祖之一。后宋仁宗为林族题谱,有“长林派出下邳先”之句。闽林兴盛仍承辉泽于下邳,故族人以“下邳辉泽”为堂号。

“九牧堂”:典出闽林十六世林披,唐天宝十一年(752)登第,官临汀别驾,有德政名闻阙下,御史李栖筠奏授太子詹事。林披生九子皆中进士,并先后任刺史,世称“唐九牧”。此外,宋代,林尊九世孙林杞,生九子皆登第,俱任知州,世称“宋九牧”。今林披、林尊派下,即称堂号“九牧传芳”。

“露乌孝瑞”:闽林十七世林尊,官户部郎中,其第三子林瓒,于唐贞元四年(788年)任福唐尉,闻母病即弃官归,孝养于家。母亡,瓒水浆不入口者五日,率子侄筑庐于墓侧守制。旬日,甘露降而白乌来翔。州上其状,时福建观察使李若初遣官往验,果如所言。贞元十三年(797),唐德宗诏赐筑双阙于墓前予以旌表,故林尊派下世称“阙下林家”,堂号“露乌孝瑞”。

“梅鹤堂”:闽林四世林鄱,于东晋时举孝廉,居钱塘,其苗裔北宋时有林逋者,字君复,隐居杭州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终不仕不娶,时人称之为“梅妻鹤子”。及卒,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和靖工诗词,其《山原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千古传颂之名句。和靖无子,其宗支由其侄嗣承,后裔遂以“梅鹤风标”为堂号。

“忠孝堂”:北宋嘉祐六年(1061),侍御史林悦(原名英,因避讳而改名)乞归祭扫祖墓。仁宗皇帝问曰:“卿乃殷太师苗裔,家乘可得见乎?”悦呈谱以进。帝阅后龙颜大悦,盛称殷太师比干忠烈,侍御史尽孝。即御书“忠孝”二字于谱首,钤以御宝,并赠诗二首,赞林姓“古今无数子孙贤”。林姓此后遂又以“忠孝传家”作典故堂号。


.  

(一)九龙新世第十德旧名家.

此联为林姓总堂号“西河堂”联。“九龙”寓指战国时赵相林皋,生九子皆称贤,赵王惊叹曰:“贤哉!林皋父子也”。林皋以古代君子的十种美德(即: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为立身之本。故国人号林皋为“九龙之父,十德之门”。此后,林姓族人遂将“九龙”、“十德”嵌入楹联以自勉,如“泽自九龙远,门从十德高”等。

(二)九龙衍派,双桂遗风。

分堂号联。上联同前释。下联典出林披九子登科及第。其中林蕴、林藻兄弟同登进士第。“双桂”比喻两人同科及第。《晋书·谷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此联适用于九牧林世系。

(三)梅鹤风标,露乌孝瑞。

分堂号联。上联寓指北宋诗人林逋,人称“梅妻鹤子”;下联指阙下林家始祖林攒,事迹如前述。此联适用于阙下林世系。

(四)金门羽客,和靖风高。

分堂号联。上联指北宋徽宗时著名道人林灵素,徽宗曾赐其号曰:“金门羽客”;下联指林逋,即前述“和靖先生”。

(五)励志禁烟御夷留恨,血书求救为夫解围。

上联寓指民族英雄林则徐,其禁烟事迹国人皆知。他还力主抵抗外国侵略,但清政府却反将他削职充军。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割地赔款,成中华民族耻辱,此即则徐之恨也。下联指林则徐女儿林普晴嫁沈葆桢(曾任福建船政大臣、两江总督和南洋通商大臣)为妻。清咸丰时,沈葆桢守广信城,被太平军围困,则徐女儿亲自率领城中妇女做饭送上城墙,并咬破中指,以鲜血书写一封求援信,向玉山镇总兵饶廷选求援。饶接书连夜派兵增援,血战七天七夜,乃解广信之围。则徐女儿因名闻当时。

(六)星斗蕴胸中气压武夷之峻,波澜生笔底词倾剑水之雄。

上联隐喻经学家林子立,宋朝时莆田人,政和进士,经学冠绝当时,人称真文虎。曾为茶陵知县,靖康初,募民兵二千余人,率往荆门与金兵血战,沙场遇难。下联隐喻学者林文之,宋朝时福清人,以文体纤弱称颂一时,他大力提倡古文,学界都非常推崇他,对“唐宋八大家”中宋代诸大家倡导的古文运动亦颇有影响。

(七)松木公,椒木叔,双木成林皆公叔;

崇山宗,岐山支,山山叠出尽宗支。

清同治皇太后问林召棠,同宗友者多少,称公叔者多少?召棠进呈:松木公,椒木叔,双木成林皆公叔;崇山宗,岐山支,山山叠出尽宗支。

(八)西山瑞满,三仁着绩;河水祥垂,双桂流芳

该联以堂号名嵌于联首、寓数典于联中,联首嵌“西河”两字,三仁即商末三个杰出人物微子、箕子、比干。孔子称“殷有三仁焉”。因比干为“三仁”之一,故称。“双桂”典出如上述。

 

.  

(一)《(闽粤赣)林氏重修族谱》清道光年间编,为闽粤赣三省林姓代表重修,执事人中有林则徐。清同治九年(1870)印,4开木刻本。现由长汀濯田林姓保存。

(二)《闽杭林氏试馆谱》清同治十三年(1874)林寿山、林耀南等修。

(三)《(永定西河)林氏族谱》光绪十八年(1892)林蔚如纂修,刻本,12卷。

(四)新罗《长林世谱》民国24年(1935)春由适中林姓后裔编修,时任福建省省长萨镇冰题谱名,石印本,16开线装。

(五)漳平和平石鼓山《林氏族谱》1985年据旧谱重抄,油光纸抄本。

(六)《继修濑溪林氏鹤公派谱》1990年林凤年等修。

(七)《闽汀杭武林氏族志》1991年由汀武杭部分济南林姓宗亲代表合编,武平林富保为主编,林善珂作序。

(八)《才溪林氏族谱(继修)》1991年林家杨主编。

(九)《上杭林塘四十四郎公谱》1995年丘孟儒等修。

(十)《上杭濑溪林氏族谱》1995年文质公世系族谱编纂组修。

(十一)漳平基泰《林氏族谱》1995年重修(原谱康熙二十八年,〈1698〉林廷枢书序)。

(十二)《济南郡回龙林氏族谱》1996年官庄回龙林姓后裔编。

(十三)《林氏济南郡集德堂上杭城关新编修家谱》1996年林定祥主编。

(十四)连城林坊《西河林氏族谱》1996年由林坊修谱编辑理事会编修,林报润、林家垣为主编。

(十五)岩太《林氏宗谱》1996年由岩太林松春编写。

(十六)《眉山济南林氏族谱》1998年编。

(十七)《西河林氏宗谱》1999年长士修谱理事会编。

(十八)永定虎岗《林氏族谱》2000年虎岗林姓组织编修,总编林振禧。

(十九)《上杭兰溪西河林氏白水族谱》2000年白水林姓族谱编撰会编。

(二十)《上杭官庄回龙林氏族谱》2000年林寿进主编。

(二十一)《杭武济南林氏家谱》2000年林国标主编。

(二十二)《上杭济南林氏胜郎公房世系家谱》2001年林义椿主编。

(二十三)《济南郡上杭林氏族谱》2002年林守明修。

(二十四)《上杭济南林氏族谱》2002年上杭济南林姓族谱编委会编,林义椿主编。

(二十五)长汀《严婆田林氏族谱》2002年长汀县严婆田林氏族谱编撰委员会编。

(二十六)《西河林氏福建上杭白沙八郎公世系族谱》2003年上杭白砂八郎公世系第五次修谱委员会编,林松总编。

(二十七)《牛岗林氏族谱》2004年长汀县牛岗林氏族谱编撰委员会编。

(二十八)永定奥杳山下《林氏族谱》2005年5月开始编修,2007年秋正式出版,主编林沛焜。

(二十九)济南郡《汀州林氏族谱》2006年闽赣六县(长汀、武平、连城、兴国、宁都、会昌)济南林氏联修族谱委员会编,主编林富保。

(三十)连城壁州十五郎派族谱

(三十一)武平《汤坊林氏族谱》由武平县川坊村林姓保存。

(三十二)新罗《平在坊林氏族谱》

 

.宗祠墓葬

(一)宗祠

1.新罗区

东城林披祠坐落在新罗东城,19世纪20年代由龙岩九牧四大支派后裔共建。

2.长汀县

濯田宗训公祠  该祠为回闽始祖宗训公祠,坐落于濯田镇巷头水口处,它是宋代由巷头宗亲林风清牵头,由汀武杭三县林姓周恭帝后裔重修,形成“满地铺毡”,又似“伏地象形”,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总占地面积为767平方米,建有上下厅堂一栋,左右两摆横屋,前有宽阔的空坪和围墙照壁。祠内设有宗训公和郭、蓝、赖夫人香座,安放了宗训公圣像金身一尊,厅堂上方有金字黑底的匾额,匾额中书《圣祖偈诗》一首:“圣祖原系郭威名,无嗣让国与柴荣,梁王即位方七岁,传宋陈桥日复明,五世公卿登甲第,宋封敕表谕门庭,只因遇寇遭兵难,逃隐柴家复姓林”。这首诗高度概括了五代后周的国史和柴宗训的族史。

长汀林氏家庙位于汀州镇五通街43—44号,清代建筑,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为穿斗式,单檐硬山顶。原为宏大建筑群,现存空坪、正门、门厅、前后厅、厢房、横屋,构成完整的客家围式建筑。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

濯田巷头林氏宗祠 在濯田镇巷头村,清道光年间由进士林鸣凤牵头兴建,占地面积三百余平方米,建筑宽敞,厅内18柱落地,其中有10根直径0.4米,高5.25米的石柱,极为壮观,故当地人称“石屋柱祖堂”。据旧谱载:“八郎公自河田移濯田巷头,老祖堂庚山甲向兼申。四脚东门为壬山丙向。原有古迹上马石一个为记”。

南山严婆田林氏宗祠在南山严婆田村,明神宗万历三年(1576)兴建,是祭祀严婆田林姓开基始祖林友成的,亦称“香火堂”,1950年修,2000年再修。

牛岗林氏宗祠 坐落于新桥牛岗村,砖木结构,坐南朝北,上下厅,两边有厢房,高5米、宽10米、深11.8米,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

任屋林氏宗祠位于任屋村中央,有房屋16间,总面积约1900平方米。

 3.连城县

新泉林氏宗祠坐落在连城县新泉镇溪村林屋坪(原名陈屋坪)自然村,为林六四郎公祖祠。据林子南保留的族谱记载,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乾隆十七年(1752)农历八月廿九日已时动工更造,历时数年竣工。后择乾隆三十一年(1766)农历六月廿五丙辰日子时崇祀。迄今已250多年。

祖祠建筑为砖木结构,分上厅、回廊、下厅、雨坪、重门、正门、围墙,正面围墙外有两柱石桅杆,前面有半月形池塘。正厅内有神龛、神桌,香炉。神龛内立有开基祖考林六四郎公妣邱氏神主牌。正厅柱上挂有“林家祖祠”牌匾,四壁有“忠孝廉耻”四个大字;正厅两边是大屋间。回廊和下厅是砖墙木壁,左边回廊壁上挂有一块“进士” 牌匾,右边回廊壁上挂有“亚魁”牌匾。下厅没有隔间,四根圆柱立在石础上,圆柱上挂有木质牌联,内梁上挂有“文魁”牌匾。重门为单层木质牌楼结构。正门是砖灰砌成的二层宝盖门楼。正门题联:上联是“十闽科甲开先路”,下联是“八簇簪缨第一家”,横批是“九龙衍派”。

林坊林氏宗祠建于康熙十一年(1672),由裔孙方绶、成蕃等18人筹建。亥山已向兼干,曰:“崇本堂”,并建宿人亭、戏台、广场,面积约3528平方米。“崇本堂”砖木结合,64根柱立地,“宿人亭”6柱立地,鳌头雕有花草、龙凤、鸟雀,具有古建筑特色。1995年重修水磨石地面,红门漆柱更为壮观。

林氏宗祠(总祠)建成后,二世祖六十郎嫡下六世祖四兄弟及后裔相继在林坊岗尾、大梨、井头、塘丘“四厅”建章旻、子长、文长、海峰公祠和忠公、政祥、忠茂、叶清、大福、大才祠。

林坊“天后宫”(即妈祖宫)建于乾隆元年(1736),同治六年(1867)重修,1998年重建。红门漆柱,雄伟的鳌头,坐落林坊岗尾入口左300米,坐东向西,砖木结构,面积约1500平方米,有上、下偏殿、大雄宝殿,住房、水井、膳厅等设施,立妈祖、观音、三宝佛,置钟鼓。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四乡八里村民,前往朝拜。

壁州林氏家庙(即大宗祠)六世祖友荣建祖祠,后被焚。到明万历(1573——1620年)初重建。大宗祠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有上下两厅左右回廊连接,木质结构牌楼,飞檐翘角。大门向东,石门楼横屏刻有“长林衍庆”四字,左右放置一对石狮子,门楼内右半围墙坪里原立15对石桅杆,以彰历史上的进士、举人,桅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祠堂正厅前面牌楼上挂一块“侍卫府”匾,左右都有诰封直匾,是清乾隆皇帝诰封武进士林炳星御前侍卫的殊荣。

[if !supportLists]4. [endif]漳平市

下墘林氏宗祠称兴树堂。坐落下墘村北,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构架。保存完整。祠联:兴恩祖德深瀼瀼支千派万,树立人才盛森森桂耸槐高。

[if !supportLists]5. [endif]永定区

奥杳山下村宗庆堂明崇祯末年由该村第三世林盛斌组织建造

(二)墓葬

1.长汀县

濯田宗训墓 在长汀濯田镇东南方,离镇5公里的黄峰山,有当地人称之为“天子地”的周恭帝墓——宗训简陵。穴名为牛形。癸山丁向。

河田祖墓群  据《(闽粤赣)林氏重修族谱》载:福建汀州府长汀县河田村林家人称林半街之众,创造祠堂房屋横直二三里之遥,共计河田祖坟一百余穴,每岁春分日,上杭龙下、宁化、归化、清流、连城各郡各处子孙一齐至河田祭扫坟墓。河田出事之后,遗留下来的坟墓百余座,现能找到的祖墓仅七处十一穴。

2.连城县

林坊伯八、六十郎墓 林坊始祖伯八、二世祖六十郎,葬于楮岭下小士名岩前左右二穴,俱坤山艮向兼申,放壬水。名:“双飞蝴蝶”形,规模约2公顷。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十二月十九日丑时安葬。

壁州林氏“天葬坟” 在壁州西部小士名砖潭一山上,称“姜公撒网”形,葬有始祖及上祖几具骨骸。

3.漳平市

城口晚嗣墓 墓址位于新桥城口土垅仔坑内。明万历年间建筑。墓呈“凤”字形,坐北向南,占地约800平方米。砖构墓龟、祭台、墓坪和墓池。墓池左侧竖有石柱一对,高1.8米;长方形石碑一块,高2米,宽20米,上刻林氏族裔科举登仕名录。墓台上无竖碑,遗留明祯十三年(1640)“晚嗣林府君城口土垅仔墓志”石刻一块,长55厘米,宽43厘米。墓葬遗址保存完整。

(注:2021年11月,根据各县相关姓氏资料编辑整理)



        中共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林有群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九章 闽西(龙岩)林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