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看综艺节目,对综艺我很挑,我认为,一档节目要能引起人的一些思考,带来一些启发,观者有所获,才是值得花时间去追的。但现在很多综艺节目基本是纯娱乐性质,为博眼球、集流量,你看完后可能只记得曾经笑过,一段时间后也许没有更深的印象了,此类节目我看一集已经找不到追下去的理由。
今年5月底,一档综艺横空出世,以其特有的怀旧、致敬、创新的方式带乐迷们重温了摇滚的年代,以及属于那一代人狂热的青春记忆,它就是《乐队的夏天》,在这个火辣的夏天带来了乐队的春天,也带给了我一些新的认知。在8月份结束了第一季节目,节目组开始寻找、集结更多的年轻乐队,筹备第二季。
一、节目形式
节目集结了31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青年原创乐队,当中有成立超过20年的老牌乐队,也有95后的新锐年轻乐队,他们涵盖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以“乐队音乐现场表演”为主要呈现形式,通过不同主题单元的内容设计和音乐表演,由观众评选出最喜欢的Top5乐队。节目不设置评判性的“导师”席位,嘉宾在节目中承担超级乐迷的角色,他们既不是导师,也不会带队比赛,而是和其他乐迷一样,与观众一起观看表演、向乐队提问题,把所有的投票权交给现场观众,将大众是否喜欢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
二、我最喜欢的乐队
我最喜欢的是刺猬乐队,在2003年成立于北京,是一支比较情绪化的乐队,随着情绪高涨自然把表演推向高点,现在由主唱兼吉他手赵子健、贝斯手一帆、鼓手石璐组成(有趣的一对+金牌和事佬)。子健本职是一名程序员,石璐是单亲妈妈,他俩曾在一起7年多,现已分开了7年,石璐说子健人太粗糙,身上有太多的缺点,多得像星星一样,最受不了他不爱洗澡那一身味道,留在刺猬是因为他的才华,作词特别好,他的才华就像一个太阳,太阳出来时所有星星都看不见了。又爱又恨的两个人,形成了无比的默契,造就了有热情、有能量的演出,同时,在排练中也产生了很多冲突,每次都靠温和性格的贝斯手化解矛盾,完成了一次次的排练,最终在Top5乐队中排第三。
喜欢刺猬的理由大概有三:
1.歌曲风格:是否喜欢一个歌手或乐队,我想最简单直接的理由是歌曲好听,风格合你胃口,我说不出刺猬的歌曲是什么风格,吸引我的是哲理性的歌词、悦耳的编曲、充满能量的演出,你看一遍就想马上循环的感觉,有些喜欢是说不出理由的。
2.女鼓手:鼓手非常吸引我,她经常徘徊于多支乐队间排练,虽然只有1米5的小个头,但却是乐队的灵魂鼓手,同行称她为国内第一的女鼓手,舞台上总是那么的有激情、有能量。
3.有趣的关系:每支乐队其实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刺猬三人的关系真的非常有趣,网上一段话总结的特别到位。
“一个高大老实,背着贝斯,充当和事佬;一个小巧精灵,快人快语,鼓槌翻飞,神采飞扬;一个又颓又傲、又脏又臭,但却才华横溢,时不时的还摔个吉他、吐个槽。”
三、加深了我对摇滚的了解
最早摇滚乐以抗争的姿态出现在西方社会,后获得了主流社会的承认和包容,但它所体现的抗争与反叛精神却从未改变。中国的摇滚歌词则更加温和,比之西方显得更具观赏价值,以其真实性和独立性映射着时代精神的变迁。相对于流行音乐,摇滚乐算是小众音乐,开个show有一万几千乐迷可能算多了,新时代的孩子接触得更少,以至于现在乐队基本无法自力更生,乐队成员大多还有本职工作,有些是跟音乐有关,有些是跟音乐无关。我个人还是很喜欢摇滚乐的,得益于乐器表演的加成,比起流行歌曲,曲风更具多变性,听觉更具冲击性,视觉更具震撼感,在疲累的时候听一下,摇滚乐能给我热情和能量。
在看这档节目前,说得上认识的乐队应该只有beyond了,1983年成立的香港乐队,成立于我的时代,更因为是青年时期我主要听香港歌曲,少关注内地音乐,更别说国外的了,后来新知道名字的也就只有几个:老鹰乐队、披头士乐队,滚石乐队、超载乐队、苏打绿、花儿乐队、九连真人等,但也鲜有关注,已经不记得我的音乐清单中有多少年没有摇滚乐了。
通过这档节目,我有了新关注的乐队,知道了国内一批乐队,有老牌的,有新生的,还有很多年轻人因为单纯的热爱在坚持着做乐队,这档节目最大意义在于更重视乐队的存在价值,开启了乐队的春天,在上这档节目曝光前,部分乐队就跟成立前期的beyond一样是地下乐队,现在成地上乐队了,后面可能会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拿起乐器学习,加入这个行列去玩、去展现自我。
四、给我带来的人生思考
1.平衡工作与生活,寻找自己喜欢甚至热爱、不为钱也愿意投入去做的事,哪怕一个人也要坚持下去,这样自然不会浪费工作之外的时间。如果兴趣点能与工作相结合自然完美。
2.寻找有同好的人一起往前奔,哪怕只有一位,清晰原则和定位,活出自己的风格。
3.人与人之间总有分歧与争执,关键要看到对方那个令自己真正欣赏的优点,并包容对方的缺点,继续协同完成共同热爱的事情。工作、生活皆如此。
4.大部分人的一年并不是以春天开始,有时当你一个人度过了足够漫长的炎热夏天和寒冷冬天后,如果还没饿死,意志还没消沉,才可能迎来属于你的春天。
——2019年8月25日星期日,广州,写于台风“白鹿”暴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