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隐居分水》

范蠡在蠡湖过着陋室隐居的田园生活

作者  何铁牛

蠡湖村是历史较为悠久的村庄,在两千多年前,范蠡带着举世闻名的西施,来到这里隐居,又是度过晚年的地方。可是当地人所津津乐道的是明朝徐达造“金銮殿”的往事。由此推测这位在别处当作财神爷来供奉的范蠡,到这里却没有造过高堂大厦,崇楼杰阁,他们的居住条件在当时或者会优越于普通民众,对于这位几次富堪敌国的大富翁来说,只不过是“陋室三椽”而已。如果有兴趣拿唐朝刘禹锡写的《陋室铭》来对照,却一点也没有相同之处。

比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意思的重点在“名”字和“灵”字,而他们却是:情趣在山水,名利付烟波。

因为他们的“名”实在太多了,到了晚年,真怕这个叫做“名”再来打扰他们,“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吴越战争是春秋时有名的战役,而范蠡和西施,都是这次战争中的佼佼者,因而名闻于天下,再说范蠡“三迁成名”之后,并没有“老死于陶”。而是拿了钱财帮吴地的老百姓,去修复吴越之战的战争创伤,使那些地区的人们子子孙孙富裕下去,是全天下有史以来独一无二的将军和王妃,他们的事迹被当地人永久的传颂,却被所谓的“正史”置之大门之外,真无法理解,所谓的“史学家”是如何居心的。因此推测范蠡他们只会做聊以将功补过,以作内心上的慰藉罢了,根本不会像刘禹锡那样“以德自居”,故他们就是拾得金千镒,斯民免倒悬,抹去辱家泪,换得二心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二句蠡湖村也有,但不是范蠡宅的特点。这里应该是:范坂稻田绿,蠡湖菱荷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个差距太远了,这里应该是:谈笑有农民,往来有商人。也许与下面这首写照诗相似: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他们既然为了安度晚年,就不像当年躲东过西了,所以最为熟悉的多数都是农民,由于他们种田养鱼,那么鱼贩或米商是会经常找上门来的。“阅金经,可以调素琴”,阅一阅金经就如此这样了,那么这里有:致富有其方,养鱼写成经又该怎么样了呢?至于可以调素琴,那更应该甘拜下风了,西施是受过训练,这里应该是:兴致齐歌起,时惑作宋声,瑶琴宫廷曲,玉笛弄吴音。还有与蠡湖无法比拟的,就听我这村言俚语的山歌吧:

蠡湖涟漪水悠悠,王妃坐在舟前头;

采完莲子又摘菱,将军划桨荡清波。

所以光绪《分水县志》卷末记载:“康熙壬子县志序,知县胡必誉记载:‘范少伯逸事名著蠡湖’”。

此时范蠡已经耄耋高龄,西施也是花甲之年。这是他们在此处,寻觅到的最满意的隐居之地。他们过着隐逸的田园生活,安享幸福的晚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范蠡隐居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