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7

摘抄

【原文】

18.8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①。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②,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③,身中清④,废中权⑤。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题解】

此章是孔子对历史和当代七位速民作出的评价。他特别赞许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表现,反映了他对个人的独立人格的崇尚。他将自己与这些高尚的逸民相比拟,说自己“无可无不可”,意即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的。可见子不拘泥于一种形态,善于通权达变,因时制宜,有着更大的灵活性。

【注释】

①逸:同“佚”,散失、遗弃。伯夷、叔齐、柳下惠皆见前。虞仲、夷逸、朱张、少连四人身世无从考,从文中意思看,当是没落贵族。

②中(zhong ):符合。

③放言:放肆直言。

④身中清:立身清白。清,清白。

⑤废中权:弃官合乎权宜。废,放弃。权,权宜。

【译文】

隐居不做官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就是伯夷和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言语合乎伦理,行为经过考虑,也就是如此罢了。”又说:“虞仲、夷逸,避世隐居,放肆直言,立身清白,弃官合乎权宜。我就和他们不一样,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我的感想//

辩证,没有绝绝对对,有的只是自己认可。

认可,是以自己为中心做选择,还是以天下为中心做选择。

忠于君还是忠于天下。

明哲保身为己还是为天下。

仁不仁看自己内心了。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无可无不可”,归到底层要无限趋近“中庸”。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