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四讲中,我们分析了人们如何混淆了自我和他人的感觉和责任,那么这些混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最常见的后果,是会让我们陷入一种奇怪的关系,在这种关系里的人彼此紧密联系,又相互折磨,想要脱离,却无法改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关系的纠缠。这对于你来说,可能是个陌生的概念。什么是关系的纠缠呢?它是指因为情感上过于紧密所造成的相互伤害。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群刺猬,离得远了会觉得寒冷,离得近了又会相互伤害。”
有时候我们很爱这个人,有时候我们又很恨他;有时候我们很想接近他,有时候我们又希望他赶紧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想靠近又靠近不了,想离开又离开不了。
这种关系的纠缠,经常发生在离你很近的人身上。我们说,自我发展需要独立的空间,所以才要有边界,才要区分你我。
但在纠缠的关系中,因为你太重要了,所以我希望你能想我所想。如果你想得跟我不一样,这就会变成一种伤害;因为你太重要了,所以我希望你能满足我的需要和愿望,如果你做不到,这也会变成一种伤害;因为你太重要了,所以我希望你不要离开,任何离开的举动,都是对我的背叛。这就是一种纠缠。
关系纠缠的两个特点
关系的纠缠通常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所有的纠缠都包含了相互加强的循环。
前几天我见了一对父子,儿子刚上小学六年级。父亲说,儿子脾气很倔,让我帮着改改。怎么倔呢?让他系鞋带,他会故意系得松松垮垮,过了一会就散了。让他做作业,他磨磨蹭蹭不做。爸爸有时候就忍不住要打骂儿子。儿子却一扬头说:“只要爸爸打我骂我,我就是故意不系鞋带,就是故意磨蹭。爸爸很生气,说看我不打你!”所以,这种对抗变成了一种不断加强的循环,变成了一种纠缠。
还有一个妈妈,总是打女儿,她自己也觉得这样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了。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女儿总是会去打比她小几岁的弟弟,女儿觉得妈妈对她太凶了,不公平,所以她要去打弟弟。而每次妈妈打她,她就更恨弟弟了。这就变成了母女之间的一种纠缠。相互加强,没法停下来。
第二个特点,也许更加重要。是所有的纠缠,都有形式上的对称。
怎么说呢?前段时间,我收到一封邮件,一个女士跟我诉苦,说爸爸和妈妈关系一直不好,自己一直是在妈妈的抱怨中长大的。后来她出国了,在国外找了个男朋友,可是妈妈并不认可这个男朋友,想让他们分手。她觉得妈妈很不理解她,很伤心,对妈妈也有很多的抱怨。我就跟她说:“你妈妈在期待一个‘听话懂事’的女儿,你让她失望了,所以你对她有很多怨言。可是你又何尝不是在期待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呢?这样的期待,到底谁比谁更正义呢? ”
妈妈期待女儿“听话懂事”和女儿期待妈妈“通情达理”,这就是一种形式上的对称。妈妈因为女儿不听话生气,女儿因为妈妈不通情达理抱怨,这也是一种形式上的对称。这样的对称,在所有纠缠的关系中,都是存在的。可是女儿为什么期待妈妈通情达理呢?因为她们的关系很近,所以妈妈的期待对她是重要的,她也希望自己能够做个让妈妈满意的女儿。
我们忍受不了他们对我们失望,所以才会要求他们不要有对我们那样的期待。可是,一旦我们对他们有了要求,那我们就陷入了形式上的对称,我们的关系就会纠缠不清。任何亲近的关系,家人、朋友、情侣、上下级,都可能出现这样的纠缠。这些关系的纠缠最初都是对彼此有很深的好感和很高的期待。慢慢的,这种好感和期待就变成了对对方的要求。而对方并不是总能满足你的要求。于是,两个人之间开始有怨气,“你责怪我不理解你的痛苦,我责怪你不感恩我的付出。”最后,一段良好的关系,因为太近,变成了相互伤害。
从“我”的环节入手,打破纠缠
那么,怎么才能不陷入这样的纠缠呢?理论上来说,从循环中任何关于“我”的环节入手,都可以打破这种纠缠。
以妈妈跟女儿的纠缠为例,妈妈希望女儿听话懂事,找个她认可的男朋友,女儿也许会想:好的,妈妈有这样的期待,可是我没法完成妈妈的期待了。
如果女儿到这里停止,不再期待妈妈会通情达理,那这个循环到这里就结束了。或者,她也可以期待妈妈通情达理,可是妈妈没法做到,她能到此停止,而不是总是试图改变妈妈,那循环也到这里结束了。也许你会问:妈妈对我有期待,我没法达到她的期待,如果我停在这里了,那我是不是很自私?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种自私,那你也只能自私一点。也许对妈妈的内疚,是你独立的代价。
也许你会问:如果妈妈不符合我的期待,我就停在这里,承认我的妈妈不够通情达理,那我岂不是很失望?是啊,你会很失望,可是,那我们也只能去处理自己的失望了。有时候别人就不会按我们的想法行事,哪怕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就是因为没法处理自己的内疚和失望,我们才会希望妈妈来解决这个问题,才会让关系继续纠缠下去。
可我们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呢?也许不是内疚,也不是失望,而是情感上的远离。
我们最害怕的,是最亲近的人也会和我们有矛盾和冲突。原来,我们真的只能过好自己的生活,哪怕是最亲近、最在乎的人,我们也没有办法通过牺牲和改变自己,让他高兴起来。这就是关系中的事实。也许我们就是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才会让关系中的彼此那么纠缠,那么痛苦。
所有的纠缠,究其本质,就是既不愿承认对方跟我们有差异,也不愿就此放手。既不愿意承认我们满足不了对方的期待,也不愿意承认对方满足不了我们的期待,而把彼此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因为改造失败而责怪对方不配合我们自己。
摆脱纠缠带来的伤害
说完纠缠,我们再来说说伤害。关系的纠缠,常常伴随着相互伤害。而对伤害的处理,又很容易变成一种新的纠缠。因为这种伤害来自亲近的人,我们更无法忍受。我们不会因为受了伤而选择离开,而是希望对方看到我们所受的伤害,希望对方能够醒悟,能够道歉。
是我们自己把治愈自己的药给了对方,又追着对方让他们把药给我们。如果对方不给,这就变成了一种新的伤害。
去年过年,网上流传着一篇声讨父母的檄文,是一个男生写的。他北大毕业以后,就到美国留学,从此再也没回家。可是人没回家,心却咽不下这口气,所以就写了一篇长文,历数父母以前对自己的种种伤害。我看到这篇文章,心里想的是,为什么他都已经不回家这么多年了,却还是放不下这种伤害,要用写文章声讨的方式,跟父母再次纠缠在一起呢?其实,他是在期待父母能意识到自己对他的伤害,给他一个道歉。
很多的愤怒、控诉、攻击,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对方看到我们所受的伤害,向我们道歉而已。可是,期待对方道歉,是另一种形式的纠缠。
也许有一天他的父母会醒悟,会向他道歉,也许他们不会。可是,他要花多少时间守在这段关系里,等待这个道歉呢?如果他一直等着某个道歉,那他就会一直把自己放到这个受害者的位置,不停暴露自己的伤口,来强化对方需要道歉的理由。
怎么摆脱纠缠带来的伤害呢?
如果你也曾在关系中受伤害,无论这种伤害是来自亲人、爱人还是亲密朋友,如果你也希望对方道歉,那我就想跟你聊聊原谅的可能性。我不是在要求你强行的宽恕,也不是要你放下怨念。我们不需要把自己当圣人。
可是原谅还有另外的含义。你知道原谅是什么意思吗?原谅的英文,叫forgive,这个give,给,不是给对方的,而是给自己的。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自己空间。让自己能够摆脱关系的纠缠,去发展你自己。也许,这就是所有纠缠最终的解决之道。
总结一下,这一讲我们说了混淆的关系带来的后果,那就是关系的纠缠。
我们讲了关系的纠缠的含义和两个特点,也就是相互加强的循环和形式上的对称。最后,我们讲了如何从我的环节打破关系的纠缠,摆脱纠缠带来的
今日得到
1、关系的纠缠,是指因为情感上过于紧密所造成的相互伤害。这种关系的纠缠,经常发生在离你很近的人身上。而自我发展需要独立的空间,所以才要有边界,才要区分你我。
2、关系的纠缠通常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所有的纠缠都包含了相互加强的循环;第二个特点,是所有的纠缠,都有形式上的对称。
3、理论上来说,从循环中任何关于“我”的环节入手,都可以打破这种纠缠。如果你认为这是一种自私,那你也只能自私一点,这是你独立的代价。
4、摆脱纠缠带来的伤害:不是等到对方来道歉,也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自己空间。让自己能够摆脱关系的纠缠,去发展自己。
思考与行动
留一个思考题,你有没有陷入过这种关系的纠缠?你是怎么摆脱出来的呢?
有陷入过这种关系的纠缠——和前男友之间。就是因为彼此之于另一个人之间,太重要了,所以彼此都对对方有期待,而提出了很多次对方并达不到,若是跳起来他都达不到的,以往不会强求,但内心有个声音却在说:明明之于对方是很简单的事情,是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达成了呀,为什么他忽视我的意见和建议呢?现在想来,可能他也是这样想我的。明明是很登对,有多年感情基础的两个人,最终把一段良好的关系,纠缠得很痛苦。怎么摆脱这段关系的?是我意识到,这样下去对彼此都是内耗,这样下去会连已有的感情基础都会消耗掉,而他身上有个缺点(或者叫特质),和我的价值观有背离,如果妥协了在一起,多半我会感觉到不快乐的,于是就给他提出了,我们还是恢复同学身份吧。现在大家真是好朋友+同学的关系,这样的相处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