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多,就住的好吗?

贾姐又买新房了,57平米一室一厅一卫,这是她家的第七套房,平均两年一套房,贾姐稳稳的坐上了包租婆的宝座。从房产总量上来说,贾姐是公司里拥有房产数量最多的那个,但从住房总面积上不一定是,从目前住的舒适度上看,她家就倒数了。

贾姐家老人孩子加在一起五口人,住在建筑面积90平米,使用面积只有62平米的二居室里。当初买这套房时,看中了房子带的学位,想着一家三口住也够了。没想到刚签了合同,二宝就怀了,之前备孕三年,俩口四处求医未果,原来是欠一套房呀。

随着二宝出生,贾姐要上班,孩子得由老人照顾,大宝和姥姥上下铺,想请个育儿嫂必须把条件限定在不住家才行,为此,贾姐不只一次的感叹“育儿嫂比老公难找”。多一个孩子,多的日常用品要翻几倍,为这事儿,贾姐成了断舍离的高手,专门报名学了收纳术。关于购置物品,贾姐说她从之前的货比三家,转变为现在的先看尺寸大小。

贾姐老公喜欢养鱼,照顾各种绿植,搬到这儿后,这个喜好一直压抑着,一年春节前没有和贾姐商量,买了一个小型鱼缸,为此俩人大吵一架,然后鱼缸被放进了老公办室,成了公司财产。为此俩人定下规矩:凡是需要往家里摆放的物品,必须先找好合理位置再动手。

贾姐家的七套房中,第一套128平米的多层三房,没电梯,二楼,舒适度最高。现在住的是第二套房,第三套房在新区,建筑面积140平米,环境非常好,缺点是周边生活配套匮乏,每天上下班通勤时间是现在的两倍,更要命的没有可选择的学校。其余的几套房全是90平以下,地铁口、商务中心的投资类房产。

今年,二宝已经五岁了,孩子分房的要求一天比一天强烈,这七套房怎么住呢?大房子没有好学校,等两个孩子义务教育阶段完成,需要九年,九年后新区的房子房龄已超十年了,可那时孩子们又面临着离家上大学,那住大房子还有什么意义呢?

张总是董事长的小舅子,在我们这样的小二线城市,身价2000万以上。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大上着我们这个城市里排名第一的省实验小学,老二公立幼儿园也是省字头的。前年万科在新区的兰乔圣菲别墅在首期开盘时,一房难求,找到当地的主管领导才排上一号,总价800万。本省最大湿地公园与别墅一路之隔,整个区域全是动辄千亩的大盘,聚集了房地产TOP50强中的十家楼盘,未来的未来,真的会像规划图上一样,不可多得的理想居住地。

张总付款后的半年内,为自己”登陆“拥有别墅群体,日常的生活都变得美仑美焕,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公司里温和了许多,属下过了半年春风和雨般的生活。接下来,张总的大部分烦恼都来自于这套别墅:

1、别墅区没有孩子们可以上的学校,意味着十年内,他家无法天天住在别墅里;

2、装修一下,让他的父母去住?装修还要花一两百万不说,把两位老人安置那么远,医疗条件根本不适合老人住;

3、转手卖掉?不足五年要交个人所得税,最难的是谁愿意花八百万买一个二手别墅呢?他在朋友圈、中介、地产公司咨询了几个月,没碰到一个感兴趣的;

4、给银行抵押,把资产盘活?银行告诉他,别墅是奢侈品,银行一般情况下不做,即使做成了额度也只有50%。

其实,八百万之于张总,并不是一笔伤筋动骨资金,他接受不了的是它的价值:别墅白白放十年,十年后孩子们要上大学,出国、出省都是大概率,然后他俩口去住这么大的房子吗?不是自找糟心吗?所以,想来想去,这套别墅成了鸡肋。

房地产从业20年,售楼部里有整个世界的逻辑。人们往往觉得重大投资或消费都会很理性,但实际上,冲动型购买人的不比普通消费品少。

我身边像贾姐、张总这样的,手握数套房,仍在“蜗居”的人不在少数,永远都缺那么一套位置好、配套全、学区霸道、户型合理,居住面积适中的房产。

中国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让他们笃定的买完一套又一套。在各种房地产项目硬广、新媒体的“指导”下,房产成了家庭投资的首选。家庭财富的70%是房子,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先不论风险大小,投资收益如何,能满足住的基本功能是最低标准了。房子是人生中的重大投资,因此,买房之前,规划先行,“如何上车”有时候比“先上车”更重要,因为,买完之后再换,真的不容易。

房子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物理空间,住的好才是真的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房子多,就住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