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

买这本书源自于东莞之行,罗明亮老师一段自谦、幽默的话语,具体内容是什么都不记得了,当时的想法就是这本书我要买来看看!今天,一气呵成,看完了下篇“我的讲道理课堂”的九节课例、自评和他人评,回想之前断断续续看完的上篇“探寻讲道理的课堂”,原来课可以如此简单——信封、数字卡片,简约而不简单,大道至简,应该描述的就是这样色状况吧!结合这两天线上、线下学习的几节省赛课和尤一老师的点评,我觉得我们要更加解放我们的思想。

从研读教材说起,虽然上班就在村小跨年级双班,因为没有同年级的平行班,所以就买两本教案书来看,确实把每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研读得比较透彻,再来看看罗明亮老师的《研读教材 因需而教》。

研读教材,适当加以取舍和组合,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仅要站在教师的角度读,更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读。

研读教材,还要关注新知和旧知的联系,即新知和学生原有经验的连接点,把知识结构化转化为个体的认知结构;努力思考面对教学内容学生会怎么想,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学生会有哪些思维障碍,如何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思考方法向学生展示,怎样安排教学程序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用怎样的方法与手段更利于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发现和获取知识的问题......这样才能有目标地把学生带入数学的殿堂。

回想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课堂:老师已经在有意识的进行知识的结构化教学,老师在努力的放手,可是,老师还是在努力的拽着学生向前走。

再看下篇的时候,多次想到回去要把罗老师的这些经典课例的视频找来看看,原因之一在于这些课好用易学,而且罗老师创设各种条件经由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嘴说出了老师在这节课上最想教给孩子们的方法与技能,当然还有知识,可是此时此刻的罗老师却没有我们平时公开课上在恰当的时间得到最想要的答案时那么激动、那么明显的被发现。就像罗明亮老师的记录的这句一样: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察觉不到老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认为这条规律是教育艺术的核心。”

原因之二在于:面对现实。“双减”政策落地之前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参加了补习班的,于是当我们要去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时候,面积公式怎么来的、怎么用都知道了,我们教什么呢?在还没有开始学习乘法的意义之前,学生已经把口诀背得滚瓜烂熟了,所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学生进入课堂之前就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所以我们教师又面临了新的问题:如何在学生看似“已经会”的情况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静下心来探究新知呢?罗老师的课堂总能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用连续喊8次“三角形”来让学生自己觉得需要给不同的三角形取不同的名字,产生将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欲望并付诸实施;用讲故事的办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意义......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今天,我觉得我又一次登上了巨人的肩膀,希望我的课堂学生也能像罗老师课堂上的学生那么棒!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