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毕生发展——语言发展

研究人员发现,在6岁大的时候,儿童就能够把语言分析成语音和语义的各个单位,使用他们发现的规则则把声音组合成词,把词组合成意义的句子,进行连贯、有序的对话。

研究人员认为,学习语言的能力是有生物学基础的。

下面,我们将论证婴儿为什么如此熟练地学习语言。

感知言语和词汇

言语中区分意义的最小单位是音素(phoneme),那么对于不同地域之间的语言习惯,是因为各个地区的人丧失了某些习惯吗?

经研究发现,比如英语和印度语序的不同对于成年人有很大困难,但是研究者发现8个月大以后的婴儿,能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

这个研究强烈地显示,你出生开始就天生具有感知(对语言来说极为重要)声音差异的能力,但你也很快失去了那种能力,这些差异在你的母语中并不存在。

而且在许多文化中,当成人与婴儿和儿童讲话时,他们是使用一种不同于与成人讲话的语言方式,即用一种儿童指向语言的夸张、高语调的语言文化中。是婴儿和照料者的情感纽带。

婴儿在6-7个半月时开始意识到重复的声音具有某种意义。但对于某个特定的词,儿童学到其意义的时间会早几个月,儿童早在4个半月时已经能够认识自己的名字了。

学习词的意义

儿童是学习词汇的能手。在18个月左右,儿童的词汇学习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发展,研究人员把这个阶段称为命名爆炸阶段。

假设一个简单的情景,一个小孩和父亲在公园中散步,父亲指着一个东西说,“这是小狗”。这个孩子首先必须确定,小狗这个词到底是指世界中的哪一部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Quine,1960)。也许小狗是指“任何有四条腿的东西”,或者是指“动物的毛皮”,或者是指动物的吠声”,或者是指其他人在指到狗时都正确的意义。在所有这些可能性中,儿童如何能确定一个词的意义呢? 我们认为,儿童像科学家一样工作:对每个新词的意义首先建立一些假设。例如,你可以看到,儿童对某个词义外延的理解会扩大,比如他们也许用(小狗)指动物的整体,而不是动物的前爪。

有研究人员认为,儿童的假设可能受到了先天所具有的原则所制约( Clark,1987,1993: Markman,1989)。例如,儿童也许受互相排除这一原则的制约,认为一个物体只有一个名称。这个原则是如何制约儿童的假设呢?在通常情况下,儿童倾向于假定一个新词适用于一个物体的整体。但是,如果他们已经知道这物体整体的名称,如电话机,他们就使用相互排除原则,假定这未知的新词(如话)是指这个物体的某一部分( Liittschwager& Markman 1994; Markman& Wachtel,1988)。儿童的假设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正确的。一个2岁的孩子因为母亲将他的教火车称为教火卡车就生气不已,相互排除原则可以解释其原因!

那么儿童是如何获得语法的呢?

不同的语言,语言规则不一样,儿童必须发现他们所使用的语言的词序。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研究者称儿童在学习某种特定语言时利用了先天制约机制。

1、丹·斯洛宾(Dan Slobin)把这些机制定义为构成儿童语言运用能力( language- making capacity)的一系列操作原则。如儿童在2岁左右开始使用的组合(双词阶段)“电报句”,这时主要是短的、简单的句子,通常只有名词和动词。电报句没有帮助表达词与词之间、思想之间关系的功能词(如the,and,o)。例如“牛奶没有”就是一个电报句。

2、再看一下斯洛宾扩充的操作原则,意思要求儿童使用同一个字素表达一个概念。念。这些概念的例子包括所有格、过去式和连续行为。在英语中,这些概念都是通过在一个内容词后面加上一个词素,如-'s(例如, Maria's),-ed(例如, call ed)和ing(例如, laugh ing)来实现的。请注意,在名词或动词后面加上一个声音后,其意义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但是儿童也会产生过度泛化( overregularization)的错误。例如,儿童在学会过去式规则(在动词后面加-ed)后,他们会把-ed加在所有动词之后,产生诸如doed和 breaked之类不正确的过去式。在儿童学习复数规则(在词后面加-s或-2)时,他们也会过分扩展这个规则,造成像os和 mouses之类不正确的词。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会克服这些暂时的过分扩展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的毕生发展——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