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读书笔记# 4《如何高效学习》教给我的整体性学习策略

前言


作者:(加)扬(Young,S.)
译者:程冕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
ISBN:9787111444008

整体性学习如何存储信息?


如何存储信息——架构.png

整体性学习策略强调将信息编织到知识网络中,这个策略的基础有以下几方面:
      (1)结构——关于某个学科的知识之间联系的总和,它是你大脑中的城市。
      (2)模型——将信息压缩成最基本的单元,模型是结构的种子。形成模型的方法包括比喻法、内在化和图表法。
      (3)高速公路——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创造性的思考。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整体性学习——架构.jpg
  • 获取阶段

获取信息时有三个主要目标:
      (1)简化
      (2)容量
      (3)速度

简化:
      在获取的信息中将无用的东西尽量删除,只有那些对你形成模型非常有帮助的例子才需要认真学习。如果你觉得不需要掌握,就大胆地跳过它。

容量:
      明白了信息的简化之后,你就应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只读一句话当然没有读完一页理解得透彻,知道得越多,理解得就越深。一年读100本书总是比一年读两三本书知道得多。

速度:
      获取信息的最后一个目标是速度,30分钟读完一本书比一小时读完效率要高。速度看起来与容量和简化相反,读得越快,漏掉的信息就越多,信息获取也越差。

  • 理解阶段

在理解阶段,你只是理解了信息的表面意思。

整体性学习过程对信息的理解有三个层次,层次越高,对信息的理解越深入。
      首先是理解阶段,
      其次是拓展阶段,
      最后是应用阶段。

  • 拓展阶段

拓展才是整体性学习的真正开始。之前你对信息的字面意思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解,现在你可以将这个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了,在这个阶段要应用模型来简化和扩展你的结构,同时也要拓展对信息的理解,包括信息的由来(问为什么?)以及与其他信息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拓展有三种主要方式:
      深度拓展、
      横向拓展、
      纵向拓展。

深度拓展(知识的背景探究):
      深度拓展需要在信息内部创造联系。不是仅仅理解一个结论就结束了,要进一步理解结论之前的试验,试验是怎么做的?是谁做的?怎么想起来做的?如此这般之后,结论就建立在与其他相关知识联系的基础之上了。

横向拓展:
      知识不会孤立地存在,与此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是哪些地方类似?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其他的发现,同一个发现者还有哪些发现,在同一领域里还有哪些发现?围绕这一结论有哪些其他的事实?

纵向拓展:
      知识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样的模式在其他知识中也会见到,你能将一个公式与一个自然事件相联系吗?比如水的流动或是驾驶汽车?如果这个发现与一个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你能发现什么类似之处吗?想想看地震的预测与八国联军事件有什么相似之处吗?比喻法和内在化是进行纵向拓展的最好方法。

  • 纠错阶段

      学习不可能不犯错误。错误的联系可能导致错误的理解。你以为理解正确,实际上是从错误的联系推导而来。

      纠错可以看作在整体性知识网络中做修剪工作,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删除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联系,这不是一个完美的过程,修剪工作是必要的。

      纠错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阅读那些与你观点相反的书籍,以及把结论放入现实世界中看看等方法。

  • 应用阶段

      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能做到学以致用方能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如果你学习税法并用到自己的企业管理中,那肯定比纸上谈兵学得好。如果你学习统计学,又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实验设计上,那你对统计学的理解一定更深刻。

      只有很少的知识能够到达此阶段,如果能将更多的知识引导至应用阶段,你深入理解的知识就越多。理论运用到现实世界中的过程既是练习的过程也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 测试阶段

      无论五个阶段中的哪一个都需要进行测试。不管你何时尝试新的方法,知识都有可能发生丢失和误解的现象。测试可以让你了解弱点是什么,该如何改进它。

      通过测试要确定你对知识的理解到了什么层次?以下是你需要问自己的一些问题。
            ·获取阶段的测试——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
            ·理解阶段的测试——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
            ·拓展阶段的测试——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吗?
            ·纠错阶段的测试——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删除了那些错误结论吗?
            ·应用阶段的测试——我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

信息结构


信息结构——架构.jpg
  • 随意信息

      随意信息是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或规则,它们缺少逻辑分类,常常在学校里碰到,很少在真实世界里遇到。很多医学专业的新生在学解剖时,会遇到大量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比如人有206块骨头等。这些知识看起来没有规律,无法再加工。

      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就是随意信息。

      处理随意信息的方法:
            ·联想法
            ·挂钩法
            ·压缩法

      随意信息的难点:
            随意信息如果不进行反复机械记忆,非常容易遗忘。联想法、挂钩法和压缩法就是帮助我们记忆随意信息的方法。

  • 观点信息

      观点信息是存在争论的信息。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哪一个更优秀?这就是观点,观点信息在论文中很常见,关于这类信息,大家的意见不一致,而当你需要做决定时却非常重要。

      观点信息的难点:
            对于观点信息,最大的难点在于获取阶段。
            你需要检查大量的信息以寻找其中的模式,而不是去记忆具体的细节。
            速读技巧对于收集信息非常重要。
            图表法对于观点来说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它能帮助你在阅读以后提取出关键思想。

  • 过程信息

      过程信息是教导你怎么行动的信息,是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的信息。比如,讲述如何游泳的知识,编写一段电脑程序,建造一所房子以及设计一个模型都依赖于过程信息。学习这类信息最重要的是不断练习、反复去做。

      应用过程信息的方法:
            ·内在化
            ·比喻法
            ·图表法
            ·模型纠错

      过程信息的难点:
            过程信息的最大难点是需要实际投入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你可以对概念理解得不好,但是必须实际地掌握动作。你无须全部学习材料,只要拥有正确的背景模型,就可以练习那些教你的动作。

  • 具体信息

      另外两类信息是具体信息和抽象信息,它们是学校里学习最多的两种信息。具体信息是那些在实际中可以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不过实际上,大多数信息都介于抽象和具体之间。

      应用具体信息的方法:
            本书第二部分列出的大多数技巧都可以用于具体信息。内在化有助于将信息与多个感官相联系,举例来说,你不但能看到心脏泵血的图像,还可以给这幅图画加上感情和声音。

  • 抽象信息

      抽象信息缺少与感官的直接联系。数学、物理、心理学、计算机和化学主要涉及的是抽象信息。量子物理学和微积分中有大量抽象的信息,不容易马上想象出图像来。

      抽象信息与随意信息正好相反。抽象信息非常难以理解,但是逻辑性很强,学习时好比潜入深海的探索,随意信息则非常浅显,但是逻辑性差。

      应用抽象信息的方法:
            在处理抽象信息时,你需要将之移到具体的层次。
            内在化和比喻法对于将复杂知识简化至关重要,模型纠错也很重要,因为一开始建立的模型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

      抽象信息的难点:
            对抽象信息来说,理解和拓展阶段显得难以忍受。假如你感到理解困难,可以降低接受信息的速度,将前面的信息深入仔细地探究。这种知识的特点是一环接着一环,所以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整体性学习技术


1. 获取知识

技术一览——获取知识.jpg

有两种方法对于知识的获取很有成效:快速阅读和笔记流。

1.1 快速阅读

      如果读得快,那么获得的知识就多,这是常识。不过快速阅读不仅仅是强调快,一味地图快会造成理解得不够。通过不断实践各种不同的阅读技术和改进阅读方法,你就可以读得更快而且理解得更好。

      在这里我主要介绍以下三种主要的方法:
            (1)指读法
            (2)练习阅读法
            (3)积极阅读法

指读法:
      指读法的好处还能通过调整手指移动的速度来控制阅读的速度。快速阅读不仅仅是读得快这么简单,有时候你需要降低阅读速度以仔细揣摩重点内容,有时候你需要略过不重要的内容。
      有些速读专家建议处处都要用指读法,我建议只有书本才用,如果是网上的文章或者是小印刷品就没必要多此一举了。

练习阅读法:
      第一种方法:
            当你练习阅读时,你的目的并不是吸收阅读的内容,练习阅读的唯一目的是训练自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理解所读内容。
            (1)你可以通过阅读一本从未读过的书来练习阅读,在书上做一个标记,设定3分钟,然后用指读法从标记开始,以稍快于自己能读懂内容的速度进行阅读,3分钟一到,停止阅读,再做一个标记。
            (2)算算自己读了几行,再乘以每行平均单词数(第一段总单词除以第一段行数),得到自己刚才3分钟的总阅读单词数;再除以3分钟,得到大约每分钟的阅读单词量。
            (3)这个练习能测试你提高阅读速度的空间有多大。

      第二种方法:
            先阅读3分钟的材料,然后尽可能地写下你记下的知识点(不准翻书)。
            然后再读一遍材料,边读边记下所有的知识点,然后比较两份记录,看看自己正确的知识点有多少,错误和没写的有多少,用前者减去后者,再除以总数,得到的数字就是你以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这一类型材料的理解能力,通过降低阅读速度练习,你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以实现最快的阅读速度和最好的理解能力。

积极阅读法:
      尽管我将积极阅读放在了快速阅读之中,实际上积极阅读与快速阅读是对立的。积极阅读强调深入地理解材料,所以自然降低了阅读速度。积极阅读不仅仅是简单地在书上画各种颜色的记号和在空白处写一写心得体会,还是将知识点真正地整合在一起。
      开始积极阅读时,准备好要读的书和笔记本,在笔记本上写下每章的标题和亚标题,每读完一小部分时(指读法),在笔记本上记一些笔记。

      进行积极阅读时你需要记下:
            (1)这一节中主要观点是什么?
            (2)我怎样才能记住主要观点?
            (3)我要怎样将主要观点拓展开以及应用它。
      第一个问题仅仅促使你完整地获取信息;
      第二个问题迫使你对信息进行联系、视觉化和比喻法;第三个问题要求你将信息应用在不同的情境中。
      这三个问题迫使你将每个知识点都要经过整体性学习里的理解、拓展和应用三个阶段。

      如果你能对教科书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这样完整的积极阅读,你一定会天下无敌。一旦你熟悉了这种方式,就不必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完整的积极阅读,而只针对自己需要理解和记忆困难的那些内容。

1.2 笔记流

      使用笔记流时,首先写下最主要的观点,下一步就是在这个观点和其他观点之间画上一些箭头,观点不是建立成金字塔式的结构,而是呈现出相互关联的关系,这个过程与实际的整体性学习策略类似,观点连在一张网中。

      我把笔记流当作一种工具,以更好地使用其他的学习技术。比喻法、图表法以及信息压缩技术都可以与笔记流相结合,通过笔记流,你可以写下各种主要的观点,也可以将观点与图像、图表以及其他主题相联系。

      记笔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如果忘记了这个目的,笔记记得再漂亮,思维导图画得再标准、好看,也是本末倒置。

混合型笔记流:
      笔记流技术涉及两个方面:记录和拓展。传统的规则、线性的笔记方式,可以将课堂内容精确地复制下来,这种方法对于你准备课下好好复习几遍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笔记流会为了当前的理解而牺牲一些随后的可读性。通过减少笔记内容和增加各种联系或图表,学习变得更具整体性。如果课堂上的信息量极大或者你打算课后好好地复习笔记,建议你采取混合型笔记流方法。

课下笔记流:
      第一种混合型笔记流是课堂上按常规记笔记,下课后再根据笔记内容制作标准的笔记流。假如你觉得跟不上课堂的节奏,这种策略会给你更多的时间消化知识。虽然花的时间比单纯的笔记流或传统线性笔记更长,但是它兼顾了可读性和理解性。

      我建议你在尝试笔记流之前的一个月,先试试课下笔记流。这样可以保证你有一份完整、清晰的笔记,以便今后需要复习笔记时使用。

评注流:
      在信息太多来不及记录的情况下,评注流是个不错的选择。首先写下最关键的信息,然后在信息之间加入联系。假如老师讲了十几个需要记下的公式,首先写下所有的公式,然后在老师举例子和讲授公式如何应用时,给公式加上各种各样的联系。

关键信息的识别:
      记好笔记流的一个关键能力是知道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老师教的核心内容。假如你平均记录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那你所做的工作就是实录而非思考。

      我做笔记流时,删减掉很多信息,重点记录联系和按照我理解的方式给信息分类。

2. 联系观点

技术一览——联系观点.jpg

      当然了,这些技术并不是对每个知识点都十分必要,很多知识我在课堂就处理了,比喻、内在化及图表并不是全部要完成,可以根据情况有选择地做一些。

      我的做法是将要处理的知识分为两类,有选择地应用这些方法。
            (1)困难信息。
            (2)关键信息。

      困难信息可能是一系列日期,或者是一系列步骤。步骤间没有什么逻辑关系。困难信息可能是抽象信息、随意信息,在这些情况下,应用联想法可以使知识记得牢。

      关键信息就像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它构成了我们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一个初学矩阵的学生会发现行列式和行化简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问题。如果这两点理解不好,后面以此为基础的其他知识更不可能学好了。

      如果不是特别关键和困难的信息,就没必要采取专门的技术。因为大部分的学习过程是潜意识的,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能形成了足够的联系和模型,而没有应用什么专门的技术。

2.1 使用联想法形成模型

      简化的图像和概念可以用于描述新知识。这些联想方法是整体性学习中创造模型的主要方式,大多数时候我使用比喻法、内在化或图表来创造一个模型。

      像所有书中提到的方法一样,这些技术都需要反复练习方能熟练应用,假如你以前从未用过,那你至少需要练习3次去熟悉它们。此外,当你开始用这些技术时,我建议你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先在纸上练习,我现在已经能做到在脑子里清晰地想象,而不必写下它们。

运用比喻法的技巧:
      1.要有寻找比喻的欲望
            除非你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样的比喻才能很好地描述要学的知识,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2.注意第一个出现在脑海中的念头
            发现一个好的比喻是一个创造性的试验过程,这表示你在找到一个恰当的可以充当知识模型的比喻之前,可能会尝试好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目前能做到在一两分钟内想出五六个比喻,并快速地找到一个适合的比喻。
      3.优化和测试你的比喻
            你经常会碰到找到的比喻只是部分符合你要学的知识。我建议你再找几个不同角度的比喻,这样做不仅会减少理解上的错误,而且会创造广泛的联系,从而改善结构的质量。

运用内在化的技巧:
      (1)明确你要内在化的概念。这是一个生物过程,还是编程中的函数或者是一个数学概念?
      (2)从建立脑海中的图像开始。如果你不习惯内在化,可以先试着在纸上画出概念的粗略图,多次尝试后,你就会直接在脑海中想象了。
      (3)脑海中的图像是静态的,还是栩栩如生的动态场景?掌握一个行列式需要好几个步骤,所以要让图像动起来,就仿佛在看一部电影一样。
      (4)现在开始加上其他感官。试着用手去拿它,去摸它,去打开它,去嗅它的味道,去听它的声音,动用你身体的所有感官,将所有的感觉与运动的图像相联系。
      (5)加入更多的感觉或情感。
      (6)不断重复和优化图像,直到你一想到它就能很快地回忆起知识。

2.2 图表法

      学习时,图表技术也可以很容易地和笔记流技术以及积极阅读相结合。

      一幅图表就是一幅将多个信息压缩在一起的图画,图表最常见的形式是带有数字信息的图表。散点图可以将成百上千的数据点压缩到一张图中,流程图技术可以把一系列复杂的内部作用关系和步骤绘制到一幅图中,让人容易看明白。

      我在这里介绍三种主要的图表类型:流程图、概念图和图像。三种类型的适当组合可以帮助你理解几乎所有的概念,图表的唯一缺点就是它花费的时间要比比喻法和内在化更长。不过,经过练习,我已经提高了画图表的速度,现在可以在一分钟内画出一幅粗略的图表来。

流程图:
      以图表为基础的流程图适用于以下几方面:
            ·绘制一系列的步骤(怎样做长除法,怎样写一份现金流转声明等)。
            ·绘制历史事件,创造分支将事件联系在一起,不仅通过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根据事件的发生时间来建立联系。
            ·绘制一个系统(例如函数在程序中怎样执行)。

      流程图的基础是从一个简单的元素开始,然后在这个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不同知识之间画出联系箭头,我曾经为写这本书画过一个图表。从最原始的观点出发,逐步画出其他相关的观点来。

概念图:
      概念图将观点联系在一起,与笔记流密切相关。概念图里的关系并不是某个顺序中的不同步骤或是按日期顺序排列的观点,而是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在不同观点之间画上箭头,箭头上还需要加上一些简单的话语,说明二者是什么样的关系。

      假如我想画出小说中的角色关系,我会先把主角放在图的中间,然后其他人物以他为中心按照与主角的关系分别画在旁边。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理顺思路,将庞大的知识组织得条理分明。

      从最重要的观点出发,不断发出分支细化知识及分解观点。

图像:
      图像不是一种专门的图表类型,不过图像构成的图表非常重要,所以我把它放在这儿介绍。图像强调的是用粗糙简单的涂鸦来代替文字,包括观点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图像比文字更加生动,容易记住。

      我经常画一些小图像以代替某些重要的观点,它们在我的脑海中记得更清晰,没有必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画一些复杂的图画,花10~20秒简单地涂鸦是比较好的选择。

      将图表与比喻和内在化结合在一起:图表可以和比喻及内在化混合在一起,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随意信息的处理

技术一览——随意信息.jpg

      随意信息是整体性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针对随意信息,如何联系、比喻以及内在化呢?例如:
            ·一系列日期
            ·解剖学术语
            ·一系列步骤
            ·各种各样的规章、条例
            ·科学公式
      一般情况下,这些信息只能靠机械记忆了,整体性学习则要尽可能地避免死记硬背。这些处理随意信息的方法介于机械记忆和整体性学习之间。联想法、挂钩法就是处理随意信息的方法,它们能加速记忆,而且也符合大脑的学习方式。

3.1 联想法

      联想法是因为它的目的是将一系列观点串在一起,就像链条,一旦进入链条中的一环,就可以轻易地到达链条中的其他环节。

      联想法在处理一系列随意信息时效果很好,包含步骤的过程信息、按顺序写下的名字或公式,都可以应用联想法。随着不断地练习,你可以迅速地将数十个知识点连在一起。

使用联想法的步骤:
      第一步 创造顺序
            先在纸上写下你打算记住的很多信息,在你能理解的前提下,迅速地将信息分成几类。把要处理的信息罗列成一个线性的清单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用联想法保存数据的唯一方法。

      第二步 给清单中的每一项设一个符号
            如果清单中是抽象信息的话,你可以给每个抽象信息设计一个容易识别的符号。设计的符号要能迅速让你联想到原始的知识,因为联想法记住的是视觉符号,而不是抽象信息本身(记住的是胡萝卜,而不是个人薪水),所以如果符号和知识之间没有什么相关性,那联想法就不起作用了。除非你确信能从视觉符号想到原始知识,否则不要使用联想法。

      第三步 创建属于自己的联想

      做完所有的联系后,再回忆一下是否能很容易地从1联想到2,3,4直至最后,如果中间有困难,说明你想象的图画不够生动,不够夸张、荒诞,重新想个好点的吧!

联想法的难点:
      符号重复
            我建议你给同样的符号加上不同的颜色,这样就不会混淆了。比如公式里有两次“()”,前面的可以想象成蓝色的手镯,后面的想象成红色的手镯。

      断裂的联系
            联想技术的一个缺点是假如联想链中某一环断裂了,你就无法继续往下进行,这就是我为什么建议联想链最好不要太长,5~15个为好,超过这个数量,建议你把大联想链分成几个小的。

      难以辨认的符号
            如前所述,符号最好清晰简明,容易记住,假如你设计的符号不够清晰,联想链可能会失败。有些人掌握了联想法后会创造只有自己看得懂的速记,使用符号代替一般的常识、短语甚至是单词的音节。

      触发物丢失
            在一些列表中,你可能需要添加一个联想,用一个触发物和列表中的第一项联系起来。在杂货铺例子中,如果你想不起来清单上的第一个对象,你怎么能记得起来整个清单呢?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要用一个触发物与清单上的第一个对象联系起来。比如以你的行李袋作为触发物,与杂货铺建立联系,或者用店面本身作为触发物。一旦看到触发物,你应该想起第一个联想以及它后面的所有环节。

3.2 挂钩法

      挂钩法类似于联想法。利用挂钩系统,你可以将要记忆的信息与数字联系在一起,所以即使这些信息并不是按照特殊顺序排列,你也能回忆起每一个信息来。挂钩法对于记忆日期类的数字也是很有用的,挂钩法并不是将一系列观点互相联系在一起,而是将每一个观点与一个特殊的数字联系在一起。一般我应用挂钩法记忆的知识点不超过12个,不过改进后的挂钩法可以记住数百个完全没有关联的知识点。

      挂钩法首先要给基本数字创造形象,我喜欢给13(0~12)个数字设立13个押韵的单词,用来储存13个数字,这13个位置可以用来记住数字、概念以及步骤等。

使用挂钩法记忆日期:
      我学习时并没有碰到太多课程需要记忆大量的日期信息,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挂钩法对于记忆数字效果出奇的好,比如要记住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年份1492年。
            第一步是创造与事件相关的图像,在这个例子中是一幅大船撞上北美洲地图的图像。
            第二步就是将1、4、9、2挂钩。首先将枪与上图建立联系,可以想象在船撞上北美洲后,持枪的海盗拦住了可怜的哥伦布。
            第三步你需要将枪(1)和门(4)建立联系,然后是门与酒,酒与鞋子建立联系。然后当你重复这一联系后,你也就记住了1、4、9、2或1492了。

高级挂钩法:
      高级挂钩法使用0~9的声音和数字0~9建立联系,而不是押韵的图像。不过我不太喜欢使用这种方法,因为我发现对于大多数情况,没有必要。
      不过,假如你想在朋友面前炫耀惊人的记忆力,那你可要好好学习一下高级挂钩法了。

3.3 信息压缩技术

      信息压缩是另一种常用的储存大量随意信息的方法,信息压缩的目标是减少信息的容量,寻找信息的逻辑关系,我一般通过三种主要方式进行信息压缩:记忆术、图像联系以及笔记压缩法。

记忆术:
      记忆术是用一个短语或单词来储存数个信息的方法。
      记忆术很简单,只要求你想要压缩的信息不太多,选好一个短语或单词能组织好信息就可以了。
      最好的记忆术应该选择尽量简单通用的短语或单词。

图像联系:
      图像联系可以看作联想法和图表法或内在化的综合体,办法是把几个信息联系起来并且用一张图表来表示。我学习管理学时,将五个压力模型画在一张画上,每一个与原理论的不同部分相联系。
      使用图像联系的另一个办法是创作一幅画而将多个信息放在其中。首先你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替代每一个信息,然后再将这些符号放在一张图像中。

笔记压缩法:
      笔记压缩对于快速掌握大量材料是一个有用的办法。它可以作为应用其他信息压缩技术、联想法、挂钩法或其他整体性学习技术的起点。笔记压缩的目的就是将一大堆需要学习的知识减少至几页笔记。
            (1)让你能组织大量的信息。通常,在一堂课的时间里要记住数以百计的事实、概念和观点,并将之完全分好类是很困难的,但是假如信息只有两三页纸,要组织好就容易多了。
            (2)更容易建立联系。信息压缩后,可以更仔细地观察课程的整个结构,让你更好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4. 知识的延伸

技术一览——知识的延伸.jpg

      整体性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应用,你不仅要理解和拓展知识,而且要测试、纠错和应用知识。

      知识完整地从获取阶段进行到应用阶段对于考出好成绩并不是必需的,但是如果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走得越深入,记忆得就越清楚,应用得就越灵活。

4.1 实际应用

      通过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知识就会记得更牢。

      实际应用并非一种按步骤进行的技术,它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寻找不寻常的方式去应用观念,也许你现在还不知道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或是数学知识,但是我确信如果你能花费十分钟做一次头脑风暴,一定会大有收获。

没有可遵循的通用的实际应用具体步骤,不过我乐意推荐一些应用课堂所学到的不同知识的方法,有一些可见到实际的客观效果,而另一些可能更倾向于内心的改变。
      (1)统计学——我利用统计学知识给本书起名字以及定价。利用谷歌搜索引擎,我尝试各种名字和价格,最终利用统计学决定了这个书名和价格最为吸引人。
      (2)计算机——除了编程这种明显的应用之外,我还发现计算机科学是寻找问题的有用途径,纠错、算法都是可以借鉴到其他地方的有用思想。
      (3)会计学——会计学能帮助我理清个人财务以及报税。运用基本的会计学原理整理我的个人财务,使它们看起来一目了然。
      (4)经济学——经济学教会我重新看待金钱在社会中的价值,明白了金钱仅仅是物质交换的载体后,我的个人哲学体系也随之发生了很多变化。
      (5)历史——历史是了解现在的工具,通过学习古代亚洲史能帮助我们看清现代中国、印度和日本的种种问题。历史就是照亮现在的一面镜子。

      上述的介绍只是很少的例子,我总是努力为学到的所有知识找到实际用处。假如一门课程完全没有实际用处,那你还学它干什么?

4.2 模型纠错

      模型纠错实际上就是实践的代名词:不断地练习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测试自己是整体性学习过程中纠错的唯一手段。你不可能只看看程序,就知道错在哪里,只有亲自上机跑一跑,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同样的道理,大脑中的错误也需要通过测验、解决问题以及完成作业来纠正。

以下是模型纠错过程中的一点建议:
      1.分清是拼写错误还是概念问题
            模型纠错同样如此,当你发现模型存在问题时,首先要分清是简单的错误还是关键概念的理解出了问题。对于简单的错误,只要仔细点就可以了。若是概念问题,那就需要仔细看看模型、比喻法以及内在化的过程是否犯了错误。
      2.散弹枪策略
            花费数小时重复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与死记硬背没有什么不同。我宁愿花时间采取散弹枪策略进行纠错。所谓散弹枪策略,就是每一种类型的问题都做一做,同一类的问题不要重复。当然,我觉得如果你必须要花好几个小时重复同一个问题,那么就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不过,更好的办法是尽早使用整体性学习方法,这样你就能更容易地学会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
      3.延伸练习时间
            把总的练习时间分配到每一天,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把全部练习时间集中在考试前做。每天一次快速充电比考试前一天晚上大量突击更容易坚持。

4.3 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是我最喜欢的自学方式,这种水平的学习可能对大多数普通学校的学生而言显得太深了。但是在没有老师指点、没有考试负担时,这种学习方式很有用。

      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式简单地说就是设定一个需要1~3个月达成的目标,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达成了目标也就达到了学习的效果。为了完成项目,你必须围绕着目标努力学习,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符合整体性学习的每一个过程。

      1~3个月的项目可能使人产生畏缩情绪,但是假如你对项目兴趣浓厚(所以要选择恰当的项目),我相信这是快速学习的最好方式。与前两种拓展信息的方法一样,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也没有固定的公式。以下介绍一些应用这种方法的例子。

以下介绍一些应用这种方法的例子:
      (1)编程——设计一个大概需要1~3个月完成的项目,比如一个小的应用程序,建一个网站,写一个小游戏。
      (2)历史——关于你正在学习的某个历史问题写一篇探讨性的文章。(3)财务会计——选择几家你打算投资的公司,对它们的财政报表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2)历史——关于你正在学习的某个历史问题写一篇探讨性的文章。(3)财务会计——选择几家你打算投资的公司,对它们的财政报表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在开始设计一个项目之前,请读一读我的建议:
      (1)从小项目开始。一个好的项目会提升你的层次,但是太大的、看起来遥遥无期的项目会动摇你的信心。所以,如果你的目标仅仅是学习,还是设定一些需要花费1~3个月的项目为佳。
      (2)记录下来。将完成项目的过程记录在纸上,将工作进度记录在纸上会加强你的自信心,翻阅前面的工作,会激发你继续进行下去的欲望。
      (3)创造一个有意义的目标。仅仅有一个项目还不够,我发现只有项目完成后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时,学习才更为主动,热情更高。假如项目不仅是为了学习而设立的,项目本身具有的意义会激发你的热情,并使你为着目标而持续地努力工作,不断学习。

5. 高效率的学生

技术一览——高效率的学生.jpg

      本书一直强调“会得多”,整体性学习提高了你学习各种学科的能力,同时也使你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整体性学习既可以提高你的成绩也使得实际理解更好,但是它不能帮你大幅度地减少学习时间。掌握整体性学习需要花费数星期,不过减少学习时间方面的好处是长期的。

      现在我要着重讲述本书的第二个问题“学得少”,成为一名高效率学生或是自学者需要掌握减少花在书本上时间的艺术。

      以下是成为高效率学生的一些关键点。
            (1)能量管理
            (2)不要“学习”(Don't study)
            (3)绝不拖延时间
            (4)批处理
            (5)有组织

5.1 高效率秘籍1 能量管理

      良好的能量管理有两步:
            (1)增加你的能量储备。
            (2)将你的日程表由线性的改为循环式的。

增加能量储备:
      (1)每周有3~5次运动吗?
      (2)每晚有七八个小时的睡眠吗?
      (3)你吃的是什么?你的食谱是高糖、高脂肪、高蛋白质的吗?请放弃它吧,我建议你吃粗纤维和粗加工的食物,这样的食物可以让你一天的血糖水平保持平稳,避免忽高忽低。
      (4)一天之内,你喝几杯水?你知道吗?你的身体有2/3都是水分,最快让你丧失能量的办法就是脱水。
      (5)一天你吃几餐?如果你的回答是中餐、晚餐以及时不时吃点早餐,那么你的能量有可能不足。理想的饮食应该是少吃多餐,一天吃四五餐,每次吃七分饱,这样可以保证你一天内的营养供应持续稳定,睡前吃一点能让你第二天早上精力充沛。

循环式作息计划:
      (1)一周休息一天。我总是抽出一周中的一天,什么事也不做,将7天的活放在6天里完成,一开始很难,但是放松一天能防止你筋疲力尽。
      (2)晚上不干活儿。将一天的工作放在早上集中完成,早早完成工作,晚上你就有几小时的空闲了。
      (3)设定90分钟。给定自己90分钟,集中精力完成某个学习任务,一旦90分钟结束,停止工作。90分钟的时间设定能让你学习时注意力更集中。

5.2 高效率秘籍2 不要“学习”(Don't study)

      我从不“学习”。我会阅读课本,复习笔记,也会做作业和各种练习,但是我从来没有进行所谓的“学习”。如果没有明确自己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就去不停地“学习”,实在是对宝贵时间资源的浪费。所谓“学习”得多,未必收获得就好。

学习的定义:
      学习不是指坐在书桌前12个小时,也不是指每天坚持看书。这些是学习的表象,不是学习的实质。狭义的学习只是发生在学习者脑子里面的变化,所以学习可以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具体活动,而枯坐在书桌前的苦读可能是最不像样的学习活动了。学习的过程也意味着一系列的具体活动,比如阅读、做作业、记笔记、比喻、写文章、写日记、做练习、搞科研等都是学习,最为关键的是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坚持深入下去,要寻根问底,打破砂锅问到底,要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做科研是这样,读书也是这样。

5.3 高效率秘籍3 绝不拖延

      如果一项作业完成的日期是下周四,你属于下列哪种人?
            A.尽快完成
            B.在今天至截止日期之间的某个时间,一次完成作业
            C.星期三晚上
            D.星期四早上,上课前10分钟

      最佳答案(在多数情况下)应该是B,一次性完成作业比分次完成更节省时间。此外,如果你采用周/日目标方法来完成作业,效果会更好。

周/日目标体系:
      1.每周周末,列一个清单,包括所有的任务、作业以及你想在下周完成的读书和学习活动。
            除非在一周内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否则你就有责任完成这个清单,不过也不必超过清单所规定的任务。这样做就把无限的工作分割成在一周内可以完成的子任务。如果这一周特别忙碌,你可能会推迟完成任务。如果这一周很清闲,你可能会提前完成任务。

      2.每天晚上,检查周计划,列出每日目标清单。
            下一步是将每周的工作分配到每一天,你要确保完成每日的工作清单,但是不必超过它。

周/日目标系统有什么好处?
      (1)可以缓解你作决策的应激。你只需检查清单,就明白是否完成。
      (2)防止你做一项大任务时耽搁不前,依赖每周和每日目标清单,而不是截止日期,你会有时间紧迫感。
      (3)帮助分配你的工作量。通过制订计划,你可以将工作适当分配到周和日,不需要考试前熬通宵而前三周一个字不看,你可以细分工作。

5.4 高效率秘籍4 批处理

      批处理的意思就是将那些类似的、散在的工作集中起来一次做完。批处理有助于节省时间,因为你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

      在家庭作业和写作之间,我经常使用批处理。我会集中在某个时间把一周需要阅读的材料一次性读完,而抽出另外一个时间连续写三四篇文章。

下面我介绍批处理的一些使用技巧:
      (1)工作量。批处理最适用于将那些需要时间不长的零散工作放在一起做。你不能将整个课程都安排在考试前一天批量看完。超过3个小时的工作用批处理,效果就不好了。
      (2)一次性完成作业。如果一项作业花费的时间不会超过8小时,我就坐在凳子上一鼓作气完成它。将一个花3小时就可以写完的文章,分成15次零散时间内完成,肯定会浪费很多时间,每一次都要花时间重新鼓起写作的激情才能开始正式的写作。
      (3)提髙注意力阈值。注意力阈值就是指集中完成某项工作的最长时间,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就急剧下降。通过不断接受越来越多的批处理,你可以逐渐提高你的注意力阈值。阈值越高,表示能一次完成的工作量也越大。

5.5 高效率秘籍5 有组织

      有组织并不能让你获得A,我就知道有些A+的学生组织技能极差,而有些C成绩的学生知识管理得很有系统。有组织的确能帮助你更有效率,提高学习能力,但是它并不是万能的。

(1)所有的物品都放在固定的位置。作业、课外作业以及约会日期都记录在固定的地方。没有固定地方的结果就是混乱。专门找一个地方放东西,这样会更容易放得有序。
(2)随身携带一个记事本。每天随时记录,日积月累,必有所获。
(3)坚持日历和做事清单。应用做事清单记录任务和目标,使用日历来记录要做的事和截止日期。

虽然有组织不是万能灵药,但是它的确很有帮助,组织技能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缓解压力。

6. 自我教育

技术一览——自我教育.jpg

      不要把整体性学习仅仅用于课堂上,而且要用于你的个人生活中。事实上,我发现积极进行自我教育能提高你的学习能力。闲暇时间能专心研究一门让你感兴趣的课程,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奖赏。

      不过,进行自我教育也有很多挑战。自我教育没有学校这种组织,难以找出重点、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检测你的学习效果。

      我的大多数自我教育都是采取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式,不过还有其他一些办法能帮助你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习惯、克服种种学习障碍以及设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也同样大有裨益。

6. 1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正规的学校体系可以很容易帮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阅读课本、参加考试、在课堂上记笔记,所有这些行为并不仅仅是老师帮你建立的,而是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由围绕在你周围的数百人影响的结果。

      自我教育则很难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这是角色的不同造成的结果。你想学习的东西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教学安排给你,假如没有正确的学习习惯,这种自由会变成一种弱点。以下是一些我认为可以提高你学习能力的良好习惯。

1.每日阅读
      每天坚持阅读是提高理解能力最好的途径之一,我坚持每周至少阅读一本书,每年至少读50~70本。书籍不能教会你全部事情,但是它会给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你的视野会更开阔,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广泛。

2.每日练习
      通过每天完成项目的工作以及学习技能的练习,你会提高自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练习能为你的学习提供循序渐进的安排,因为练习会对你最初的能力水平予以定位。

3.每日目标
      单纯的阅读和练习并不够,因为它们目的性不强。通过设置学习目标,并把目标细分为每天要完成的工作,你的学习会更有用,因为你可以整体系统地学习某学科,而不是碎片化地获取知识。

怎样养成每日习惯?
      (1)坚持某个习惯30天。比如每天阅读40页坚持一个月,每天练习网页设计一小时。为你接下来的30天设定一个每天都要坚持的学习目标吧,30天的坚持会形成一种习惯。
      (2)坚持下去。每天坚持以同样的方式完成同样的习惯,今天阅读,明天听讲,后天练习的方式对于养成习惯来说太脱节了。
      (3)享受这个习惯。假如你不能享受这个习惯,这个习惯就不牢固。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各种各样可以养成的习惯吧,我想在一大堆想法中找出一个让你享受的习惯(阅读、练习和目标设置)应该不难。
      (4)寻找特殊时段。我喜欢晨读,因为这对我来说是一段不受打扰、可以专心思考的安静时段。找到属于你的每天特殊时段有助于强化你的习惯。

6. 2 克服挫折障碍

      自我教育和挫折感常常相伴而行,没有老师在旁边指导什么是对的和什么是错的,或者有本指导书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办。自我教育比上课需要更多的耐心,同时我也发现上课通常如缓慢步行的老者,自我教育则可以快步如飞。

减少挫折障碍的小技巧:
      (1)写下任何障碍。假如我遇到编程中某个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会尽量详细地记下问题,详细地记下障碍让我们对问题的思考更容易。
      (2)使用网络。网络就像无所不知的智者和收藏丰富的图书馆。如果你想不明白某个问题,或者正在苦苦地翻书寻找答案,网络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谷歌、读秀、中国知网(CNKI)都是不错的选择。
      (3)找一本关于“怎么做”的工具书。有一种书不谈理论,专门告诉你“怎么做”,这对于你打算做什么事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4)换一个角度试试。如果理解时碰到一个障碍,试试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花点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知识,等你学会了很多以后,再回过头看看原来的问题。

6. 3 设置学习目标

      自我教育中可能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系统安排、没有目标、缺少计划和方向。尽管这种松散的模式容易让你拓展所学的知识,而不是只掌握老师教你那点东西,不过,这也使得自学过程难以坚持长久。没有学校有计划的教学安排,自学需要学习者强大的内在自我约束机制,方能保证自己跨过一个又一个的障碍。

设定学习目标的一些技巧:
      (1)所有的目标都要写下来。目标没有写下来,就等于没有目标。用一两个句子写下目标,并给它一个截止期限。
      (2)让目标客观化。学习过程中,你要能很容易判断出是否已经达到了目标。所谓的“学得更多”不是学习目标,因为它不客观,你不知道怎样才算是完成了目标,所以它只能是一种幻想。
      (3)设定有些困难,但是努把力也可以达到的截止期限。给自己达成目标设定一个期限会迫使你不断地采取行动,而不是拖延不前。假如期限定得太松,就起不到促使你行动的作用;如果期限定得太紧,会让你丧失信心,垂头丧气。
      (4)将目标的完成转化为每日和每周的具体行动。你的目标应该分解为每日和每周的具体小目标。一个今天就需要立即完成的小目标远比几个月后的大目标更让人坐立不安,焦急万分。
      (5)经常看看你的目标。至少一周检查一次目标完成的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 | 读书笔记# 4《如何高效学习》教给我的整体性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