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靠减法,靠加法

文/感姐谈个人发展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勇气”的书——《老去的勇气》,是日本一位心理咨询师写的,很不错。

人会对自己有所期望,怎么达成期望?

常见的做法是:理想的自己是什么样,现在的自己是什么样,中间的差距有多大,然后每天盯着”理想“减”现实“,奋发图强。这是很正常的做法,也是大家通常的做法。

相信很多人都会做过这样的”目标管理“,过程很痛苦,很打击,因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然后奋发得很不愉快,最终选择放弃。

这种盯着差距的思维方式,作者起名叫”减法式“思考。

与之对应的,是”加法式“思考。以现实的自己为起点,关注自己的进步,成长,”加分“。

作者50多快60岁开始学习韩语,关于学习外语,他很有感触:

”假如我的理想是无须借助口译,能用朝鲜语进行演讲,然后以此为标准判断自己现在的水平,那么每一天愉快的学习就会立马变成一种苦差吧。不仅不能和他人比较,不和理想中的自己比较也很重要。“

学会不和他人比较很重要,因为世间很多烦恼都是因为和他人比较后才增添的。但不和理想中的自己比较也很重要。

就像作者在书中提到的:

”以前,光是招呼、做做自我介绍都很吃力,但现在我已经能多讲那么一点点。虽然还远远没到不用口译就能完成演讲的程度,但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也要将关注点放在积极的地方——不从理想目标开始减分,而是用自己积累起来的成绩给自己加分。有意识地看到和寻找加分项,加分项就会出乎意料地多起来。

不管从结果来看(盯着差距,没达到理想状态就放弃,还不如一点点进步,最终达到梦想和目标),还是从过程看(看到差距心中焦虑、对自己的小错误自责不已,压力山大,不如关注成长和进步,常常开心),加法思维都比减法思维更适用。这就是为什么”过于追求未来,本身就是对现在的否定“的原因,人不能仅”活在未来“,更需要好好”活在当下“。

当然,“老去”这件事情,本身就有一些事是无能为力的,这是客观规律。书中也提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越来越明显,注意力就会不由自主转移到这上面,很容易给自己减分。

“以前能行走如风,最近急转直下,变得容易疲倦;膝盖很痛,不能走路了;膝盖啊,腰啊,周身都痛得厉害——这也是减法思维在起作用。这就是将年轻、朝气蓬勃、体力满满的曾经的自己作为理想目标,在此基础上做减法审视现在的自己。”

看到这段,回想自己。30那年的冬天,突然感觉到膝盖疼,后来甚至开始带护膝,跑步也不敢太久。还有30+的某一天,心血来潮,自己在家锻炼高抬腿,发现没做几个就觉得累了。当时真的当头一棒的感觉,清楚地记得高中、大学的时候,就这样的动作,做上一两百个也不累。

那阵子还是很失落的,也很感慨,觉得人能够肆意潇洒的时间太短暂了,也就十来年的光景。而一年12个月,365天,8760小时,看似时间很多,但一年一年,过得飞快。

“然而,即使不能像以前一样长时间英姿飒爽地行走,但由于保持了良好的散步习惯,也有了自己的同行伙伴;虽然走得比以前慢了些,但因此而看到了路边从未留意过的花花草草,对四季轮转变得敏感——就像这样,只要稍微转变视角,就能发现我们能做到的事还有许多。”这是这本书里非常打动我的段落之一。

是啊,每个人都免不了走向衰老,死亡;新生代的后辈一定比我们更年轻、更顺应潮流;这些都是现实。可是如果只想到这些,自然而然地心境悲凉,会难过,会无可奈何。所以,注意点不要放在年轻时的自己多么健康和青春,也不要放在他人身上,而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做一些让自己更健康、觉得有意义的、快乐的事情。

”人类不管年龄多少,都有进步的空间,不是向上,而是向前。”

运动能力、记忆力、反应速度,等过了青春的年纪,就不会再向上,也不可能再优秀。但人生还是要向前走。把每一点生命的进步和喜悦,转化为勇气,让自己对生命充满希望,这路才走得下去,走得开心,走得精彩。


我是感姐,一名职业发展咨询师,“工作有成就感,生活有幸福感,收入有刺激感,人生有意义感”——四感新人生的提出者和践行者。

曾经的我,遭遇职场天花板,也曾为职业生涯何去何从焦虑,迷茫。

现在,我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职业咨询师,咨询案例110+;除了一对一咨询,还开启了自己的训练营、职业生涯课;写作方面,是今日头条职场领域的优质作者,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出版……

在35岁的人生“下半场”里,我不再只满足于有一份收入还可以的工作。我期望帮助像曾经的我一样迷茫、焦虑的人,找到方向,不断成长,走向新人生。

我的咨询对象和学员中,有成功开启副业的宝妈;有重新找到方向的职场管理层;也有3个月内收入提升6倍的职场中年人。

我是感姐,你身边专业、靠谱、有温度的职业咨询师。

如果你有职业困惑和迷茫,欢迎私信,赠送你《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手册》,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不靠减法,靠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