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成熟之旅(笃信自己能变成更好的自己)---《财富自由之路》读后感

《财富自由之路》读后感

心智成熟之旅--笃信自己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每次看书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讲过,有些书就是伴随我们心智成长的。听《财富自由之路》最初是2017年,当时是认知的打开,2018认知的体悟,到现在2022认知的认同。十一期间重读财富自由之路也是对自己的阶段性总结。

2020.1.1-2022.9.25记录小确幸1000天后,发现回归自己的成长,是自己做的非常正确的事。不管自己想的如何,做的如何?身边榜样的力量,能感知到的榜样力量更为重要。这就是书的力量。

整本书50个话题,挑出了自己非常喜欢的10多个话题。比如:

1.你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吗?笃信自己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2.你知道那条曲线究竟是什么吗?复利曲线。

3.究竟什么是财富自由?成长线穿越成本线。

5.你认真考虑过自己的商业模式吗?时间出售

9.你升级过自己的操作系统吗?①概念与关联。②价值观与方法论。③实验与践行。

13.人生中最沉重的枷锁是什么?追求100%安全感。

20.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命运?价值观。

24.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价格(估值)?挑最被需要的事情做。

28.你想不想要一个人生的作弊器?琢磨出自己的路径和跨越方式。

30.把坚持这个概念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删掉行不行?赋予意义…

42.如何提高你的选择质量?做记录

46.如何才能练就融会贯通的能力?博学。对于学习,莫问前程,但行好事。

47.人生的终极问题到底是什么?什么更重要

49.如果真正让你赚到钱的不是知识,那究竟是什么?--认知差异/升级过的认知

如何成为一个更幸福的人?--默默完成进化

记得笑来老师讲过要只字不差的阅读,所以国庆前几天逐字看了前50页。很佩服作者每天至少写3000字的习惯,不断进化。

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讲过心智成熟之旅,对于笑来老师,他把心智成熟每个概念都讲得很清晰,自己印象深刻的几个点:

一、个人软件和硬件的升级,硬件就是通过锻炼让自己更为强大,软件就是学习一项重大技能,更多的是心智方面,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升级过程中需要120%的相信自己能够变成更好的自己,即便有人打击你,打掉20%,你依然100%的相信,必须对两件事深信不疑,①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一定会变得更好;②若长期持续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的未来一定会很伟大。

二、关于鸡汤。这里讲清楚了一个概念,鸡汤本质上是心理学研究成果的通俗版。

毒鸡汤有,但毒不在鸡汤里,要么是别人放进去的,要么是自己放进去的,跟鸡汤本身没有关系。

鸡汤真的没什么不好。有一些我们感觉不是很好的东西呢,那只是通俗的演绎版。被过度演绎之后产生了一些谬误及原本没有的扭曲。同时在正确传递的通俗版中,受众在理解与应用过程中也会有很多不恰当或不彻底的情况,所以哪怕原本有用的东西,最终也变成没用甚至有害的东西了。若因为一些过度演绎版的谬误而彻底否定心理学研究成果就大错特错,书中打了一个比方,叫泼脏水把孩子也泼出去了。

经常听到一句话: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呢?首先是没有去运用这些道理,包括不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其他领域中去,第二,没有完成道理的内化。还有在这种过程中需要挣扎,挣扎的不够也是没法运用起来的,只有在大量使用之后才能进入熟练阶段,而后才能运用自如,所谓挣扎无非是把自己起初并不熟悉的工具,也就是那些道理,通过反复运用,反复琢磨,反复调整,变成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的工具。所以在这里必须要找到自己的路径和跨越方式。

这让我想到了生活,其实就是那些道理自己怎么去做,有方方面面的解读,也有方方面面的经历,需要花时间,时间是我们的朋友,时间会证明一切。不用力与用过力都不合适,需要会用力。

三、那条曲线--复利曲线,你的未来只要你愿意并且付诸行动,最终就能活出那个形状的曲线,成长这个东西只有突破了成长线才开始真正有意义,在那之前都是挣扎,即便是在突破成本线之后也要继续成长,所遇到的一切逆境所,感受到一切委屈以及正在经历的一切不开心,其实都是想处在成本线之下所致。想到才能做到。那条曲线就是必须笃信的,可以盲目对待的事情。

四、关于概念,如果大脑里的某个概念不准确或者没有准确正确的定义,那么我们必然没办法准确正确的继续思考,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是:因为定义不准确,所以思考范围模糊,选择依据缺失,行动方式错误,进而影响整个生活。书中打了一个比方,关于分享的概念,有些人会认为就是把好东西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只有少数人认真思考过,明白这个定义是有问题的,好东西必须是你的,你把它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才是真正的分享,而很多人把别人的好东西拿过去和大家一起享受,那不叫分享,那叫慷他人之慨。

再比如我们要的自由本质上是时间自主权,所谓个人财富自由是指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财富自由根本不是终点站,那只是一座里程碑。在那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成长线穿越成本线时,你事实上已经成功了,可那肯定不是终点,而是另外一个起点,后面还有很长且更加有趣的路要走,在那之后你受的束缚更少,你用的能量更强,你做事情的效用更高。

把每天都当做自己人生的第1天,无论好坏过去的就是过去了,很多事情好像明摆着就在那里,但不走到一定地步是不会认真思考他们的,在穿越成本线之后才明白,那真的只不过是起点。只有走过去才有机会看清楚,个人财富自由真的只是第1步而已,后面还有很多步,下一步是家族财富积累,后面还有财富管理,再后面还有家族传承,你要考虑的不仅是如何把财富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方方面面的能力传承下去,所以作者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家族传承,还联合了很多牛人来做这方面的咨询与培训,与更多穿越了成本线的人和家庭,共同交流,共同成长。

五、最少必要知识MAKE。快速入门而不是快速成功。一上来肯定不可能做得很好,所以学习能力也好,执行力也罢,核心只有一个,在刚开始的时候平静的接受自己的笨拙,接受自己的笨拙,理解自己的笨拙,放慢速度,尝试观察,哪里可以改进,反复练习,观察哪里可以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反复练习,这是学习一切技能的必须过程,关键在于尽快开始这个过程,尽快度过这个过程,鼓励所有人。这里作者分享了判断一个人的执行力强大与否,就在于在他做的不够好的时候,是否能持续去做。

六、商业模式。不管一个人是否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他都会被自己正在运用的商业模式所左右。受影响的不仅是收入,还有当前的生活与未来的理想。

第1种个人商业模式,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第2种个人商业模式,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

第3种个人商业模式,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作者在32岁突破了成本线,迈过了财富自由的里程碑,出版了英语书籍。

第1种商业模式只能靠出售自己的时间获取金钱,主要用来支付生活必需的费用。在这个阶段不应该只盯着成交价,比如说工资,而是价值,事实上也必须关注且只关注自己的持续成长。

这里有一个事实就是你不断成长的结果,就是你终将被低估,这是必然的,而终有一天如果能确定自己被过分低估,就到了该自己闯出一片天空的时候。不断成长的人终将遇到那个玻璃顶,直到不得不,必然要突破,冲破那个玻璃顶,在此之前的所有努力,事实上都是在为那一刻做准备。

在生活中注重估值的人,没法理解注重价值的人,因为他们的底层思考依据不一样,一方认为估值更重要,一方认为价值更重要,他们就像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在同样的环境里做着不同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走出完全不一样的路,所以我们需要关注,且只关注自己的持续成长。

这里的突破点:串联和并联,是一先一后串起来还是并起来一起做?凡事多想一步,不着急,慢慢来。从即刻开始,在给别人打工的同时为自己打工。竞争更为激烈,这个事实本身就可能是很大的优势,不参与竞争就自然会倾向安逸,停滞不前,越是年轻越是如此。给自己打工的人总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于是接下来的每一步,每一个选择,每一次行动都是在另一个层次上进行的,都有更高的标准,随着时间的流逝,结果自然天差万别。一份时间出手给老板换取了薪水,一份时间出售给自己换取了,别人的真正成长就是自己的真正相对落后,这原本就是事实,把自己变成一个给自己打工的人,如此这般你就会变得与众不同,开始慢慢升级。

非常认同的一句话,所谓教育,耳濡目染很可能比书本来的更直接,更有效,所见所闻所思所得,真正有用及事后庆幸自己见识过的,都隐藏在当初的种种细节里,当有一天那些东西显现出巨大价值的时候,才觉得那绝对不是一段简单的打工时间。相信所谓见识决定境界,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真的恍然大悟,觉得目前自己10多年的工作,实际上是平台给予了我更多的认知提升,也感恩遇到一代代的总经理,带给我更大的认知和眼界,再次感恩。

第2种商业模式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次数越多越好,作者用到的就是写书。这里面提到的是产品思维,主要是刚需。而这一块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心理真正以为的刚需。作者举例了自己出的两本书,一本是词汇,一本是作文,这两本书都是基于消费者心理真正以为的刚需,因为课堂上讲范文,会让原本很多创意的人变成毫无创意的人,作文写不出,不是因为不会用模板,也不是不会用万能句型。而是因为没有进行真正有意义的思考,所以作文课是要思考的,但是作者还是出了一本消费者心里真正以为的刚需--高分作文书,那作者对得起自己所做的事情就是在课上会讲更重要的事情,如何才能正常、正确的思考。

第3种个人商业模式,创业和投资,属于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的个人商业模式。最高级的个人商业模式,事实上人人都在用,因为这是事实。比如我们现在用的外卖,用的其他的服务,都是第3种是个人商业模式的应用,不同人的思考角度,思考根据和思考质量差异巨大,很多人甚至从来没有认真想过,不肯花钱购买服务,宁愿用自己时间来省下来那些钱。天天在做不合理的事情却不自知。所以这里最重大要的一个点是时间大于金钱,把时间投资到自己的成长上最划算。

若笃信自己将来能赚到的钱的数值变化会像复利曲线一样,那你就能明白在早期无论费多大劲攒下的钱,都只不过是小钱,一二十年后那一点点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另一个版本,把时间投资在自己的成长上,再提升自己的价值。

成长的方法只有一个学习,在有意义的人生中,貌似没有比这两个字更重要了,每一个技能都是在给自己赋能,在给让自己拥有更强的能力,学习、进步和成长统一称为进化。当你习得了一个新技能的时候,你就进化成了另一个物种,这一段比喻很形象:学会了开车,你就进化成了腿更长的物种,学会了外语,你就进化成了事业更广阔的物种,学会了演讲,你就进化成了嗓门更大的物种,学会了写作,也就进化成了声音更有穿透力的物种,掌握了统计和概率理论,你就进化成了能更清楚的认识事物本质的物种;熟悉了统筹方法,你就进化成了具有三头六臂的物种,就能比别人多做很多事情;深入研究了心理学,你就进化成了能更准确地理解整个世界的物种;悟透了现代金融理论,你就进化成了在当前这个金融时代最受恩宠的物种,所以同样是人,差距怎么那么大呢?方法就是在能用钱换时间的时候,尽量用钱换时间,进而将省下来的时间全部投资到自己的持续进化上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让自己进化成一个操作系统能够不断升级的物种,操作系统具备自动升级功能的那种。

七、你有升级过自己的操作系统吗?

很多人其实是在被别人的操作系统所左右,比如说别人都这么做呀,被别人植入不受自己控制的。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还有一个操作系统,当然也绝不会想到应该给自己安装杀毒软件。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数学家纳什通过给自己安装杀毒软件而保证自己的操作系统尽量正常运转的经典例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纳什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他的操作系统被病毒入侵,产生了各种幻觉,在他的意识里边出现了一个小女孩,发现自己意识中的小女孩没有长大,还是那么小,他会觉得这明显不符合逻辑,所以他明白了,之前的意识其实是幻觉,所以一旦那个小女孩出现,他就主动告诉自己那是幻觉。然后给自己的系统使用了杀毒软件。

我们的操作系统由如下几个层面构成,①概念与关联,②价值观与方法论,③实验与践行。

所谓概念无非是你对某个事物,不管它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清晰认知,你要清楚的知道它是什么不是什么,它和什么东西很像,但在哪些方面完全不一样,它可以用在哪里,不可以用在哪里,在用它的时候怎么用是对的,怎么用是错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衡量一个人是否足够聪明的依据很简单:①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②看他脑子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比如说快速不应该与成功关联在一起,而应该与入门关联在一起,也就是快速入门。

概念和关联构成了操作系统的底层核心,其他部分都依赖于他们究竟有多清晰,多准确,多必要,进而一些价值观会自然形成或自然进化。你得知道什么究竟是什么,才能知道这个和那个孰优孰劣,而所谓价值观无非是一个小问题的真正答案,这个小问题是:什么更重要?认为金钱比时间更重要,是一种价值观,认为时间比金钱更重要,是另外一种价值观,价值观决定选择,选择决定行动,行动构成命运,环环相扣。

有了清晰的价值观就会有决断。当决断摆在那里的时候,我们会研究方法论,因为选择要配合行动才有意义,因此我们需要锤炼自己的方法论,以指导紧随决断的行动实验与践行,为了进化,我们总是用实验与践行去检验我们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把好的留下继续打磨,把不合适的去掉,这就是升级过程。若实验与践行的结果不尽人意,我们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法论与价值观,更进一步为了纠正自己的价值观,改进自己的方法论,还要深入一步去审视我们大脑中存在的概念与关联,甚至需要重新定义他们,让他们更清晰更准确或者干脆,抛弃一些已然没有必要存在的概念,否则就无法从根上完成升级或者是进化。

关联:用在哪里啊?还要升级。

价值观:哪个操作系统更好方法论,如何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实验:可能要适用多个操作系统才能做出更优质的选择践行,通过持续的理论指导行动,获得更好的结果。

好了,读书笔记就到这里,让我们一起进行软件和硬件的升级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智成熟之旅(笃信自己能变成更好的自己)---《财富自由之路》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