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端》——孤独者的颂章

“很奇怪,似乎绝大部分的人生道理,都试图在劝解你:「厄运总会过去」「一切总会变好的」。似乎只有「积极」「良善」「光明」这些看上去就阳光普照的部分,才是所谓的日常。”

图片发自App

前两天,把在影单里面躺尸许久的《在云端》翻出来看。其实细细把电影的骨架捋出来,其实并不复杂个故事。骨相是「标致」。只是,故事是底子,行云流水的叙事手法和层层渐进的剧情节奏,都是锦上的花边儿,若是再戳中心事底下某种隐秘的感受,仔细端详这「皮相」,就耐看得很了。

瑞安跟乔治克鲁尼一样,是个眼尾每道褶子都勾着人的迷人混蛋。在美国经济跌落,各处都弥漫着裁员危机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裁员专家,职业需要,一年中的三百多天都需要旅居在飞机上。拖着商务行李箱,一身笔挺的西装,穿梭在各个机场和酒店就是他工作的常态。他也乐得如此。于这种模板固定的「人性化服务」种寻找归属感,而把自己隔绝在任何所稳固的人际关系之外,诸如亲情,诸如爱情。

图片发自App


矛盾冲突是从公司新职员娜塔莉跃跃欲试推行网络「远程会议系统」开始的。公司随时可以通过网络来帮助其他公司进行裁员,这使得他所享受的飞行状态再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他也不得不和这个似乎和他完全相反,有锋芒野心又天真的姑娘搭伙,到各地对新系统进行实验。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桩桩件件似乎都在把他拉向「正轨」——他与几乎是镜像的alex一拍即合,两人感情迅速升温,ryan也开始考虑之前所一直回避的稳定关系;娜塔莉,这个和他无论是为人出事还是生活态度都南辕北辙的年轻人,两人在互相磨合期间,也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而一向疏远的妹妹,也请他帮忙筹备婚礼...

似乎一切都有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的苗头——Ryan开始从「孤独」的状态中走出来,不再冷漠地把自己排斥在「温情」之外。但.....为什么「孤独」不值得享受?什么规定「温情」才是被推崇的常态?

在他终于打定主意迈出封闭自己的圈子,像个毛头小子一样兴冲冲飞往芝加哥准备给alex一个惊喜时,在雪天里扣响她家的门,然而开门却发现她的丈夫在侧,孩子成群。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电影抛出来的是个命题:「to be or not to be」…不好意思片场跑错了。电影抛出来的是「孤独」和「亲密感」的辩题。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看,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家庭是否美满,爱人是否彼此相爱,朋友多少,交情深浅,等等等等人际关系的质量,构建起来社会普遍认可的「幸福感」。广告里面家庭其乐融融、团圆热闹;电影里新闻里毫无私欲、闪闪发亮的「人性光辉」…“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意”,标杆一样的导向。而落到现实里,是不是终归与理想状态中的纯粹的、坚固的人与人的稳定联系有差距?亲密关系从来就不是冷漠嫉妒的真空。幸福感,是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所塑造,那怎么知道,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的稳定联系,不是夸谈?口口相传的true love,不是皇帝的新衣?稳定关系给人带来的满足感诚然不假,然而同样也不可否认与其相伴相生的烦恼如影随形。人,往往从亲密关系之中,摄取「满足感」和「归属感」,而亲密关系中不那么令人舒服的部分,被普世价值所引导的潜意识抵消掉了一部分,从而夸大了亲密关系的作用,使其看起来“是我们生活的必需”。

其实说白了,我并不疑心纯粹的「真爱」是否存在,但并不相信被夸大的「真爱」发生的概率。

图片发自App


对于每个独立的个体,和某个人的关系,总是在亲密感与孤独感之间取一个合适的值。亲密感和孤独感如同阴阳相生,那为何否认孤独的合理性?

你有没有过想要从「人」的包围里解放出来独处的愿望?有没有过把情感视为负担的经历?由果溯因,孤独于人,与稳定联系一样,是必需品。与其说电影套了个烂俗迎合大众的尾儿,倒不如说电影真正想辩一辩的,就是在电影前半段Ryan活得「在云端」。坚定地与孤独为伍,游离在牵绊之外,不需要亲密的人际关系来充当心理慰藉。诚然,并不是被主流看好的生活方式,但坦荡放开主流牵引的那根绳子,怎么就不算一种自在。

图片发自App


我羡慕着。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云端》——孤独者的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