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动物凶猛——评《人类怎样才能不被动物吃掉》

文/龙女那伽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则哲学笑话,貌似是这样的:有人问柏拉图:“什么是人?”柏拉图曾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两脚直立的动物。”于是,提问的人不怀好意地举着一只腿了毛的鸡说:“这就是人!”

对人类来说,柏拉图的定义是荒谬的,但是在其它动物眼中,恐怕柏拉图的定义才是正确的。

我们常常会把其它动物放在人类之下,并以是否对人类有用,分为“有益”的和“有害”的。而动物(以下,凡是“动物”一词,以普遍的认识为准,均不包括人)的分类,也是简单粗暴:可以吃的和不能吃的。

人在发明工具之前,可以说非常脆弱。没有尖牙利爪,没有足够彪悍的体力,没有可以御寒的皮毛,还有一个消耗全身大部分能量的脑袋,使得人无法耐得住饥饿,典型的脆皮一个。所以,正如这本书所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正是文明人类摆脱被捕食的历史”。

所以,人为什么要发明工具?因为没有工具,人类作为大自然中的美味之一,早就死翘翘了。

直到现在,人类虽然掌握了很多先进的工具,不再像远古时期那样轻易会被动物吃掉,但人对被吃掉这种恐惧,依然存在。

比如,很多恐怖片就以此为题材。《大白鲨》、《狂蟒之灾》、《食人鱼》、《侏罗纪公园》系列……无一不是普通的人类,在拥有大杀器的食肉动物面前,有多么无助。故事的结局,当然都是人类获得全面胜利,靠着工具,更强大的杀器,干掉那些想吃掉人类的家伙。

如果没有工具,人类是不是只能被吃?这本书用一个个有趣的例子,告诉你,在那些比人类强悍的食肉动物面前,人类要怎么办才能活下去。

总的来说,不外乎几个要点:躲藏、逃跑、反击或自救!

先来说躲藏。既然知道那些动物是来吃你的,能躲就躲,不要找死。作者在介绍每一种吃人的动物之前,都声明了这一点。比如蛰死人不偿命的胡蜂,通常在花蜜多、草丛茂盛的地方筑巢,人类喜欢春游,出去野外浪的时候,就别去胡蜂出没的地方招惹它们,也别喷香水、花露水什么的,那些香味除了让你伴侣心神摇曳之外,还会勾引胡蜂来狂轰滥炸。

万一遭遇了食肉动物,跑不过的时候,或者能躲起来的时候,赶紧把自己藏起来。比如,你可以躲在下风处,跟熊玩“躲猫猫”,因为下风处,熊闻不到你的味道。

藏不住的时候,就只能逃跑了。当然,你要非得跟猎豹什么的赛跑,只能是被吃。有些不太灵活的动物,或者地形有利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尝试逃跑的。比如书中所说遭遇野猪,你可以花样逃跑,一会跑成S形,一会跑成B形(当然是玩笑!),因为野猪不擅长急转弯,这样跑可以帮助你拉开与野猪的距离,找到合适的大树,赶紧蹿上去。

逃无可逃,避无可避的情况下,就只能奋力一搏了。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任何工具的人,在被饿急眼了的食肉动物追上后,都没什么反抗的机会。当然,也有少数例外。比如,书中介绍了非洲土著部落猎杀巨蟒的方法,参照此法,总结出一套对付蟒蛇的“组合拳”。

要点有:

1.抱头撑开手肘

2.保证身体所有背面贴地

3.屈膝弯腰快、准、狠

4.控制蛇的吞咽速度

大功告成之后,你像脱裙子一样脱下蛇嘴,然后就可以抱着巨大的蟒蛇回家嘚瑟了。

我思考了一下,这套“组合拳”确实难度太高,没事还是不要去亚马逊去实践了。

这本书用一种有趣的方式,介绍了大多数对人类生命存在威胁的动物。森林之王——老虎,佛祖才能驾驭的猛兽——狮子,全能冠军——美洲豹……然而,这些凶猛、彪悍的动物,现在却有很多濒临灭绝。

搞笑之余,作者将人类放进大自然的食物链中,放下人类的自高自大,以一种平等视角,带我们重新审视人类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我们总是说吃人是邪恶的、残忍的,大部分以此为题材的恐怖片,也贯穿着这种思路。然而,在大自然中,人类花样虐杀那么多动物,“猴脑”、“三吱儿”,哪一个不比动物残忍?动物吃人,常常是为了生存。有些凶猛的食肉动物,在吃饱了的情况下,只要你不去惹它,它们是不会主动扑过去吃人的。所以,为什么人不可以被动物作为食物吃掉呢?

记得《藏地密码》系列中,写到那片传说中的“天堂”——香格里拉。书中的人,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这片传说中的蜜土。然而,他们发现,那里生活着的,是大量史前动物。那里没有蜜和奶,只有茂密的丛林,和丛林中隐藏的或大或小的“猎手”。

对人类来说,那里并不是天堂,而对那里生存的动物来说,那里没有人类的染指、破坏,的确是天堂。

动物凶猛,然并不凶残,人类要当心的,是自身的自以为是。

P.S.本书宣称“要么被吓死,要么被笑死”。读书的过程中,几次忍不住哈哈大笑,然而,我看着看着,居然看饿了!于是,煮了一大碗泡面,继续边吃边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动物凶猛——评《人类怎样才能不被动物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