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一、遏制浪费迫在眉睫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的重要指示,持续在全网刷屏。

总书记在指示中强调:“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这一特殊背景下,节约粮食,不仅仅是风尚和美德问题,更关乎人民生活幸福和国家长治久安。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餐饮大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然而在餐饮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食物浪费问题愈发凸显。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2018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每人每餐,浪费率为11.7%。如此巨大的食物浪费,令人痛心。居安思危,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特别是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遏制餐饮浪费,迫在眉睫。

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多次强调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开展“光盘行动”到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提出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等,“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客观来说,一些地方餐饮浪费行为仍然存在,部分领域浪费现象屡禁不止。尤其是在饭店、企事业机关和学校食堂等重灾区,米饭整碗倒掉、菜肴只动了几口,类似场景天天上演。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对食物的敬畏,但为何食物浪费现象屡禁不止?中央三令五申、各级也都出台文件,但为何落实起来仍困难重重?原因是多样的。现实中,一些人出于虚荣心、爱面子、讲排场,婚宴接待、商务宴请时“只有剩下很多饭菜,才能显出主人的热情,否则就会让宾客感觉不真诚”。有的人缺乏节约意识和科学膳食观念,对粮食浪费行为不以为然,甚至觉得理所应当。除此之外,缺乏约束性措施和惩戒机制,也造成了管理缺位,监管者只能口头上倡导,对浪费行为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制止。

二、节约粮食未雨绸缪

不久前,联合国发表《 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警全世界将迎来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报告指出,受新冠疫情和全球性蝗灾的影响,今年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世界粮食日的那一周定为节粮周。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

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每年的净增长是12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2亩,是世界人均值1/4;耕地面积正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减少;全国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粮食依靠进口。在1981-1995年间,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因此减少粮食500亿斤。而且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现实绝对不容乐观!

作为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78万吨粮食。积沙成堆,积水成河。

不错,我们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早已解决了旧中国几千年没法解决的人民吃饭问题。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可是,透过下面的数字,我们也应该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仅使吃饭成为一个大问题,而且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有这么一组数据。2000年我国谷物、棉花和肉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现在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粮食总产值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3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这真是一张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万人就要吃50亿公斤的粮食!所以,增产粮食,节约粮食,对我们的国家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我国13亿多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还要多;而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但是,我们却用这么少的耕地面积养活世界1/5的人口,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成就。许多外国的专家学者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

为我们国家的壮举深感自豪,为我们勤劳智慧的人民感到无比骄傲。诚然,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人民正处于饥饿之中,同样也包括我们国家一些贫穷落后地方的同胞。

事实上,我国的粮食生产与消耗一直处于紧张的平衡状态,粮食生产增速压力非常大。很多人都沉浸在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之中,走出了以前那种有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铺张浪费的风气悄然而升。食堂里,餐馆里,厨房里到处都是剩饭剩菜,到处有随手扔掉的馒头面包……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怎能不扼腕痛惜。这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形成了一股歪风邪气,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不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就可以浪费粮食呢?我们应该深刻的反思。

三、弘扬传承勤俭节约

衣食父母锄禾日当午,父老乡亲汗滴禾下土,为人之德当知盘中餐,感同身受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圣先贤们谈到节俭时讲了三种态度,第一种是“甘节”,即甘于节俭,把节俭当成甘之如饴的乐事;第二种是“安节”,即安然节制,不追求享受;第三种是“苦节”,把节俭当作苦事。三种态度,三种境界。我们当以“甘节”为荣,以“安节”为常,以“苦节”为戒。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体现出古人对于清贫的态度。从思想上把节俭当作一种乐事,并甘之如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体力行发扬节俭作风,用生动事实告诉我们应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从自身做起,厉行节俭,以实际行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今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许多人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艰苦奋斗作风渐渐淡化,崇尚食不厌精、穿不厌奢、住不厌豪的生活。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必将祸患无穷。“成由俭来败由奢”。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逐渐变好,但仍然需要弘扬传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厉行节俭不应是一阵风,也不能靠“运动式”推动,而应成为“润物细无声”的一种习惯,把安于节俭当成一种常态,水滴石穿促养成,坚持下去不动摇。

节俭是一种人生修为。真正的节俭并非吝啬,而是经济、有效的节省用度。提倡节俭并非要在生活中做“苦行僧”,在工作中做“葛朗台”。应当树立正确的节俭观,不能矫枉过正,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该花的钱绝不吝啬、该省的地方绝不浪费。只有持正、适中的节俭,才是可取的、值得提倡的。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这种优良品质一直被人们传颂,然而,当下时代的我们,似乎都已忘记勤俭节约这个名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过去那种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很多人的生活已达小康,这本是一种非常良好的状况,却因人们的奢侈浪费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霾。过去的人们,生活虽不富裕,却懂得“一粥一饭汗珠换”的道理,他们勤俭节约、日积月累,我们的祖国才变得富饶强大。而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奢侈浪费恶习日重,动辄下旅馆、进宾馆。这还不说,他们由于长期进酒馆,吃腻了酒馆的饭菜,所以成千上万元一桌的饭菜被他们夹两口就要倒掉,奢侈浪费之疾令人堪忧。

今天我们物质上的一切满足,都是当初辛辛苦苦,用一滴滴晶莹的汗水换取的。所以当我们过着挥金如土,奢华糜烂的生活的时候,是否也该想想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呢?卡尔曾说:“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难道不是这样吗?在我们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时,或许真的很快乐,但在这短暂的满足之后,恐怕又得陷入更长久的困苦之中。

节俭可以创造财富,那些华贵的金银财宝,都是用一点一滴的血汗换来的,没人可以不劳而获。就像古谚语中所说的“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节俭可以培养人的心性品质,当一个人的身上无时无刻体现着节俭的时候,他一定是个认真细心德行皆善的人。

节俭是古人的美德,更应成为今人的责任。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住一个地球村,同是黄皮肤、黑眼睛龙的传人,能再穿的衣服,就应补补再穿,能再骑的车子,就应修修再骑。不能忘了“小米加步枪”的根本;不能忘了连饭都吃不上的年代;不能忘了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困囧。 节俭应该从小事做起;节俭应该从身边做起;节俭应该全社会共同做起。节俭是个人道德的展示;节俭是家庭和美的体现;节俭是华夏的传统美德;节俭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气节。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种美德会在我们浪费的一粒粒粮食中丢失。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浪费的那点粮食不算什么,当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思想的时候,人人都浪费一点点,这个浪费的量是多么的巨大。如果我们人人都节约一点,节约每一粒粮食,这个量又是多么的巨大。当我们从电视里看到那一张张饥饿的面庞,一双双骨瘦如柴的双手的时候,看着你浪费的那些粮食,难道没有一种深深的罪恶感吗?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身边开始节约粮食吧,珍惜粮食就是在拯救自己的灵魂。日省一把米,月节一斤粮。凡事贵在坚持,节约从点滴做起,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树立节约的好风尚。

四、正风肃纪身体力行

我们知道了国情,进一步明确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特殊意义,我们每个公民都要立即行动,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对于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坚持一手狠抓粮食生产,一手狠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我们都有底气将自己的饭碗端牢。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简直是“犯罪”。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尤其需要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

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

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剩饭剩菜。

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5.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尽量带回家。

8.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思想上高度重视粮食浪费的危害性、在行动上采取更有力举措、在落实上下大力气。既要以立法建立刚性约束、督促习惯于浪费食物者改正,更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以崇德守规使人们回归餐桌理性和文明。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丁俊贵

2020年8月13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节约粮食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