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王的信用:中央货币财政体系
香帅
2017-12-18
006|王的信用:中央货币财政体系
香帅亲述
你好,欢迎来到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
今天是我们开学第二周的课程,在这周我会给你讲不同的金融市场的历史演化过程。关于中国金融市场的负面报道咱们都听得很多,“乐视陷入信用大坑”、“e租宝庞氏骗局”、“银行理财大坑”……很多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咱们中国的金融市场真是乱象丛生。
为什么不搞点“拿来主义”,把欧美发达的金融市场的产品和监管照葫芦画瓢,放到中国市场上来呢?
每次我听到这种说法,就特别想告诉他们,所有的金融市场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的形成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历史制度根源,这种根源不同,你是不能完全“拿来”的。比如说,欧洲的金融市场产生于一个“小国林立、分封而治”的大背景。而中国的金融市场,是从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内部演化出来的。这两种市场基因不同,移植没有那么简单。今天我们先讲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制度根源,讲完以后你就会理解刚才提到的金融现象。
一、中央集权与国有经济——中国金融制度的根源
中国早期的金融是很发达的,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比如说秦朝时有统一的货币;汉朝的时候商业信用特别发达;到了唐朝,这种货币经济发展到高峰,出现了完整的商业汇票体系——飞钱,也出现了银行的雏形——柜坊;宋朝则更是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比欧洲早了400-500年。
为什么在早期的时候,我们就有这么发达的货币金融体系呢?这和我们“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和“官山海”的国有经济体制是密切相连的。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建立了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在这个制度下,皇帝是“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全国很容易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货币统一了,市场也统一了,中间没有阻碍了。在这样一个统一的市场和货币体系之下,货币金融体系才能发展起来,所以秦始皇的这个举措对后世的货币金融体系影响深远。
另外一个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官山海”政策。我们知道汉武帝穷兵黩武,所以上台后中央财政感到捉襟见肘了。桑弘羊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把盐、铁这种利润最丰厚的行业,全部收归国有,实现国营专卖。这个金融举措,替汉武帝筹集到了大量的经费,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控制,也控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后世的皇帝都发现,原来这种国营经济的控制方式,才是真正能够加强中央财政力量的金融举措,到后来,除了盐铁以外,什么茶叶、丝绸等几乎所有重要的经济物资都被收归了国有,成为了我们国家几千年绵延下来的一个很重要的金融制度。
整体而言,中华帝国的金融是围绕着中央财政,自上而下的一个货币经济体系,我们就可以直接把它称为“中央货币财政体系”。这种体系,在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资金聚集能力很低的情况下,它是具有强大动员能力的,这也就是我们早期的货币经济为什么特别发达的原因。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到明清以后,这种制度的弊端就开始显露了。最大的弊端是什么呢?由于整个体系里面,只有一个人有权威和绝对信用,那就是皇帝。所以历史上,我们只看到有官家的、皇家的信用,没有民间的信用,所以民间信用的意识就培养不起来。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山西的票号,山西的票号在明清年代已经发展得特别庞大,连慈禧都要向他们借钱。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外资央行的进入,山西票号很快就衰落下去了,为什么?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山西票号这样的机构,毕竟是民间的金融机构,它还是缺乏一种强大的资金筹集能力。而且老百姓对他们也不够信任,万一换一个地方官给你抄个家,或者朝代更迭,你的所有财产就没有了。所以山西票号整体来讲,它的筹资能力比较弱,这和我们民间信用薄弱有很大关系。
二、历史照进现实:官办金融
所以这种双刃剑一样的中央货币财政体系,就是我们中国金融市场的制度根源。
历史都是延续的,我们现在的金融市场,看上去和古代的货币金融体系有很大的不一样,但其实根子还是很像,它还是中央货币财政体系的翻版,就是国家一直要把金融资源捏在自己手里,替国家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现在在市场上看到的几乎所有的金融制度,都是自上而下,为中央财政目标而实施的“顶层设计”。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A 股市场的设立,它设立的目标是替国有企业解困。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变得很困难,大量的国有企业都快破产了,把国有银行也快拖垮了,所以国家这时急需替国有企业输血,找到新的融资渠道。A 股市场就是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设立的,所以为了替国有企业融资、输血,早期就设了很多歧视性的条款,比如配额制,就是为了把这种上市筹资的名额分配给各个地方的国企,各个部委的国企。还有不准流通的法人股,相当于同股不同价,意味着让老百姓用更高的价格买流通股,让国企来圈钱。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为国有企业解困”这个目标。后来 A 股市场虽然经历了多次改革,但是直到现在,市场上还是有很多计划的痕迹、一些歧视性的条款,所以市场上留下了很多权力寻租的空间,因此常常会出现官商勾结,内幕消息乱飞的怪现状,其实这是跟我们中央货币财政体系的制度根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除了 A 股市场,还有很多这种现象。比如为什么我们的银行的利率会那么低呢?其实是因为国家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国家就要把老百姓这些储户的钱,用较低的价格吸纳进来,然后让廉价资金流入那些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所以银行一方面压低居民的存款利率,另一方面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让它们拿不到贷款,或者即使能拿到贷款,也拿到的是一个极高的贷款利率,这样就形成一个巨大的“利息剪刀差”,然后吸取资金,扶持那些国家要扶持的行业。
这其实和咱们历史上发生的情况一样,这种中央控制大量资源的方式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好处:因为国家控制了这些资金以后,会把大量资金投向能源、电力等基础建设。在发展中国家里面,我们中国的工业体系是特别完整的。这个基础是从50年代以后慢慢地打下的,我们50年代以来的重工业基础,以及90年代以后全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和中央能控制大量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是有很大关系的。
但是,后果也和历史很相似:由于中央控制了所有资金,控制了大量资源,所以只有官方的信用,没有民间的信用,民间信用就极度脆弱,整个社会就缺乏信用意识。国家垄断了金融资源后,老百姓的理财需求被压抑得很厉害,最后只能在各种灰色地带冒泡。比如90年代的时候,各种“非法集资”案件。前两年的互联网理财、P2P,为什么一点就着呢? 还有市场上为什么有那么多资产泡沫,见啥炒啥,石头、香烟、邮票……这一切的现象,看上去是独立的事件,但是背后的制度根源都是一个,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央货币财政体系”。
所以我们会说,不管是古代发达的货币经济,还是到现在的一个落后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演化这种事情,特别像一个人的基因,优点和缺点都刻在你的基因里。我们“中央货币财政体系”的制度根源,替我们创造过很多机会,但是也给我们制造了很多麻烦。我们现在进行的金融改革,就像改造基因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一开始说,简单粗暴的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
今日概要:
香帅
中国老百姓特别喜欢储蓄,自古就喜欢把银元存在缸里、埋在地下。爷爷奶奶们都喜欢把钱放在床下,塞进抽屉柜深处。你觉得这种现象是因为中国人特别抠门吗?再想想山西票号最后为什么会受到洋行挤压而衰落,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吗?
欢迎把你的感想写在留言区。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也欢迎你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身边那些常常在抱怨中国金融市场乱象的朋友,让他们一起分享你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