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小吏在长安的励志故事
思衣谷
无可口非,中国当代写历史小说的,赫赫有名的作家当数二月河先生了,因为他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成为了一座里程碑。当然还有 写《大秦帝国》的孙皓晖,写《康熙王朝》的凌解放, 写《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石悦)等等,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都是不缺的。但笔者这里还是补充需要说说后辈历史小说家——马伯庸的作品,也是很有与时俱进和有着“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中国精神。皆因他是一位不仅有丰富深厚的历史知识,并能将历史内容结合当代故事而形成一种非常新颖靓丽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尤其是以小人物的角度,就以小见大地去探讨小说的内核,自然是备受大家喜欢的。
你可以看到代表《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等都是非常出色的历史小说作品,而这里推荐的他的新作《长安的荔枝》,同样是长篇,但耗时只有11天(与该小说中护送荔枝时长11天也是太冥冥中注定了)非常一气呵成,作为“矛盾新人奖”的得主,且看看他到底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关于唐朝长安发生的故事。
这小说的背景正如你想的那样,就是灵感来源自然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了,故事其实很简单,话说大唐天宝十四年,唐玄宗为博红颜杨贵妃芳心,于是命人去岭南找荔枝为杨贵妃庆生。于是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故事的结尾其实算是算是喜剧收尾的。李善德不仅经历多重挫折,终也顺利完成任务。也更重要的是让李善德在内在塑造上完成了人生的质的飞跃。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他贷款买房在长安落地生根、也通过他在职场情商博弈、也看到官场剥削老百姓的事实,他也曾同流合污地做出不得已的违规逾矩等行为,但最后他是得到灵魂的救赎,完成自我的心灵救赎,远离官场浑浊的长安,甘愿去到岭南石门山下当“陶渊明”。作者就是这样继续以小人物的角度去探讨了唐玄宗的大唐如何腐败和如何走向衰败的,实为是作者又给我们以显微镜式使得视觉去折射地微观看了一番唐玄宗的大唐的宏观社会下,慢慢走向衰败的种种迹象。
首先说说,这个虚构的小人物李善德,其是作者通过嫁接的方式塑造处理的,原型可谓是大明朱棣时代,为朱棣迁都工程服务的催办钱粮,勾当公事的周德文。成功塑造了李善德是一位为人正义,善良,有品德,是勤勤恳恳的小职员,精通算数。
故事第一章一开始,是作者沿用了《长安十二时辰》的那种富有时空紧张感作为顺述展开的,故事一开始就用了很多当时的语言,颇为有引人入胜之感,如在开头讲到李善德在长安归义坊贷款购房时候,就有牙人,就是现在的房产中介;“香积钱”,是当时大伽蓝的放贷最为便捷方式,想不到当时的大伽蓝的地位是有着高利贷的高位。而其中李善德的单位是上林署,属司农寺,掌诸园囿池沼种植蔬果及藏冰等事。
当然,为了丰富主人公塑造,就将杜甫和韩十四作为他的好友和智囊团而展开的。其中有趣的是当李善德得知自己被同事下套(引诱去执行不能完成送荔枝任务)后,求助杜韩两人,而在他们的谈话中,就有非常有文人雅致的一出,如韩十四批判李白的诗歌《赠汪伦》滥俗,当然作为李白好友的杜甫自然会争论的,这个诗歌韵事,自然为故事紧张的气氛做了微微调和,但问题还是要面对的,不过李善德还是命好的,他有了杜甫这个心灵导师,心理摆渡人,是的他重新振作,去挑战所谓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杜甫为李善德做心理辅导的过程,我们也窥见而来杜甫写出《三大礼赋》的原因,以及杜甫为何重新振作的原因。
于是在杜甫那“既是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的励志下,李善德展开了挑战之旅。
来到第二章,作者就通过李善德职场故事推进,就讲到了如荔枝使的这种使职在流程上有漏洞,自然也是有油水捞的。于是精明的李善德自然也不要错过。这里或者你可以说他也是贪官,但作为社畜的他,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完成不了送荔枝任务会被杀头),何不赚钱留个遗产为家人服务,从这里看见他是有情有义,即使也是无奈之举。
二月五号,他离开长安,三月十号到广州,作为岭南人的笔者,自然是非常欢喜看到作者简单对广州的描述了,如写到当时唐朝时代的广州也是繁花似锦的了,如有芭蕉树、木棉花、紫荆、琴叶榕等,都是一片生机的迹象,这样好的绿色环境,是会给李善德去执行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很有励志的气氛作用。其中,在下榻广州城之间,作者也通过李善德的官服不能一夜之间就能晒干的小事说明了岭南的湿热气候,同时作者也通过他拿突厥匕首去换官服官服,以便找当时岭南节度使何履光协助完成任务。而通过何履光啃甘蔗的形象,不完全配合李善德的行为,而刚开始职场情商低下的李善德自然被何履光牵着走了。此外来到广州,自然不可不谈吃的,作者也寥寥几笔道出了这一点,如介绍到了海藻酒、清酱菜等。
机智的作者,为了让主角更顺利推进完成任务,于是虚构了一个他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胡商苏谅,还有石门山果农阿僮也协助此任务了。其中在说到李善德去看荔枝园的经历是在心情沉重的状态下,得到开心的经历的,因为他踩过粪土,与善良有情义的阿僮打上了好交道,尤其他们一起劳作,一起喝荔枝酒的时候,给予了李善德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力量。而其中关于山村里那中峒人的生活风貌也是展现非常生动形象的。敬佩作者出色的文笔。如写到他们村人爱吃田鼠、青蛙、土蛇等,而长安人只吃土鸡。也如写到村人为何在采集荔枝时候要唱歌,为的是防止采摘员偷吃。
而来到第三章,在执行任务过程,多得苏凉、阿僮帮助下,不可能的任务似乎有了眉目,但如果事成,定然自然反衬出岭南节度使何履光的无能,于是何履光等人自然派了线人林邑奴监视他,开始算计李善德,可见当时官场的黑暗。当然在试验路线中,李善德是会被何履光的追兵意图谋害的,但多得林邑奴的报恩(因为李善德当他是朋友,一起喝过荔枝酒),不仅为救李善德而被大虫伤害,也曝光何履光的诡计,自然最后让李善德脱险。最后李善德将林邑奴的墓碑放在自己的田边,可见他是有情有义之人。
那么导致李善德的护送荔枝试验发展得什么程度了呢?简单而言他经过阿僮的开窍,终也改良了荔枝的保质期,那就是用了⽤分枝植瓮之法、盐洗隔⽔之法。首先,他是分走梅关道、走西京道,以及走梅关道加上漕运,最后直接登舟,兵分四路进行的,而结果试验最好的是第三个路线,那就是走梅关道加上漕运,选择最后的路线之后,那就是对荔枝做保鲜工作了:第一,可以用竹箨封藏荔枝。如果等枝节枯萎之后,立刻摘下荔枝,放入短竹筒内,再放入瓮中,效果非常好。第二,可以用冰块冰镇荔枝。前后只要费时11天就可以保鲜地送荔枝到长安。
就这样护送荔枝良策有了,那就得回到长安走流程去执行。但在走流程的过程,由于官场情商低的李善德处处碰壁,此良策差一点就羊入虎口地将唐朝时期宦官鱼朝恩折胡了,但好在高人高力士的帮助,将其引荐给杨国忠。杨国忠将此事全权委托李善德办理。李善德拿着银牌调动各部门进行护送荔枝大计。但有了大权的李善德更是身不由己,不仅无法兑现承诺,帮不了胡商苏凉谋利益,导致他们的关系破裂。从这里看出人在江湖官场身不由己的情况,导致失去了友情。但客观而言,就李善德对苏凉也是仁义至尽了,但更为追求利字当头的苏凉为了保全一走了之,使得李善德背负不道义的骂名,他也只能认了,毕竟强权下李善德也只是蝼蚁,友谊的情面他也只能做到那个份上了,也算是有情义的人。同时,他也无法保护阿僮的三百棵荔枝,在杨国忠的强权下,被执行命令地毁掉了三百棵荔枝。同时,在护送荔枝途中,更出现因为以杨国忠为首的借送荔枝剥剥削农民民脂民膏的丑陋行为,他还被指令泛滥采冰块来护送荔枝等,导致出现了逃驿,和村里无村民的坏现象。而看似李善德是不仁义之人,但结果告诉我们:他是个好人。
最后,六月初一一大早,李善德坐在长安城门外,终于一骑、两坛荔枝成功献礼给了杨贵妃。但因为护送荔枝而搞得劳民伤财的行为,李善德自然看不惯,于是不畏强权而与杨国忠“进谏”,结果自然是得罪了杨国忠,本来李善德是要杀头的,但好在高力士相助,才免于杀头,而被发配到广州,于是阳差阳错地,间接兑现了对阿僮的承若,那就是李善德一家人成为了阿僮的邻居,见惯当时大唐官僚制度的黑暗,当然他自己也曾深入其中,但好在上天给他救赎的机会,和阿僮一直重新培育荔枝。
故事结果,那就是一年后发生了安史之乱。长安沦陷。远在广州做了“陶渊明”的李善德自然无影响,继续培育荔枝。而他的好友杜甫、韩十四也只能从长安各奔东西了,杜甫也自然写了《送韩十四江东觐省》送给了韩十四,喜欢那句“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在深沉的别情中流露出蒿目时艰、忧心国难的浩茫心事。全诗笔力苍劲,伸缩自如,离情别绪深沉委婉。当然对于韩十四的性子,也许也说杜甫也像李太白的《赠汪伦》一样滥俗了。但韩十四是会暗喜的,毕竟动荡的社会有真情在。这真情也是李善德对社会苍生有过努力过。喜欢作者那句“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多么励志啊,喜欢那句“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就是很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官僚的不好面。
《长安的荔枝》一书中,便借荔枝运送一事,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有风骨有励志,自信自强,勇毅前行的小人物李善德。故事一开头说到了李善德职场打拼买房的事情,然后因为接了护送荔枝的任务后,在这个任务后,其更是看透了官场的不好面,当然只要不涉及老百姓的损失,他还是为了自保也可以学会献媚杨国忠的,但作为有风骨的,为民请命的小吏,一旦知道因为护送荔枝这事情,导致民不聊生,自然他会不畏强权而为民请命,这才是他的当官之路的最大质变。使得他的故事,是非常励志的,深入民心的。《长安的荔枝》说的是小吏在长安的励志故事,这个励志不仅成就了小我,更是成就了为民请名的李善德的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