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何培养心理上的有益的思维规律

撰写人:陈瑶  重庆不二心理咨询服务部  电话17749939488

摘要:从积极心理出发建设五个层面的思想能力,从现象,发展角度分别阐述了五种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规律 成长 创造

什么是思维规律

思维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思维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再现。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思维规律的一致是在认识中实现的。

通识的思维规律有哪些

通识的思维规律即形式逻辑思维规律,有1、同一律;2、排中律;3、矛盾律;4、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是使用的概念和判断保持同一性,保证思维的确定性。反映同一律是思维的基本规律。矛盾律是否定判断的逻辑基础,它的作用时排除思维中的自相矛盾,保持思维的不矛盾性,要求在同一时间内和同一关系下,不能容忍有自相矛盾、反对的两种判断存在,用于排除对照性或对比性矛盾。排中律用于排除对抗性或对立性矛盾,它是反证法的逻辑基础。充足理由律是进行推理和证明的逻辑基础。

心理学上的思维规律

根据可持续发展/动态的原则,拟出积极心理上的思维规律有以下

(一)陈述性思维;(二)成长性思维;(三)创造性思维;(四)辩证的否定思维(五)整体性/系统性思维

(一)陈述性思维

我们说话的时候,常常含有事实陈述和观点陈述。例如“这张桌子是圆的”属于事实陈述;“我喜欢这张圆桌子”属于观点陈述。我们要学会去区分事实陈述和观点陈述。并且随着成熟的思维能力,能够不再执著于所听所看,我们说话的时候,常常含有事实陈述和观点陈述。因为看见,听见,往往不是真相的描述,都含有主观上观点的演绎。新闻大多是事实陈述,但即使新闻也不可避免的是以一定的视角,某个层面的播报与解读。所谓的事实陈述,是约定俗成的通识达成;而观点则强调的是个人等主观上的看法。

成长性思维

成长性思维分为顺境生长和逆境成长。

顺境生长,是指遇到的问题,在能力范围内,可以比较轻松的应付自如,这种生长是平铺线性的,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舒坦的心情也多不受影响。

逆境成长,就是面临困境,陌生情景,挫折,错误等依然以积极乐观心态为内在指导力量的思想。这种成长,往往呈现跳跃式。如果说顺境生长是量变的生长,逆境成长就是质变的生长。前者是小规模的生长,后者是大幅度的生长。我们发现抗压抗挫折,逆商,情商,通常都会指向成长性思维。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提到自律是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重要工具,是缓解痛苦的主要方法。成长,是一种发展力量,而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自律,就是自我调节、自我把控。自我调节,就是一种成长的力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一种成长的力量。

婴儿蹒跚学步,是一种成长。这个过程,是摇摇晃晃,跌跌撞撞,磕磕碰碰的过程。婴儿蹒跚学步,是一种成长。这个过程,是摇摇晃晃,跌跌撞撞,磕磕碰碰的过程。

一只雏鸡在鸡妈妈带领下,要跳上一段阶梯而行。雏鸡反复尝试而不能跃上。在阶梯下面着急地反复来回走动,叽叽喳喳地焦灼鸣叫。来回走动几次,又去尝试跳跃。如此这样反复,终于有一次,雏鸡成功的越级而上,跟着等着它的鸡妈妈一起踱步离开。这就是成长的力量。

但是,现实却是背道而驰。成长性思维,却是少数人才有的思维模式。大多数人,由于不了解这个规律,没有刻意的训练和有意识的学习,而听随命运的安排,不知不觉的与成长性思维失之交臂,陷入了不进则退的停滞、退行现象。我听到家长或学生本人反映,自己努力了,成绩却上不去,比不过别人,非常生气,气馁。有个家长说“现在孩子情绪低落,经常说想死,想杀人,只要在家就会把自己关在房间看手机小说,不想上学。”有个学生知道成绩后,立即啼哭着从学校狂奔而出,跑回家里,继续痛哭流涕,责骂数落父母的种种不是,也避而不见他人。还有一个学生,感觉到教室气氛太压抑了,常课堂上会大喊大叫几声,全然不顾大家的瞠目结舌,因为嫉妒同桌的成绩赶超,控制不住时时刻刻的关注同桌的一举一动,而思维得不到解放,精力疲惫。有个大学生因为提交的老师布置的作品作业赶不上同学们的作品质量,深受打击,而一蹶不振,从此放弃听课,拒绝作业,独处自己于寝室而不与同学室友交流,终放弃了学业,主动要求退学回了家,在家也深锁着自己,不做事,不交流,不人际交往,他可以长达一年不与任何人说话,长达5年以上,不动笔写个字,导致他开口表达自己的时候,已经很难自如说话,会习惯性紧张,也无法运笔写字,字迹笔画捉笔运笔显得笨拙生硬。一个女孩子,从小受宠,家里人什么都代劳了。当她尝试去做事,发现不如别人,就会气馁,退缩,闭门不出,已经多次主动退学。在家里哭泣,自责自己连个碗都洗不好。这就是拒绝成长的思维路径。

其实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是成长的垫脚石。不接受训练期的不如他人的现状自己,从情绪上对自己是种伤害;从退缩行为上对自己更是不负责任的放弃。

爱迪生的灯丝材料实验反复了2000多次,被人嘲笑,你还算科学家吗?失败了这么多次,还没有找到合适材料。爱迪生回答“你看见的是失败,我可认为自己已经成功实验了2000多次,证明了这些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这就是成长性思维,在“错误”中总结,前进。

成长性思维的具体指导思想例如错误是进步的阶梯。失败是成功的母亲。困境催人奋发。痛苦使人觉悟。解决麻烦是能力的证明。有神经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神经思维功能的进化,是面临痛苦,承受痛苦之后的现象,也许也应验了宗教推崇“凤凰涅槃”的哲学现象。“向死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生”“否极泰来”都是痛到极致后产生领悟的写照。

我常常指导一些人做智力通关游戏,我发现大多数人喜欢一路过关斩将以证明自己能干,有成就感,喜悦感。当遇到过关障碍的时候,尤其是几番尝试,依然无法过关的时候,就会懊恼,羞愧,然后就放弃再玩这个游戏我常常指导一些人做智力通关游戏,我发现大多数人喜欢一路过关斩将以证明自己能干,有成就感,喜悦感。当遇到过关障碍的时候,尤其是几番尝试,依然无法过关的时候,就会懊恼,羞愧,然后就放弃再玩这个游戏了。我让顺利过关的人,反复玩这个游戏,我发现大多数人玩着玩着就失去挑战的欲望,感觉毫无兴趣了,在难度系数过低的体验中,会失去探索的好奇心。我会给放弃继续玩游戏的人们阐述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思维。举例你口袋里装有1000元,用这笔钱,你可以去买一些你想买的东西,这种感觉,是令人愉快的,但是这种愉快的感觉不会持久,因为当这1000元花完后,你就无所事事了。如果有源源不断的钱供给你去一直买你想买的东西,当你买得应有尽有的时候,你也不会愉快了。之所以不快乐,是幸福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原因。怎样才是愉快的成长呢?就是你想尽很多办法,促使自己这1000元,增值的过程会令你产生无上成就感,自豪感。犹如过关游戏,你想办法过关的过程,会令我们又柳暗花明有一村的成长,会产生茅塞顿开的领悟。遇到游戏过关障碍,我们能够循序渐进的努力破关,这个过程,就是成长过程,也是增值努力的过程。

人生如戏。不是只有智力游戏,娱乐游戏,才需要成长。人生很多实际事务,责任的承担都需要我们成长,破关才能收获成长。

(三)创造性思维创造

类似头脑风暴式,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以多角度,多渠道来看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意指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想出别人没有想到的,做出别人没有做到的,产生出一些具体,实际,有效,有用,有益,有利的事物。

标新立异也要看情况。凡是不利的,负面的,消极的内容,是越少越好,而不是层出不穷。

是什么在阻碍创造能力呢?固化思维。

通过观察发现,执着于想法,会产生陷入感而无法自拔。犹如在一个单向度的轨道上越滑越深。很难看见旁边的轨道,很难另辟蹊径。偏执现象就如此。人们执于己见,而不能开阔视野。强迫思维的患者尤其深受这种思维模式其害。举例,一个患者说她本来计划好做一系列事情,这时候,被外界某人来找她打断了她的计划,她会感到很烦躁,既讨厌别人的来访打断,也讨厌自己急躁得不能沉下心来继续计划,更不愿去接受来访而带来的新事务。然后就会产生各种内外敌对,怀疑,抱怨,自责。想按照计划办事,不能接受意外。对自己的思维预想有一种陷入感,单向度的沦陷,而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多时机,创造性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怎样才能拥有创造性思维呢?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就是陷入/抽离的训练。

也可以说是走出舒适圈的训练。舒适圈内我们的想法常常是“我认为”“我以为”“我是对的”“我感觉”。在这个“自以为是”的思维单轨道上滑行,以致身陷囹圄。

这和拥有主见,是否意识矛盾呢?化解矛盾的评估标准就是人际关系/社交活动,社会责任的维系。

例如有个艺术研究生要考博士,一心要考博士,即使已经40多岁了,不能一心工作不能兼职两全,一门心思已经连续4年考了4次,独立生存都岌岌可危,更不能养家糊口,一心考博士的想法,就不能算有主见,也不能算有意志力走向成功的坚持,而可称得上意识上的冥顽不化,这样的思维模式是脱离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在他没有任何作品呈现,无论作品数量还是质量,都没有可圈可点的呈现。

创造性思维,陷入/抽离的练习,让鱼和熊掌可以兼得;让不喜欢做的事和喜欢做的事可以两全;让工作内与工作外可以兼顾;让臣服与主见完美的合体。长期训练自己对想法/事务的“拿得起来,放得下去”,我们的大脑思维能力就会别开洞天。

创造性思维是在集思广益基础上的再造。“看万卷书”“行万里路”“日理万机/做一万件事”。作为集思广益,不是泛泛而论的集成,而是心态上的接纳,开放。一个观念固执,固执己见的人,是无法开放性的接纳别人的意见的,也就远离创造性思维了,当然不能创造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例如,一个善于倾听的人,虚怀若谷,他储存了千人千面的故事,又怎会不能见怪不怪,处乱不惊呢?又岂不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善于臣服的人善于进谏。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古代奴隶社会,科技技术是掌握在奴隶手中。难道不是创造性思维是通过悦纳而成吗?也许那个时代的奴隶,不执于一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而具备创造性。

(四)辩证的否定思维

辩证的否定思维指事物由内部矛盾而引起的前进过程。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在否定之中有肯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要经过两次否定,这种否定中,事物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在更高的基础上的重复;不是循环,而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不是直线运动,而是螺旋式、波浪式的前进运动。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它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心理健康发展,是一种内部运动。内部运动规律遵循辩证的否定规律。心理健康发展,是一种自身的运动。自身的运动规律依循辩证的否定规律。南希麦克威廉斯«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一书中提到心理健康目标之一就自省,反省力的建设。

无论自我实现,还是走出痛苦,或者纠正错误,都是需要进行辩证的否定自我以促进自我发展。

辩证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打击,自责的区别在哪里呢?

辩证的自我否定,也可以说是发展型自我否定。自我打击,自责,自我贬损,则属于停滞型自我否定。这两种自我否定的临界点在于是否有利于自我发展。自我发展是促进的?还是停滞的?

例如种子在泥土里,来自泥土的挤压,磨辗,腐蚀,种子可能会认为自己难以抵抗,难以承受,认为自己不行,于是选择了腐烂,终被碾做一样的泥尘。种子也可以选择勇敢的面对,挑战泥土的打磨,化腐朽为营养,终于破茧成蝶,把自己蜕变破土而出发芽,再成长壮大自己长出了茎,发出了枝,用茂盛的叶和花来装点自己。荷花也是这样善于从淤泥中吸收营养,而不是被腐化,反而傲娇的花姿绽放出芬芳,莲藕也从泥塘里吸收养分成长为脆甜可口的食物。世上有两种动物可以屹立金字塔顶端,一是老鹰,另一是蜗牛。如果蜗牛说金字塔太远太高路面太坚硬而认为自己不行,那就不会攀登上顶峰。老鹰老了的时候,也会辩证的自我否定,不断在岩石上摔伤摔烂自己的喙和指甲,以待长出新的喙和新的指甲,重振雄风。

强迫思维患者往往有完美主义。最初这“完美”的追求会让自己比别人更努力,更优秀。但是,物极必反,“完美”的追求中,如果不能停歇,不能接受“不完美”的存在,不能欣赏“楼外有楼,人外有人”的更卓越的他人的对比,就会出现气愤,嫉妒,自责,懊恼等负面情绪和消极观念,继而引发退缩,退行。

佛学里提倡“看空”,“不执一念”就是辩证的否定思维。不断把肯定思维,执念,偏见,思维定势,进行辩证的否定,思想以达松动与畅通。道家提倡“无为”也是辩证的否定思维。无所为而无所不为。

“我是对的”,在沟通中,如果人人保持这样的理念,就会各执一端,争执纷争会被引发。运用辩证的否定思维调节为“我不一定是对的”。通过自我反省反而促进人际沟通,和谐了人际关系。“我不行”,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常常是自我贬损,自责的观念,通过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会越来越退缩,停滞不前。运用辩证的否定思维调节为“我只是某方面/暂时的不行”。如此积极引导自己通过努力,改进,会强大起来。“我很痛苦”,当人们遭遇压力,困境,挫折时,常常会产生难以承受的感觉,越想甩掉痛苦,而越难以去除。辩证的否定思维调节为“此时我很痛苦,谁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更糟糕的事可能会发生呢,这时候的痛苦相比那时候的痛苦,有什么我不能承受呢”。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就很擅长运用辩证的否定,以提问的方式对人们的痛苦,执念进行调节。有一次柏拉图问苏,什么是爱情。苏让柏从麦地里这一端跑向另一端,不能返回,一路向前,途中挑选一根最大的麦穗,途中柏总以为最大的还在后面,结果跑完了尽头,空手而返。苏对柏说“这就是爱情,充满了遗憾,总以为最好的还在后面,而错过了选择,或者不懂得珍惜”。苏格拉底的爱情观里就运用了辩证的否定,否定了最好的观念,发展了尊重选择,珍惜选择的爱情价值观。苏最经典的两句名言“认识你自己”“我一无所知”都指向了辩证的否定思维能力。

(五)整体性/系统性思维

构建人的整体存在意识 

人的整体存在意识有哪些构成呢?  人可以由思想、行为、身体、情绪情感、精力这五部分构成。

当强迫症患者陷入了思维的反复纠结,反复探索中时,犹如进入一个深长的单向漩涡里,无法自拔。当他失去人的整体意识时,就会变成以局部为一个单位  人可以由思想、行为、身体、情绪情感、精力这五部分构成。当强迫症患者陷入了思维的反复纠结,反复探索中时,犹如进入一个深长的单向漩涡里,无法自拔。当他失去人的整体意识时,就会变成以局部为一个单位牵制全局而成被动的局面。这时候,他已经全然忘却了自己还有身体,他可以不吃不眠不休。他也无法适应一些积极的社会活动,行为变得呆板和回避。至于情绪,更会因为思维的束缚,困扰,沦陷,而苦恼,绝望,生气,暴躁,担忧。而人一旦被紧随而至的情绪激发,更多的负面感受,消极影响就会如影随至。反复思维意味着大脑在一直运行,这也是一种脑力劳动,必然会消耗人的精力。加上之前的情绪反应,消耗的精力就会更多。

我=“找”+“╯”

作为一个人,整体而言的存在,常常代称“我”,“我”是个整体,是个怎样的整体?“我”汉字里分为“找”加上“╯”。这个整体常常迷失了作为整体的自我,在各个局部里陷入,沉浸在身体的疾病里、思想的执着里、行为的单一里、情绪的恐惧中、情感的贪索里、精力的耗散里。

人有健全人格的追求,人格具备完美属性,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可以实现人格的完美塑造。

彼得圣吉«五项修炼»中提到系统的思考能力。所谓系统,也是整体,流程化。系统要有格局,有覆盖。整体思维可以从“一览众山小”,提纲契领型思维能力培养。就好像一本书,会有书名,目录,然后才是内容。也类似每学期有个课程表,根据课程表而日复一日,周复一周的行课。整体思维是一种框架思维能力。行政管理职能常常具备这种思维能力。这种思维容易造成形而上,空浮虚,不接地气,给人留下颐指气使印象。善于结合,整合“术业有专攻”,尊重专长,利用专业技术的人,才是真正的整合系统思维能力的人。

三分天注定,七分人打拼。心态决定命运。黑塞说:命是弱者的口号,运是强者的谦词。思维能力是指挥中心,这五种积极心理的思维能力,是美好人生,超越自我的试炼,这是一种卓越的能力,是人类自身的宝藏。

你可能感兴趣的:(标题:如何培养心理上的有益的思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