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森林的馈赠与治愈(一)

“等你下次来时,就能去我的小木屋了”。

Jussi说他整个夏天都在忙着小木屋的修缮,说完端起咖啡,小抿了一口,眼里浮过一丝疲惫。

“本想着去年修完,今年能全家过去度假。可常年不用的房子,四面透风,管道都已老化,越修问题越多,就这样又修了一年。”

芬兰小木屋

1

两年前Jussi买下了一栋转让的小木屋,开车过去要5个小时,距离并不近。

相比很多赫尔辛基人喜欢在附近购置木屋,他的舍近求远,让我有些奇怪,“为何会买在那?”

Jussi浅浅一笑,说了句,“好一幅莫奈!”认识多年,我明白是他眼中,最高的一种赞誉。

Jussi常年与欧洲顶级艺术家打交道,看到一幅喜爱的画作,不会用“很美、很棒”类的泛泛称赞,而喜欢用大师做形容,以示他的评判。

“好一幅提香!”“好一幅克利!”哪种风格,便用哪位大师。以大师为伍,免去形容词,在我看来,是更高境界的赞美。

听到“好一幅莫奈!”我的脑海中立刻闪出莫奈的作品,印象派绘画的光与影,捕捉自然,凝固瞬间,它的唯美,让相机所记录的真实,黯然失色。

Jussi说,两年前仲夏节的一天,他开车经过一片湖域,正觉有些疲惫,突见一道刺眼的光隔着玻璃,直射眼中。

他定睛一看,阳光在湖面上辟出一道起伏的金线,一只木船在视线的尽头,将深色的剪影,映于夕阳的落日。而地面上一些向上蒸腾的雾气,给画面蒙上了一丝朦胧,一幅现实版的莫奈绘画。

芬兰森林

2

“明年夏天你就能去了”,Jussi再次发出他的邀请,脸上露出芬兰人的“热情”,并非表情洋溢,而看似平静中,能感到他的真诚。

他的眼神有些凝固,刹那间,仿佛心已飘走,飞向他所说的小木屋。而我有些不敢相信,这位典型的芬兰人,理性内敛下,竟荡漾着某种感性与情愫。

每年仲夏季,去小木屋度假,是芬兰人与大自然的约会。虽说平日里,远足、垂钓、跑步、单车骑行,芬兰人大部分的休闲活动,都与自然有关,可动态的远观,了解的总是不够深入。

远观时,常容易显出好的一面,像两人初遇,初次接触感觉对方彬彬有礼、气质儒雅、幽默健谈、机智博学。可真正相处一段时间,不思进取、懒惰成性、优柔寡断,便掩盖不住,现了原形。

远看自然时,常能看到森林的宁静,湖水的平和,草木萌发的生机,一切显得美好如初。

而真正住进小木屋,走进大自然的“家”中,才会发现曾经清晨的鸟儿啼鸣,不再是种诗意,却成了扰乱梦香的“吵杂”。深夜的静谧,黢黑一片,又如死亡般压来,令人心生恐惧。

3

花上一段时间,真正生活在自然中,才能与他成为真正的朋友。

闲时看它的日出日落,感受它的生机与凋敝,过了相处中的磨合,便开始节拍一致,即便细微之处,也会给人而点滴的意想不到。

在芬兰,小木屋式的度假,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俗,人们逢长假,便喜欢会去小木屋,与大自然这位好友,促膝而谈。好友有时像面镜子,可以对自己直言不讳,指出自己的问题。

从城市的喧嚣中抽离,变主为客,入乡随俗,一切遵从大自然的风俗,这种相处,有时也像一种修行,可以反观自己,自我反思。

在凝视一棵树木,坐上一只木船时,大脑从关注自己,转移至外界所看之物,再反射进自己的内心。

在放与收之间,人渺小了,自然放大了。即便看到的是只蚂蚁,曾被人忽略的弱小一族,此刻,它成群结对地行走,按着自己的循环,过着自己的生活,也会给人一种生命的平等感。

4

“森林”于芬兰人,就像“石油”于迪拜人,像是贴上某种识别的标签,提起便能想到。

森林有它的气味,青草里露出的芳香,泥土中夹着的土腥味,草木密集时负离子含量的剧增,滋润着人的肺部,只觉得浑身毛孔尽张,醉于充足的氧气。

檀香、鸢尾草、茶树,带着森林味道的精油,常是自然爱好者的最爱,这些气味,常能唤起人们对某种熟悉环境的记忆。

森林有它的声音,风吹过树梢,鸟儿抖动翅膀,树叶的沙沙作响。森林有它的色彩,看似一片墨绿,可走进后,褐色的泥土,枝叶间探出的蓝色小花,树叶间阳光洒下的金黄色,深深浅浅,远远近近。

森林有它的画面,树上不时蹿出的松鼠,脚下列队行走的蚂蚁,森林中的动物,像一个个音符,奏起一曲属于森林的旋律。

走进森林,能立刻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气息,它会迅速征服五感。在听觉、视觉、嗅觉融入后,血压降低,心率放缓,身体渐渐轻盈;而很快,这种身体上的感觉,又会被一种精神感知所取代。

内心的紧绷感消失了,一种愉悦与平和,油然而生。

森林采摘

5

占全国面积2/3的森林,给芬兰带来了最早的工业。森林中有大量的松树和云杉,这让木材加工和制浆造纸业,一度是芬兰的主要出口产业。1980年两者占据出口总额的42.4%。直到后来科技崛起,传统工业占比才逐年下降,到2004年,木材加工和制浆造纸业的出口额下降到24%。

丰富的木材资源,使木材中提炼的木浆,成为造纸的主要原料,而芬兰的纸质,也因此优良。

相比以草浆为基料,木浆基料的纸质颜色自然,生态环保,利于保护眼睛。

大量优良的木浆纸张,是令木材稀缺国家所羡慕的。纸质的优良,某种程度上,使图书的品质更高,阅读体验更佳,这也影响着芬兰人的阅读习惯,使爱读书者更多。纸张翻阅间的体验,是电子产品无法相比的。

有研究数据显示,芬兰图书的销售量,每年超过2千万本。对只有500万人口的小国,这相当于平均每个芬兰人,包括儿童,每年购书4本。

图书常是芬兰人节日赠礼的首选,父母送孩子,好友间相送,都有着一份值得保存的特殊意义。

6

一种资源,只有很丰富,使用时才不会吝惜,像中国的茶叶。

茶叶之乡的中国,产量的丰富,让人们在选茶时,会将优质的茶叶用来喝,而将品质略低的,用作其他,如做成茶饼放在屋中,作除味剂,天然环保。

而西方国家,因茶原料的匮乏,茶叶多为进口,使他们没有“拣选”的条件,茶末、茶粒常是茶的主要形式。在中国喜欢喝散茶时,他们却不放过任何的边角料。

7

靠山吃山,坚果、蘑菇,是森林馈赠的食物,而野生蓝莓,则更是一种让芬兰人引以为豪的森林水果。

原生态的野生蓝莓,也叫森林蓝莓,多分布于北欧极地的原始森林,其中以芬兰产量最多。

地缘生长的要求限制,让野生蓝莓成为世界上唯一无法被人工种植的蓝莓品种。它能抵御-50 ℃的严寒,根部常年生长在永久冻土层中,营养价值极高。

每到夏秋季,芬兰人便会整家出动,带着专门工具,走进森林,采摘野生蓝莓。

他们将采摘的果实带回家后晒干,做成蓝莓酱、蓝莓汁、蓝莓干、蓝莓派、蓝莓蛋糕、蓝莓酒,存在地下室或冰冻箱内,供全年食用。

有着“浆果之王、蓝色贵族”之称的蓝莓,被世界粮农组织推荐为五大健康水果之一;而芬兰国家福利及健康研究所,也因此提倡每人每日食用野生蓝莓100克,特别是儿童。

蓝莓中花青素含量丰富,还有大量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对保护视力、提高记忆力,改善心脏功能、抗衰、防癌、保护肝脏功效显著。

常年食用蓝莓,使芬兰儿童的近视率远低于其他国家。而对视力有着极高要求飞行员,在护眼秘方中,各国都有类似的一条,即常年食用蓝莓。

每个芬兰人,都可以去采摘蓝莓,享受“人人都有的权利”。蓝莓也是每家餐桌上的必备,即便在冬天,没有新鲜的蓝莓可食,摊开一片面包,涂上蓝莓酱,泡上一杯咖啡,也一样开启了美好的一天。

采摘蓝莓

8

严寒夹着黑暗,大半年笼罩着芬兰,让这里的抑郁症人数,始终排在世界前列。

芬兰医学界一直在研究各种治愈疗法,而森林疗法,被认为是最天然持久的。

医院是治疗身体之地,人一旦生病,便会想到医院。几千年来,人们一直都在研究身体的治愈,而人的心理疾病,不像身体疾病,易于诊断,它很容易被忽视。

缺乏日照、缺乏维生素D,而引发的抑郁症,常年困扰着北欧人民,也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始终无法绕开的。

芬兰医学研究界发现,抑郁症患者用森林治疗法来治疗,症状会明显减轻。

美国研究者发现,焦虑烦躁、失眠健忘的“城市亚健康”者,在森林中住上一段时间,亚健康会明显改善。

而俄罗斯研究者发现,为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战争阴影的老兵做森林疗法,可以明显修复他们的某些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自森林的馈赠与治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