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财富自由之路》笔记2021-08-02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23、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绝大多数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有个玩笑话说:

所谓幸福就是自己的收入始终比妹夫的收入多20%——

关于“比较”,我在《把时间当朋友》里专门讨论过:

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很多时候,比较是一个坑——一个大坑。说得再干脆一点:比较是陷阱。所以,我们要想办法选择无需比较既可获得的快和和幸福。

有一个不幸的事实:所谓“成长”,从另外一个角度上面来看,就是不断把别人比下去的过程。如果把别人比下去了还好,若比不过,那就很痛苦了——“自己被比下去了”是很多人真切感受过的“不幸”。如果你在屡败屡战的道路上不断听到来自好心人的安慰,会不会觉得那简直是千刀万剐般的缓慢折磨?

在某个技能上死磕,确实是一个策略,而且不一定是一个不好的策略。不过,有没有别的策略呢?

借用几何术语,其实很容易理解:

1、在单个维度上,比的是长度;

2、在两个维度上,比的是面积;

3、在三个维度上,比的是体积;

在任何一个维度上,都只能有一个人是“第一”,也只能有少数人“名列前茅”,而剩下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落后”的。想明白这一点之后,你就不会觉得这个事实有什么残忍的了,因为还有更残忍的:在很多时候,即便当了第一又怎样?

为什么李宁和郎平最终看起来(事实上也可能是)更为成功呢?——不仅从商业角度看。也许有很多种解释,但结合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内容,一下的解释应该更能站得住脚:

他们都在自己曾今做得最好的领域之外,开拓了一个甚至多个维度。

假设在单个维度上做的最好的取值是100。在1个维度上,最高值是100,在2个维度上,哪怕分别只取值50,“面积”也已经2500了;若在3个维度上分别取值50,那“体积”是多少?12500.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学老师经常在学生们毕业许多年之后感慨:

最终真正有出息的,大都是当年成绩一般的。。。。。。

他们只所以这样感慨,是因为“没想到”;而他们之所以“没想到”,就是因为当初竟然不知道人生除了在校考试成绩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维度。

千万不要把我写成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因为我真的不是。

年龄越大越明白,下时候参加个比赛、获个奖之类的根本没用——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吗?

不过,多维度竞争这个策略,我确实使用了很多年,而且越来越擅长这么做。

不过,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办。他们都是单维度竞争的——比英语专业。而我呢?专业上比他们差一点,只能从多个维度展示我的价值:

1、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其实不一定代表水平)。

2、用大量的统筹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效率。

3、用各种心理学研究成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史蒂夫乔布斯的成功也是这种策略的好实例。当早期的极客们痴迷于各种技术参数时,史蒂夫乔布斯凭直觉给个人电脑加上了一个别人没有甚至也不可能有的维度:艺术设计。时间越久,这个维度带来的合成竞争力就越大。

“跨界”是这几年才流行起来的词汇。事实上,所有的跨界者最终都会不由自主地深谙此种道理:

每次跨界,都会给自己拓展一个新的维度。

一旦跨界积累成功,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只可能是几何级数级别的,而绝对不可能是“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简单。这种策略,若知道就很简单、很自然,若不知道就“百思不得其解”——每天苦恼:“问题在哪儿呢?差距咋就那么大呢?(之前有过其它解释,你还记得吗?)”

仔细想想就能明白: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肯跨出所谓“舒适区”,只不过是不知道还有“多维度打造竞争力”这样的策略——如果根本不知道这个策略,当然就不会知道他的好处,所以才那样待着。如果真的有什么“舒适区”存在,对我这种善于用此类策略的人来说,不跨出去还不舒服呢!谁拦着我不让我跨,我跟谁急。。。。。。

所以,我这种人,看到跨界的机会绝对要一把抓住,不能错过。至于那些冷嘲热讽嘛,就像刮风、下雨一样,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必挂怀。

不过,这个简单的方法论,有一个很重要的窍门:你要在至少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

你可以这样理解:凡事都有成本。这就好像你在赚钱的时候,“生活必要开支”是你的成本,如果你赚到的钱低于这个数值,那么你在赚钱技能上的得分就是负分,可以“滚粗”了。

因此,处处平庸肯定是不行的——不求处处突出,但起码要在一个或者多个维度上处于相当优异的位置,在这样的时候,多维度的意义就开始以几何数增长了。

在多维度竞争的过程中,如果你在每个维度上的水平都超过了及格线(超过了这个维度里60%的人),那就很了不起了。知识改变命运,思考当然也会改变命运——这绝对不是空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财富自由之路》笔记2021-08-02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