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晚风暮雨
宋朝实行文、武科举并行制度,以选拔各自领域内的优秀人才,文武之间本来泾渭分明、互不影响,但北宋初期,却有一批读书人因为抗击辽国入侵,在战场上建有战功而被皇帝破格录取为文科进士,这在偃武修文的宋朝,确实非同寻常,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当属河北举人张存。
张存,字诚之,是河北路冀州人,曾中举人,于宋真宗宋真宗咸平年间,因守城有功而被朝廷录取为进士,宋朝破格录取未经礼部会试或者会试成绩不合格者为进士,并非朝廷定制,而是在特殊时期、特殊地区采取的权宜之计。
享受朝廷特殊照顾政策的地区,主要为河北路,此外,京东路有几个州也可享受同等政策。
宋朝对河北路的举人给予关照,并不是皇帝心血来潮、异想天开之举,而是笼络河北人心一种手段!
宋朝初期,宋辽两国之间战争不断,宋朝自太宗雍熙北伐失败后,从主动进攻转入被动防御,而辽国则掌握战场主动权,屡次兴兵南侵。
河北路与辽国接壤,每次辽军南侵,河北路都不可避免的遭受战火摧残,河北路在宋太宗至道三年,统一规划政区时,成为全国十五路之一,宋仁宗庆历年间,河北路被划分为东、西两路,后又合并为一路,熙宁时期再度分为两路。
在长达数十年的宋辽战争中,河北路多地屡遭兵火荼毒,而河北为燕赵故地,自古以来多慷慨悲歌的豪杰侠士,因此无论士兵平民,在辽军入侵时,皆投身于抗击敌人的战斗,读书人自然也不例外。
河北屡遭战火,读书人的教育和学习受到极大影响,参加科举考试,成绩往往不够理想,而朝廷也注意到战争影响河北考生成绩这一事实,对河北考生进行政策上的特殊照顾。
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除了正常的科举录取外,宋真宗又亲自考试了河北和京东几个州的举582人,一共录取进士13人,诸科354人及第、同出身(1),另有落第和愿试武艺及量才录用者500余人,朝廷除了赐给回家路费,还给予他们“免解”(即可以不经解试直接参加礼部考试)的资格,“悉赐装钱慰遣之,命礼部叙为一举(2)”。
同时宋真宗还承诺河北举人:如果将来能够再次打退辽国入侵,朝廷还会赐予官职进行嘉奖,“若能捍寇,即赏以官秩序(3)”。
第二年,宋真宗又下诏,给予河北路和京东路遭辽国入侵几个州的举人“免解”的资格,“诏淄、青、齐州及河北经蕃寇蹂践处,贡举人许免取解(4)”。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秋天,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20万辽军精锐南侵,辽军这次南侵,虽然声势浩大,但在河北多地,却连连受挫,尤其是历时半个月的瀛洲(今河北河间)之战,辽军更是损失数万兵马,元气大伤,萧太后不得不放弃攻城,绕过宋军固守的城池,一路南下,直扑澶州(今河南濮阳)。
宋真宗也在寇准的督促下,御驾亲征,最终,双方在宋朝降将王继忠的牵线搭桥之下,签订了“澶渊之盟”,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状态。
这一次的辽军南侵,河北诸州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大量杀伤了辽军有生力量,并且在辽军南下后,依然坚守城池,使辽军的后路有随时被切断的威胁,这就促使辽国在签订“澶渊之盟”时做出了较大的让步,宋朝才得以取得和辽国平等的政治地位。
鉴于河北路出力甚大,作为回报,宋真宗在景德二年下诏,允许所有参与去年守城战斗的举人,即使礼部考试不合格,也可以参加殿试,即使没有参加过战斗,但在瀛洲之战出过力的举人,也同样可以参加殿试,“诏礼部贡院别试河北贡举人,其曾援城者,进士虽不合格,特许奏名。诸科例进二场至三场者,许终场。五举及经御试并年五十者,并以名闻。虽不更城守,应七举、年六十及瀛州有劳效者,亦如之。(5)”
按照宋朝的科举制度,礼部考试落榜,是没资格参加殿试的,但宋真宗这次破例允许河北举人在被礼部考试淘汰后,依然可以参加殿试。
除了进士科,其他科举科目考试也是只要有一场考试成绩不合格,就没资格继续参加后续的考试,宋真宗同样允许参加诸科考试的河北举人,凡是考过了两、三场的,即使后面的某场考试不合格,也可以全部考完。
有过五次发解,参加过殿试,且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河北举人,只要将名单上报朝廷,就能得到特殊照顾。
没有参加过守城战斗,但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举人,也可以享受朝廷的照顾。
这一年,宋真宗在崇政殿亲自主持殿试,历时七天,录取河北进士96人,诸科698人,特奏名推恩者662人,共计录取1456人(6),而同年,除了河北路外,全北宋王朝一共录取进士357人,诸科570人,特奏名推恩者75人,共计1002人(7),也就是说,河北一路录取的总数比其他各路的总和还多了454人!
张存就是在辽军围城时,登上城桓,参加了守城的战斗,所以在景德二年被朝廷录取为进士,故《宋史·张存传》称张存“举进士”。
虽然朝廷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大量录取河北士子,同样引起其他诸路士子的嫉妒和不满,于是,某位士子作诗道:“张存解放旋风炮,任弁能烧猛火油(8)”,讽刺张存是凭借操作“旋风炮”打仗才成为进士,并非依靠真才实学。
旋风炮是北宋军队装备的武器,“凡一炮,五十人拽,一人定放,五十步外,石重三斤半(9)”,是一款杀伤力巨大的守城利器,任弁则是人名,也因守城战功被录取为进士,后来官至屯田员外郎,知要州卒。(10)
河北士子被朝廷照顾,大量录用,质量难免参差不齐,既有德才兼备之人,也有无德无才之徒。张存就属于德才兼备之人,那位作诗士子出于酸葡萄心理的讽刺并不客观。
天禧年间,宋真宗下诏要求铨司以身言书判选拔官员,一共录取了两个,张存就是其中之一,“诏铨司以身言书判取士,才得二人,存预其选(11)”,可见,张存的才学确实非同小可。
张存担任大名府朝城县令时,寇准是大名知府,对他非常赏识,“异待之”,寇准是北宋一代名相,慧眼识人,能得到他的器重,可见张存确有过人之处。
除了才学、政务能力,张存为人同样正直不阿,从为蒙冤的将领刘平辩白一事就能看出其品格高尚。
宋仁宗时期,张存出任陕西都转运使,当时,正是宋朝和西夏战争期间,三川口之战,宋军后军都监黄德和胆小如鼠、贪生怕死,率先带领部下逃走,导致宋军大败,宋军名将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副总管刘平战死。
逃走的黄德和恶人先告状,将战败的责任全部推给刘平,黄德和是皇帝内侍,“众莫敢言,张存独处而明之(12)”,正是由于张存的仗义执言,揭露事情真相,朝廷才派文彦博调查此事,最终,刘平得以昭雪,黄德和被处死。
张存后来担任权知开封府,以吏部侍郎致仕,去世时八十八岁,谥号“恭安”。
引用资料:
(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七
(2)《宋史》·卷一百五十五
(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七
(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九
(5)《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
(6)同上
(7)《续资治通鉴》·卷二十五
(8)《诗话总龟》卷三十七、《青箱杂记》卷八
(9)《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二
(10)《青箱杂记》·卷八
(11)《宋史》·卷三百二十
(12)同上
版权声明:本文为【指缝间的历史】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