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线上教学

      自从新冠以来,诞生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线上教学。她似乎像高科技时代送给学校的一个魔法师,好像这个无所不能的魔法师会弥补因疫情造成的任何学业损失,年老年少的老师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学会这门手艺,隔着冷酷的电子屏,千方百计使尽浑身解数,吸引屏幕那边千姿百态的娃娃们,结果呢,老师们喊冤,学生们叫苦,家长们抱怨。

      针对线上教学这一新事物,反思如下:

        一、改变“一厢情愿的教与学”为“你求我应的双赢”。

      线上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一厢情愿地定位目标,设计教法学法,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们也是一厢情愿地配合老师完成了一节又一节的耳边聒噪,从早至晚,你方唱罢我登场,忙地不亦乐乎,再加上时空限时测,老师们穷尽所能。可是效果到底咋样,你知我知大家知,不愿说而已。教学是什么?课堂是什么?她是奇思妙想的碰撞,是心灵感应的沟通,是情景创设的启发,是质疑探究的互动,是合作交流的共享,是妙笔生花的感动,是突发奇想的升华,更是一束鼓励的目光,是一双暖手的轻抚,一个轻轻的拥抱,一句倾诉的话语,一行感动的泪水……,而这些在时空的课堂里又能找到多少呢?

        既然效果甚微,我们老师是不是可以尝试不唱独角戏,学习的主体既然是学生,为什么不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成为屏幕的主人,提前做好预习学案发给孩子们,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自学,自主解决问题,甚至给他们编成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开展他们自己的视频会议、在线课堂、直播等学习方式,并让他们收集学案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钉钉平台课前反馈给老师,让老师们针对共性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等到上课时间,老师只是一本活字典,一台小爱点播器,孩子们既然脑子里装着问题,就不会揣着糊涂装明白,他们会积极地发问疑惑点、难点,这时老师的精准答疑一定会像及时雨滋润干田,会让他们收获满满。为了增加课堂效度,老师们也可以有预判性地在课前录制微课,有效完成线上难点突破,然后进行巩固训练,目标评估。这样角色转换的实施,是不是比一厢情愿的效果会好一点,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什么是难点,学生最有发言权,针对孩子们的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完成目标,提高评估系数。

        二、线上学习,家长负责。

      孩子是学校的,是社会的,更是家长的,并将永远是家长的。线上学习期间,老师们只负责技术活,父母必须提高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即使再忙,也要抽空陪伴、监督、检查。孩子们都像猫一样精明,你松绑他就结绳,你放任他就上天。千万不要相信你的孩子会抵制手机、电脑里眼花缭乱、惊险刺激的各种节目的诱惑,在你相信之前先问问自己能不能过上半天“手无手机”的日子。没有父母的监督,孩子们的课堂可能是这样的,电脑上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课,孩子眼前的手机正上演:柯南、魔兽世界、QQ聊天、电子小说、甚至两性秘密……。到底他们学到了什么,鬼才知道。

      课堂上知识的空缺到不可怕,可怕的是疫情防控在家造就了一批问题少年,疫情也许会影响很多行业的收入,但却促生了电脑、手机的火爆市场,家家户户,只要有在校的孩子,就得标配手机、电脑。可是,又有几个父母会游刃有余地控制孩子的手机呢?大批不自觉的孩子不但课堂上玩,课下玩,甚至和父母捉迷藏熬夜玩半夜,玩得是天昏地暗,不能自拔,更严重的孩子们不知道他们进入了哪些网站,收到了什么蛊惑,出现严重抑郁,开学后坐不到教室,白天焦虑不安,晚上成宿睡不着觉,神情恍惚,思想幻觉,甚至出现自残行为,个别女孩子两只胳膊划着密密麻麻的红色刀痕,问她疼不疼,竟然说没感觉,太可怕了。往往到这个时候,父母才着急了,是真得着急,见过好几位这样的父母,眼含泪水,束手无策,到校找老师帮忙,放弃工作陪读,找医生求助……,可是一切都晚了,此时只能领孩子回家治病疗伤、休学,父母耽误了挣钱养家,更误了孩子的学业与健康成长。每每看到伤心的家长领着无助的孩子回家,都会感慨颇多,如果不是家长的不管不问,如果不是对孩子的过度放纵,如果能抽出时间多一点儿监督与陪伴,如果能严格管理手机,也许就不会造成如今的恶果。可是,哪有那么多如果?手机是把双刃剑,它能方便生活,也能毁了生活,尤其是对于没有自制力的孩子们。所以,线上学习,父母一定要负起责任,不找借口,不找理由,陪伴孩子,避免后悔,因为,孩子永远是你们的。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线上教学最能培养和检测孩子的自律观念和能力,同时也会折射出家长的“生育和教育观”,那些自律性强的孩子和那些负责任的家长,一定会在疫情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品尝到甜蜜果实的味道。

        疫情无情又有情,它就像一本活的教科书,教孩子,教老师,教父母,教所有人共同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思线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