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舟记》:择一事,终一生,伟大而弥久。

在阅读本书之前,一直以来都没有意识到辞典的重要性,认为打开手机就可以轻而易举得查到一切,辞典好像很少有人使用。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编撰辞典背后的故事。

书的封面

这是一本关于出版社一群人的故事。书中主要描述了几个人物,退休编辑荒木和新人编辑马缔,笔耕不辍的松本老师,可爱的房东阿竹婆婆,温柔坚毅的香具矢以及从时尚杂志转行的岸边绿。为了编写大渡海辞典,这群人经历十五年的时间,经历人员更迭与死亡的考验,经历出版社的考验,他们靠着对辞典的信念坚持了下来,最终编写出他们理想的大渡海。


性格孤僻,与普通人的兴趣爱好格格不人,只对文字与细节有着强迫症,对书本有着强大而固执的爱,这就是宅男马缔光也。故事细节也主要集中在马缔身上,从他的视角,跟着一个职场新人在编撰词典的道路上艰难前进,看十五年间,新的词语不断产生,旧的词语被淘汰,一些词语在其生命周期里发生了语义的改变,与时俱进的《大渡海》正是对这一切的记录与见证。这当然不是有史以来编纂一部书所用的最长时间,但因为这部书是站在功利与虚名对立面的字典,是这个快消时代里匆忙不得的一份事业,是玄武书房里这一些人一生认真做好一件事的坚持, 当人们最终看见这本《大渡海》,就有了感动、理解和尊重。本书没有一个负面人物,没有一般意义上的高潮,唯一的遗憾大概就是松本先生最后生病去世,没能等到《大渡海》正式出版的一天,但书中也用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弥补了这一遗憾。可以说,这本将理想化做到了十足,每一个人尽心尽力投人到字典的编纂中,也都因为认真和坚持有所收获。

编撰辞典为《编舟记》的缘由

有趣的是,现实中的事件与虛构的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几年前的一则报道曾引起人们的感慨:一位年近八十的老教授车洪才花费36年时间,完成了200余万字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编纂工作。这本字典交付商务印书馆的时候,编纂者中的一位老先生已经去世,除了车洪才和另一位也曾参与其中的老先生,已经没人还记得三十余年前的这项国家任务了。而这部关于阿富汗官方语言的辞典在多年无人过问,国内此语种少有人学习的情况下,仍旧得以完成,靠的也是几位老先生数十年不动的初心与坚持。现实与故事的巧合,难免让人感叹,所谓吾道不孤,大概就是如此了。

书中对于“业”的解释

也许,这世上的许多事就是这样,坚持看似艰难而无用的,却正是伟大而弥久的。长长的来路与归途,茫茫的语言同文字,我们都是不停步的旅人,需要编舟以渡。

你可能感兴趣的:(《编舟记》:择一事,终一生,伟大而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