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3

第二十一条

  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冯延巳《上行杯》“落梅著雨消残粉,云重烟轻寒食近。罗幕遮香,柳外秋千出画墙。      春山颠倒钗横凤,飞絮入帘春睡重。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

  欧阳修“绿杨楼外出秋千”的确工整,感觉工整得像诗句,像一层砌得特别规整的小墙,做得严谨,精致漂亮。相对来说,冯延巳的“柳外秋千出画墙”,感觉像散文的句子,有种轻快活泼的味道。

第二十二条

    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永叔一生 似专学此种。

    梅尧臣《苏幕遮》“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庚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感觉这首词充满烟雾迷蒙的朦胧美。不明白“露堤平”的“平”写什么,是岸堤平坦吗?平坦的岸堤绵延伸向远方,“平”就有一种质朴的美,就像香菱学诗时说“大漠如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感觉这里的“平”也有这样的味道。看到“平”,还会想到春水上涨,将要与堤岸齐平。“露”,不写小草,却让人想到小草叶子上顶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在一片烟雾迷蒙中,远处的房屋若隐若现。不知道写萋萋青草,为什么要用一个“乱”字,“乱碧萋萋”是雨后小草东倒西弯,一片狼藉吗?喜欢“雨后江天晓”的意境。“晓雾将歇”时刻,雨停了,雨后江面更辽阔,浩瀚水面,水波荡漾,闪烁着片片光亮,纵目远望,水天相接。感觉这句描写的景象非常开阔。

“接长亭,迷远道”,有点化静为动的味道,小草好像是活动着的,向前蔓延着,蔓延着,连接起一座座长亭,弥漫着远方的道路。“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接长亭,迷远道”,不著离情,点染足了浓浓的离愁。“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清丽自然又意蕴丰富。语言若“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梨花落尽,春天就逝去了,“无可奈何花落去”,“送春春去几时回”,是多么令人伤感无奈。夕阳西斜,洒下最后一抹余晖,满地柔和的微黄,给人最后的慰藉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这暮色霭霭中,小草颜色更凝重了,好像要和夕阳一同逝去光华。

对比上阕,“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晓“年最少”“嫩”,从“晓雾将歇”到“夕日欲颓”,从“嫩色宜相照”到“翠色和烟老”,流逝的也许不仅仅是一天的光阴。

    感觉梅尧臣写得挺清丽自然,但是细品,伤感毫不浅淡呵。这是不是体现了梅尧臣平淡含蓄的作品主张?

  刘融斋说秦观一生专学梅尧臣这种“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是说梅尧臣这种平淡含蓄的风格吗?不过看秦观的词,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自在风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感觉秦观更善于把缥缈不可把握无形的感情写得具体可感。用现在的说法,秦观善于直接抒情,梅尧臣则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感情流露与景物描写融合无痕。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