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 写给中学生18堂国学修身课》第一课读后感

开篇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使我不禁想到了中国古代的三个著名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刑天战帝,这不恰恰的体现出来中华文化隐含在深处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吗?精卫用它小小的身体也要填平沧海,刑天挥舞斧盾,誓与天帝血战到底。这样坚毅意志都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

出自《周易·乾卦·象传》的爻辞: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自强不息的龙逐渐成长、时刻警惕、奋发进取的过程。更体现出儒家传统的刚健有为。

乾卦的爻辞使我联想到了孔子的《论语》

中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这不同于老庄的“知其不可而不为”因为孔子深知天下无道才需要自己,孔子身处春秋末期,其时礼崩乐坏,他一生为克己复礼周游列国,奔走呼号,即使总是碰壁甚至落入绝境,他依然在讲诵诗礼,弦歌不绝。这不正是开篇所提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吗?

  孟子作为儒学的后人,也继承了孔子刚健有为的思想品质,其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他不同于当时的绝大多数人,他在战乱纷争中提出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观点。孟子身上充满了浩然之气,即天地间的正气,刚健有为之气,自强不息之气。一直在鼓励人们勇往直前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使数倍中华优秀儿女不怕磨砺,勇往直前。司马迁被阉后受尽屈辱,却忍辱负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考察风俗,采集传说,用十多年的时间终于著成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编撰的第一版《国榷》虽然为小偷所盗,他也抛开打击和痛苦,重新编撰了新的《国榷》,这便是自强不息的结果。文人的自强不息在于此,更有革命者的自强不息,戊戌六君子中的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本可以逃过一劫却依旧选择用自己的鲜血来唤醒国人封建迷信的心智,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英勇就义,他用自己的生命对自强不息做了一个生动的诠释。

古今同他们一样自强不息的人数不胜数,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们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思想,以及行为基础。我想这便是第一课国学修身课的主旨吧。既然把自强不息放到第一课,也便证明了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对修身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只有自强不息才有后面的一系列修身后续。

“胜人者有利,自胜者强。”作为21世纪的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就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明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智慧 写给中学生18堂国学修身课》第一课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