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印象

西安的印象,你要先从西安的街道开始,这是我们每到一个城市最先接触到的。古都西安的城墙,是明代修建的,也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完整的城墙。城墙上有城楼,箭楼。城圈内以钟楼为中心,以东,西,南,北大街为轴线,向四面辐射。相对应的有数条呈井字型街道互联互通。每一条街道,都有一个记载着大唐盛世曾经辉煌的名字。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韵味。以钟鼓楼附近街道为例,就有书院门,贡院门,端履门,后宰门,校场门、粉巷,涝巷,琉璃巷,铜锣巷,曹家巷,孟家巷,大学习巷,竹笆市,东羊市,西羊市,骡马市,大差市,鸡市拐,炭市街,甜水井,咸水井,五味十字,麻家十字,大麦市街,湘子庙街,庙后街,报恩寺街等,等数不胜数。这些富有都城趣味的街名,深深地印证着历史的痕迹。

西安由于历史沿革而来的古巷,遍布整个城市街区。在这些古巷里,有很多香飘千年依然经久不散的美食小吃店,和名胜古迹相得益彰。饮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文化。古书上说张翰“见秋风起乃思莼鲈”,终于辞官不做。由此可见,美食对于人们的诱惑之深刻。看美景,品美食也是旅行的精髓。

说到小吃不能不提西大街,这里是回族聚居区。从古至今都是古城一条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唐朝时,这条大街离皇内宫很近,被称为第四横街。南边有承天门,又被称为承天大街,北面设有尚书省,管辖百官,再往西走,就是藩台衙门,掌管银库的藩库,也就是现代的中央银行。靠近西门,有骅骝马坊,饲养着良驹骏马。到了明朝,洪武年修建了城墙,形成了四方城,


西大街从钟鼓楼开始向西延伸,钟楼对面有德发长饺子馆,味道不错。在正街上,出名的是同盛祥泡馍馆,我在八十年代初退伍回到西安,家人带我到这家老字号吃羊肉泡馍,那些什么口汤,单子,水围城的说辞我都不懂。也不太会掰馍,吃羊肉泡馍是有讲究的,是不是老吃家,就看掰的馍块大小是否均匀。那个时候的煮馍师傅,会根据你的掰馍手法,添加多少老汤,泡馍味道大有不同。我因为不常去,结果泡馍端出来肉块倒是不少,味道可是差远了,再看看人家碗里,薄薄的一片肉盖碗口泡馍上,肉烂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再调上辣椒酱,香菜,辣香爽口。羊肉泡馍食后再饮一小碗高汤,更觉余香满口,回味悠长,吃的时候配一碟特制的糖蒜,喝一瓶冰峰汽水,口感清爽,感觉更好。在西安小吃中,光泡馍的种类的名吃就有十几种,有牛羊肉泡馍,水盆羊肉泡馍,水盆大肉泡馍,葫芦头泡馍,羊血泡馍,小炒泡馍,三鲜泡馍,豆花泡馍,麻食泡馍等等。

以钟楼为轴线往西走,就是与钟楼遥相呼应的鼓楼,也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长安八景的晨钟暮鼓,就是由此而来。鼓楼历史久远,明洪年间建的,楼上一块大匾“文武圣地”,这里有一条贯穿南北,一纵两横的回民饮食街,烤肉,炒米,砂锅,灌汤包,粉蒸肉,小酥肉,麻酱凉皮,酸汤水饺,还有甑糕、蜂蜜粽子,桂花凉糕,八宝稀饭,豌豆糕,柿子饼等等数不胜数,吃货们走着看着吃着,临走带上一只稀糊烂烧鸡,几斤腊牛羊肉,几包炒货,清真点心,不亦乐乎。到了晚上,更是灯火辉煌,人影倬倬,熙熙攘攘。那叫一个热闹。尤其是尔德节,古尔邦节的时候,都要去凑个热闹。

鼓楼十字南边是竹笆市,过去是卖各种竹器的一条街,日常用品应有尽有。那里有一家古旧书店,我早年经常光顾,当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只是看得多,买的少,现在想想真是后悔,如果当时买一些古籍善本,到现在那就收藏价值了。每到星期天,我都要去转一下,一般都是早上去,那里有一家老字号樊记肉夹馍,历史悠久,要一个肉夹馍,一碗粉丝汤,热乎乎的,吃饱喝足了。然后去古旧书店看书。到了中午,去一家红肉煮馍的馆子,或者去南院门的老字号春发生葫芦头泡馍馆吃一碗葫芦头泡馍。


葫芦头泡馍是西安特有的风味小吃,它和羊肉泡馍有相似的地方,都是要掰馍,但主要原料不是牛羊肉,而是猪大肠。猪肚头、肥肠去腥臊后加佐料煮成汤,再用汤煮馍而成。其汤酽味浓、鲜香适口,具有浓郁味醇,鲜香滑嫩,肥而不腻,老幼皆宜的特点。葫芦头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唐代。相传唐高宗龙朔元年,有一胡某在朱雀大街开设了一家“杂羔店”,专卖猪杂碎。一天,药圣孙思邈路过此处,入店吃了一碗“煎白肠”,觉得肠子腥味大,油腻重,询及店家,知制作不得法,当即给店主开了一个八珍汤(八种调料)的方子,让其如法泡制,果然肠肥而不腥,汤油而不腻,味道十分鲜美,从此顾客盈门。店主为感谢药圣的指点,便在店门首悬一药葫芦以示纪念,并将所卖食品取名“葫芦头”。这“葫芦头”的名称来历还有一说,即指猪大肠与猪肚相连接处的一段,油脂丰满,形状很像葫芦,故以此为名。

到了清末,西安街头又有不少经营猪肚肠的“猪杂羔”店。1923年原猪肉店的小掌柜何乐义也挑担经营起猪杂羔来,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他在唐代“葫芦头”的基础上锐意改进,在大肠头中又配以猪肚、白肉、鸡肉、骨头汤等精工细作,烹制成的肚、肠绵烂、肥嫩鲜美,调味以麻辣为主,肥而不腻,清爽利口,生意十分兴隆。1931年他在西安广济街开设一爿专营葫芦头泖馍的小店,当时一位山西籍的美食家取杜甫《春夜喜雨》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之意,给这家小店取名“春发生”,从此“春发生”葫芦头济馍馆便成了誉满大西北的名店。

吃完葫芦头泡馍,沿着南院门向西转古巷,这里的古巷四通八达,一直转到西门,再折返回来,下午到省图书馆借书,那是一处闹市里唯一的僻净地方,临街的院中芳花异草,阅览厅古朴素雅,甚是幽静。记得八十年代,省图书馆办借书证要各种证明,我是没有资格借书的,好在有同学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帮忙办了借书证。这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看书,临走时再借上两本书。出了图书馆,再到城隍庙去逛逛,当时西大街最热闹的地方当属城隍庙了。这里有各种生活用品,是一个小商品城,针头线脑,日常用品应有尽有,规格齐备。从这是一直通到后台,也就是如今的庙后街。

转到桥梓口,天色已晚,到知名的“大麻子”鸡丝馄饨馆,吃一碗馄饨。大麻子地处回坊街口,黑牌匾上赫赫书写着“王大麻子馄饨”,他家的鸡丝馄饨汤味浓郁,皮薄馅多,汤是鸡汤调制而成,一笼包子,吃得满口香。这是我记忆里吃过的最有味道的馄饨。其实,有时候美食不一定是山珍海味。

沿着桥梓口的老巷子,一直走到西仓,这里是西安最大的花鸟鱼虫市场,每逢集市的日子,整个巷子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走着走着就到了莲湖公园,当时的莲湖公园是西安古城为数不多的公园,园内郁郁葱葱的树林,围绕着一池不大不小的莲湖,每到秋季,满池的荷花婀娜多姿,美不胜收。这是一座很有建筑风格的公园。我喜欢在湖畔的石凳上坐坐,晚风习习,荷香淡淡扑面而来,听着那些凑在一起自娱自乐的老人们,唱一曲陕西老腔,心情怡然自得。

如今的西安,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是现代化的大都市了,再也看不到从前的模样了,但西安老城的底蕴面貌始终未变。记得有一位诗人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因为我是在古城西安长大的,这里留给我的印记是不能忘却的,这里有我永远值得怀念的古城旧貌。今天的西安,依然以她丰富的历史遗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