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我中了很合算的“彩票”!

文/李配酝

“每看完一本书,就写一篇读书文章,不然一定不读新书。”

这个规矩,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给自己立下的。

前期,我尽量做到了每读完一本书就输出一些读书笔记,但随着要兼顾的事情越来越多,加上想看的书很多但来不及输出笔记,今年以来,我大部分读完的书,都没有输出读书文章,即使输出的那些文章,因为是为了给出版社写书评,我写得不走心,所以写完也当自己从来没写过。

不按照自己定的规矩去做事,这是一件很令人懊恼的事,曾有一段时间,我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还因此把读完书不写书评的举动称为“拙劣行为”。

不过,今天看完《一分钟超强读书法》这本书,忽然释然了。


这本书是日本作家石井贵士所著,全系列销量150万册,2009年日本年度畅销书。

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有写书评的时间,不如读下一本书。

啊?很多书籍不是教我们理解一本书最好的方法是读完书后输出读书文章吗?其中最普遍的一个办法就是写书评啊。

这书怎么叫我们不要写书评呢?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对书充满了好奇,我的探知欲望让我不得不往下一睹为快。

于是看到作者说:“读书不是为了去评论,而是为了去行动。

作者的意思是说:读书,评论不是目的,行动才是,一本书读到最后,自己有行动灵感并去实践了,这个获得,一定比看了书后去写书评更有意义。

比如我前几天看《高分读书法》,看完之后我没有写书评,但依然觉得很有收获。

原因是:

第一,书中提到很多怎样阅读的方法,每个方法都说得很细很精,读者一看就一目了然。

比如作者在提到利用装帧阅读法来为读一本书提前准备时,教给读者的方法是让大家先去看书名,根据书名大胆猜测书籍要给我们讲的是什么内容,并将自己的猜测写下来,之后,继续看作者简介、书腰封上的介绍等等信息,并在每条信息之后都做笔记。

最后,带着这些信息,去目录中找到相应章节进行标记,之后,根据这些东西,做一张读前的“书籍地图”。


我用这个方法阅读了《做自己擅长的事?还是自己喜欢的》,不得不说,非常有用。

因为在用这个方法阅读之前,这本书,我已经看到第5章了,但脑子一片混乱,不明白书籍最终要给读者说明的是什么问题。

后来借助《高分读书法》中提到的装帧阅读法,我把书籍外包装上的内容都梳理了一遍,在写下信息和笔记的时候,书籍要讲的内容,我大概有了轮廓,这样一来,我在阅读过程中,做到了有的放矢,不仅读得快,还能抓住书籍重点。

这个方法,我用来实践阅读《波士顿咨询工作法》这本书同样有用。

这让我阅读阅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实践+获得的过程,让我在看完《高分读书法》这本书后,即使没写书评,我也觉得自己得到了很多。

读书,之后有获得感,这才是读书的意义,而不是读完书后,必须输出一篇读书文章才算,而输出读书文章,其实也是为了倒逼自己理解阅读的书籍,最终落脚点还是为了让自己获得。


那么,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当在一本书中有获得,写不写书评,其实都不重要,因为书评只是形式,获得才是结果。

只不过,这个感觉,因为得不到印证,我还是有一丝丝焦虑。

直到今天花半个多小时看完《1分钟超强读书法》,我终于释怀。

这让我想到,之前听樊登老师讲书,听了很多,但我都没做笔记。

在我以往的观念里,读书或听书后不做笔记,是白读或白听。

所以,曾有一段时间,我因为听了很多书但没做笔记不高兴。

但是,后来,我在写东西时,大脑里会不自觉地冒出很多我听过的书籍内容,这时候我才知道,其实有些东西,即使你没做笔记,它一旦在你脑海出现过,就会留下痕迹,当有一天你想用的时候,还是可以调用的。

如果,当时我花很多时间去写读书文章,但是没有花时间去听大量的书籍,那么就算读书文章写得再好,书籍量不够,我写东西时,很多相关的案例我依然想不出来,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所以,我开始意识到,我们真的需要客观看待写书评这件事,有些书,看完之后,实在不想写或没时间写,都无所谓的,只要能在不写书评的这段时间里继续下一本书的阅读,并因此获得,这才是重点。

《1分钟超强读书法》这本书说:书,以20本中1本的概率,能够赢得改变人生的这个奖品,可以说是非常合算的“彩票”了!

我拍腿大叫:啊哈,对啊对啊,比如看完《1分钟超强读书法》这本书,我对写书评这事释怀了,这不就是很合算的“彩票”吗?

2022年6月21日

作者:李配酝,弘丹写作合伙人,多平台上稿作者,不等不靠不争抢,只与文字共清欢。

该文同步发布于微信公众号《配酝书桌》,原始ID: gh_68816fc59ba5 。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完这本书,我中了很合算的“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