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一个还在努力的我们,都能看清这些问题

1
最近,我在帮老师汇总考研调剂同学的信息。这些刚刚经历了又一次大考的同学,几家欢喜几家愁。

更令人发愁的是那些看似容易,却漏洞百出的地方。

老师在群里上传了一份Excel表格,需要有意向的同学填写,而我负责汇总同学发给我的表格。

汇总的过程用,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有的生源地那一栏空白,有的改变了原来表格的项目,有的存在明显的错别字。

而他们在最后一栏"其他技能"中,填写着"熟练使用office",还有熟练掌握某某工具等。

不要觉得大学期间用过某某软件,做过一些文档和表格,经历过一些事情,就觉得自己轻车熟路。

往往是经历过的事情,更让人放松警惕,出一些意料之外的失误。

每个人要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虚心地去接受一切。

整理信息,更让人头疼的是,一大批同学没有改原文件的名字,就直接发给我,我需要为他们一个一个重命名,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

每天都有同学私信问我,怎样能给老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每天也有同学询问在群公告里写的明明白白的问题。

更有甚者,群里刚统一回答完一个问题,过一会仍然有私信来问。

认识到无知的自己,同时更要勇敢积极的自己找答案,拥抱广袤无垠的已知世界。

考研调剂群里,层出不穷的小问题,放在任何群里,在任意一个小团体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体现着。

而这,恰恰是人与人拉开差距的地方。

图片发自App

2

说到考研,是每个大学生不可回避的问题。学弟学妹也总问我要不要考研。

我告诉他从两个角度思考:学习的元认知、考研≠继续学习。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

年轻的时候要花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想明白"学习"两个字,而不是盲目、茫然、忙碌的选择考研或找工作。

不要让最宝贵的那几年,白驹过隙,虚度光阴。

不论毕业选择哪条路,走在路上,此生是永不停歇的学习,而学习不是我们最根本的目的。

那最根本目的是什么?是要把到手的一件事情做好。一个人的价值及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他能不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做好不同的事,需要不同的知识。知识是我们的中介、工具和素材。

而考研≠继续学习,学习也不是一直待在学校里。

在学校集中学习的那段时间,就是要战略高度审视一切,从一定的宽度容纳一切,从一定的深度思考一切。

走出校园,要用实践知识不断的去刷新之前的认知,不断的修正。

我想,如果想清楚这两个问题,在面临大学出路的时候,会有很多筹码去支撑你的选择。

3

去年开始,各大高校又开始新一轮的评比,一个新的名称诞生了——“双一流”。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又成为了衡量一个大学实力的标杆,也成为了莘莘学子关注的热点。

我们又是否思考过自身的"双一流"?

我自己认为,自身的双一流是:一流的教育资源,一流的思维质量。

教育不是灌水灌满一个桶就好,因为桶的大小一定,教育更像是放火燎原,因为火可以无限的燃烧。

教育是一生的事情,教育资源是那桶水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也是那片火旺盛与否的决定因素。

终其一生追求的应该是最符合自身的各种教育资源,无论在校园还是在社会,无论什么身份,但凡能够接受优质资源的润泽,都是对自己最好的教育。

我在上大学之前,就翻看了我们家附近一个图书馆关于"怎样读大学"的书籍,那时我就得出一个结论:思维质量决定生活质量,大学重在培养思维。

我们在茶余饭后会谈到,"谁谁家的孩子很聪明,什么都会"、"谁谁谁想法多,点子好"、"谁谁谁情商高,会来事"……

那些我们眼中优秀的人,之所以高我们几等,就在于他们的思维高我们好几个阶层。

同样的问题,在他们思考时就会有不同的见解,会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自然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就是思维质量,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差距,造成我们彼此的不一样。

一流的教育资源,一流的思维方式。这是我们自身的"双一流"。

国家计划用5年的周期建设"双一流"高校,我们也可以用三五年的时间追求自己的"双一流"。

愿这最美好的年纪,我们每个人都成长的美好而幸福。

图片发自App

End
韩大爷读写训练营 作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每一个还在努力的我们,都能看清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