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活用技术,提高效益 ——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感

      福州市中山小学 何佳萍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环节清晰,教师教态自然、有亲和力。认真观课后也留给我一些思考,接下来就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课前教师先让学生在家预习并观看微课,通过提问:“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几位学生举手回答,大多数学生回答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虽然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但是他们没有经历探索计算公式的过程。个人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我疑惑的是,教师这节课并没有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的过程,而是通过五道题目展开教学,学习并巩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掌握情况。


题目一

      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问:“想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学生说出需要底和高,随后教师给出数据,让学生在平板上作答并提交。教师展示4位学生的作品,交流反馈。接着教师问:“看到这个平行四边形,你想到谁?”学生自然和长方形联系在一起,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中,什么不变,什么变了?在探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以上这个活动环节,紧紧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的对话推进,学生并没有亲身经历这个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全程在看教师黑板板演,没有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我想有部分学生只是表面记忆这个公式,并没有深刻理解与掌握。以致于有学生认为在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中,周长不变,因为他脑子里想到的是把平行四边形框架拿去拉成长方形框架,周长不变。学生没有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没有相应的活动经验,自然会很容易混淆平行四边形的剪拼和移动这两种情况。个人认为要加强学生的观察和操作活动,增加小组合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中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题目二

      教师出示三幅平行四边形图和相应数据,让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一小题是常规题,题目给了一组对应的底和高;第二小题9是迷惑信息,强调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找好对应的底和高;第三小题没法算出面积,只给了一组邻边,没有给对应的底和高。教师推送前两小道让每一位学生在平板上独立完成,并提交。随后选了其中四位同学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交流评价。在题目的讲解分析中强调底和高的对应性。


题目三

      教师出示问题:学校想在草地上修一条小路通向另一边,下面有三种设计方案,你认为()号小路面积最小。每一位学生独立作答,软件自动生成班上学生的作答情况,教师的处理方式是翻看选每一个选项的学生,分别从A选项中点名2位学生、请选B的那一位学生回答选择的理由,请选C的那一位学生回答选择的理由,从D选项中点名2位学生。个人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是非常不恰当的,其中B和C选项都只有一个学生选,老师请他们来讲没有意义,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选C的55号学生还不好意思站起来说,造成课堂上的冷场与尴尬,这样既无效又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没有给学生创造课堂的安全感。因为选A和C的人数接近,我认为可以直接分别从A和C里各随机挑一个学生来讲理由,引导生生对话、在对话中进行深度思考,思维碰撞,让学生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再进行二次作答。另外教师在学生第一次作答完成后没有及时点击停止作答,导致后面有些学生私自更改答案,影响数据的真实性,造成了不必要的小混乱。因此教师务必要熟练掌握技术,注意细节,严谨操作,不被技术而绑架。


题目四

      出示题目: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师:“想好怎么画了吗?把自己画的平行四边形描述给我听?”此环节教师没有让学生动手画,而是用语言描述,集体交流反馈。几位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引导小结: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不一定等底等高。评讲这题时教师与上一题联系,小结: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题目五

      出示题目:(1)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2)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同样大小的梯形,一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本环节没有让学生动笔写,可能是因为时间有限,只是进行简单的师生对话,为后面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做铺垫。本节课课堂容量是否过多了?后面的题目四和五教师讲的比较快,学生是否能真正理解掌握呢?

针对以上思考,我有以下四点建议: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本节课教师话太多,牵着学生学习,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重视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应该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等操作活动上,让学生亲自参与,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地学习活动。

二、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渗透“转化”思想。教师不应该直接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演示给学生看,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重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

        本节课教师共让学生使用3次平板,书写题2次,选择题1次。虽然每个学生都人手一个平板,但却没有把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没有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没有做到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学生的学习只留在浅层。如在做选择题时,可以在第一次作答完成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再进行二次作答,看见学生的思维变化过程,让每一位学生的思考被看见,触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四、增加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比如多利用小组计分板,小组计分板是评价每个小组课堂表现的呈现方式,可以凝聚小组内的向心力,营造小组间的比、赶、超的竞争氛围。教师可以不定期地对表现好的小组加分,这样的鼓励机制可以很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竞争意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建立信心,营造互相欣赏、尊重的氛围。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声筒,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日常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活用信息技术,不断思考与调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策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升学与教的效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生为本,活用技术,提高效益 ——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