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病毒的爆发,增强人体免疫力成了当前抗击肺炎的第一道防线。面对新冠肺炎,很多人都在寻找可以“一击毙病”的特效药。但我们在求助于外界药物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自身就有的“特效药”。
张文宏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目前对新冠最有用的“特效药”还是免疫力。
什么是增强免疫力
增强免疫力是指通过一定手段来使自身免疫力加强。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数百万年来,人类生活在一个既适合生存又充满危险的环境,人类能得以续存,是获得了非凡的免疫力。所以说免疫力是生物进化过程的产物。现代免疫学认为,提高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增强免疫力是把亚健康状态转变为健康状态。
中医则是要解决阴阳平衡的问题。怎样达到这一点?不是千篇一律的,要有针对性。有的人缺少某种微量元素,例如缺锌,缺铁,有的人血虚,气虚——笼统地说免疫力低下,用同一个治疗方法是难以对症的。
增强免疫力应该从哪方面入手?
中医药学的健康观认为,健康是人体阴阳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即“阴平阳秘”“以平为期”。“病”是人体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在一定时间内的失衡状态。治疗上,既要祛邪,又要扶正,强调机体正气的作用,通过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不仅注重治疗,而且注重预防。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下为什么艾灸也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艾灸治病养生的原理一方面是用热力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等效果。另一方面是借助艾草本身的药力,因为艾草是中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所以古人经过千年的摸索,最终将艾草定为施灸的主要原料。
艾灸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
艾灸通过局部温热刺激,让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加强局部的组织代谢能力,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
艾灸对血型的促进作用
艾灸可以使血行旺盛,对感觉神经的刺激可引起反射,作用域血管运动神经,因而灸后血管暂时缩小,继而逐渐扩张,血行显著旺盛。所以灸后如同浴后,通常有同样的快感(舒服感)。血行显著旺盛可促使新陈代谢,既可全面增进健康程度,亦可对于血行障碍而产生的种种疾病、炎症、肿胀等有疗效。
艾灸可使组织充血提高营养
施灸及灸后,以施灸部位为中心,皮肤出现明显的充血,从而使这部分的营养加强,新陈代谢旺盛,组织恢复青春。例如斑秃,在其脱发处施灸有时可令毛发重生。在白发老人头部施灸,而在其周围出现黑发的事例屡见不鲜。
艾灸促进吸收能力旺盛
艾灸可使组织的吸收能力增强。胃肠的吸收功能正常,则全身营养转好,机体各种机能增强促进病理的产物吸收。可加快胸膜、腹膜的渗出物及水肿、炎症等的吸收,跌打损伤引起皮下出血、脑出血 、眼底出血等的吸收也可加快。
艾灸助调整分泌腺功能。
体内各种分泌腺有病时,灸治可起调整作用,纠正其过与不足之处。慢性胃肠病患者往往是胃肠消化液不足,灸治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使消化好转,而对于胃酸过多症患者则可适当的加以抑制。对于唾液腺、胆汁也起同样的调整作用。
那么如何提高免疫力呢?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
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能提高免疫力的穴位
风池穴
风池穴又称:热府穴,属足少阳胆经。有疏风清热解毒之功效,能够防治内风和外风所致病证。经常针灸此穴能够改善头痛、肩颈痛、失眠、眩晕等症状。
太渊穴
太渊穴属手太阴肺经。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肺主气、司呼吸。主治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针灸此穴能补益肺气,缓解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也会增强护卫之气。
中脘穴
太渊穴属手太阴肺经。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肺主气、司呼吸。主治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针灸此穴能补益肺气,缓解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也会增强护卫之气。
神阙穴
神阙穴俗称“肚脐眼”,是因胎儿赖此宫阙,输送营养,灌注全身,遂使胎体逐渐发育,变化莫测,因名神阙。主要功用: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此穴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被称为“丹田之处”。常灸可够增强元气,补肾强体。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此穴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被称为“丹田之处”。常灸可够增强元气,补肾强体。
足三里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是强身健体的保健大穴。经常针灸能够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也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