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读书笔记
《棋王》是当代作家阿城的一部短篇小说,写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文革时期,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令人惋惜的是,我竟然最近才读到这本书,可见现在手机剥夺了我们多少弥足珍贵的阅读时光。
1.故事梗概
《棋王》这本书一共分为了四个章节,以被“上山下乡”潮流裹挟到农村的知识青年——王一生为线索展开情节。他能够无视当代社会中利益熏心的斗争,整天在他内心世界的小小棋盘中心游神池。虽有自己的内心的精神追求,却也知道温饱的来之不易,他以为“吃”才是人之根本。小说从下棋,饮食两个方面揭示了王一生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神韵。通过与温度我将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主要分为了三个部分。
①在插队的列车上“我”与棋呆子王一生相识;
孤身一人的“我”在送插队的火车上,遇到了一心只想下象棋的王一生。在其他人皆因离别而伤感的时候,王一生却邀请“我”在这样狭窄火车空间中下象棋。刚开始“我”心中只觉得他是个棋呆子,但是在之后在和他相处的过程中,还有同伴的口中越来越了解了王一生这个人。家里是极其的贫穷的王一生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全家生活费加起来每人不到十元钱。“我们”互相分享自己经历,知道了王一生热爱下棋的由来“我”也对王一生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两个人的友谊也从此建立起来。
②到了农村之后,王一生与队里高手脚卵倪斌下棋
下乡之后,“我”与王一生去了不同的地方。有一天王一生来看望“我”,交谈中,“我”越加了解了王一生的家境生平,还有王一生妈妈做的无字棋也让“我”动容。“我”介绍了队里的高手脚卵与王一生下棋,却没有赢王一生一盘棋。两人不打不相识,脚卵与王一生相约参加象棋比赛。
③王一生的一场九盘盲棋大赛,成庄稼汉棋王之名。
这部分为全文的高潮。当王一生赶到比赛现场,但是因为经常请假而不能报名参加了,便留在现场观看比赛。倪斌以家传宝物献给“上面”的人,为自己谋的福利,也为王一生争取了区运动会棋赛的资格,但是王一生拒绝参加。比赛结束后,王一生主动找到比赛获胜的前几位高手,提出比试棋艺的要求,一时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了。最后比赛规则是王一生盲棋以一敌九。王一生不仅打败了其中八人而且夺得最后一盘胜势,与王一生对弈最后一盘的老者是这次象棋比赛冠军,他亲自来到现场向王一生求和,并大赞王一生的棋艺融汇释道,世所罕见。王一生最后答应了他的求和。
2.摘录书中的亮点
“夜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王一生已睡死。我却还似乎耳边人声嚷动,眼前灯火通明,山民们铁了脸,掮着柴火在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
“这时已近傍晚,太阳垂在两山之间,江面便金子一般滚动,岸边石头也如热铁般红起来。有鸟儿在水面上掠来掠去,叫声传得很远。对岸有人在拖长声音吼山歌,却不见影子,只觉声音慢慢小了。大家都凝了神看。许久,王一生长叹一声,却不说什么。”
——这些对于场景的描写,更加能衬托出耐人寻味心境
“听见前面大家拿吃时铝盒的碰撞声,他常常闭上眼,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些恶心。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这时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就放慢速度。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舔了,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抵岸的神色小口小口地呷。”
“有一次,他在下棋,左手轻轻地叩茶几。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跳着。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干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我知道这种干饭粒儿很容易嵌到槽牙里,巴在那儿,舌头是赶它不出的。果然,待了一会儿,他就伸手到嘴里去抠。终于嚼完和着一大股口水,“咕”地一声儿咽下去,喉节慢慢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
——为何虔诚,只是因为短缺。所以经常吃不饱饭的王一生对于吃这个问题才非常好奇。
3.将作者当做一个朋友,谈谈你觉得TA为什么会写这本书。
在处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现出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阿城笔下著名的“棋王”王一生是一种道家文化特征的人物形象。王一生有老子的阴柔之气,他的性格是坚忍而沉着的。
我想作者写这本书,不仅仅是表面上来给我们叙述一个关于下棋的故事,表面上写棋,实质上则具有多层次的象征意义,包括“道家风骨”、“卓绝的精神追求”、“在乱世中的大智若愚与超脱”等等,都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有很多很多,都赋予这些文字之中,以下是我所觉得的一个作者想表达的问题。
·一个人怎样去定义自己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王一生爱说的话题无非就是“吃”和“棋”,同时也象征着精神和物质。王一生对这两件事的需求,在文章中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展现。但是,当“我”说:“人迷上什么吃饭倒是不重要的事。大约能干出什么事儿的人,总兔不了有这种傻事。王一生想想,又摇摇头,说:“我可不是这样”。他认为“一不吃饭,棋路都乱”。可见,他非常理性地知道自己的物质基础和精神需求,并且他对物质的需求不贪多,有食物即可。说明王一生看似“呆”,其实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知道如何去定义自己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他不会因为自己喜欢下象棋而不吃饭,去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王一生说:“你家道尚好的时候,有这种精神压力吗?有,也只不过是想好再好,那是馋。馋是你们这些人的特点。”很多时候,美其名曰“更高层次的需求”,若与实际条件无法满足,会让我们产生痛苦。
有时候就很羡慕王一生,他在自己的象棋世界中能够得到满足,拥有真正热爱的事情并愿意无休止地从事,那是多么幸运又幸福的一件事。这是一种忘我的状态,且不受外面的世界所干扰,感到快乐。有时候,我并不是自己没有快乐,而是看着别人的快乐,却忘了自己正在拥有的快乐。这种“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馋”,模糊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木化了我们对自我生活中所能的获取快乐的敏感度。导致我们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了他人身上。也正是自己的内心的精神与物质不能够达到一种平衡的结果。
——文诗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