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烽火台

烽火台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烽台夕晖”是桦林镇最为雄伟的一景。数座历经烟熏火燎过的烽火台,高高矗立在招兵咀裙裾处的山巅上,几千年,几百年。暮云合璧,落日熔金,夕阳洒落烽火台,高空掠过几只寒鸦。坚挺雄壮的烽火台,身披如血残阳,沐浴着桦林山的秋色、烟雨、花香、牧歌,倾听着大汉丝路上悠长的驼铃声,远眺着滔滔渭水挣脱鸦儿峡的束缚,哼唱着岁月长歌,浩浩汤汤,扭动着曼妙的身姿,流入开阔的鸳鸯川……

这是我在《渭水流过武山》一文中描绘过的桦林烽火台,是结合各个资料臆想出的“烽台夕晖”胜景。我想攀上高高的山峰,去看看这些曾经演绎过“烽火戏诸侯”闹剧、牵系着国家安危的烽火台。

这个秋日的下午,我们来到鸦儿古峡口,去寻找这些我既熟悉又陌生的烽火台。有风,微冷,鹰在盘旋,黑云在翻腾,劲草凛冽,刷刮着裤脚。此景,倒是与烽火台很相宜。山崖正面壁立千仞,高不可攀。我们从东侧坡湾迂回上山。顺着崎岖不平的山道,转了一个又一个湾,七绕八缠,始到崖顶。   

此地属于桦林山支脉翠屏山,因绝壁耸峙如屏而得名。北坡苍苍莽莽,顺主峰招兵咀俯冲,一泻而下,猝然收脚于渭水南岸,形成刀切一般险峻的峭壁。两个大小相同的烽火台,一高一低,蹲踞在峭壁顶端两块山塬上。山塬呈半圆形,规整,平整,开阔。烽火台稳居正中,似两个巨大的铆钉,高低错落,相互呼应,卯住了招兵咀飘动的裙摆,卯住了西北边塞与中原朝廷的安危。

烽火台呈圆锥形,既像个小山头,又像个巨大的坟堆,孤傲地立着。高约五人,周长八十余步。北面的皮脱落了一块,裸露出层层夯土叠垒的痕迹,裂着纹,崖面峥嵘,骨头一般干硬瓷实。其余地方浮在表面的黄土是松软的,细细密密。烽火台南面有一道土堰,长五六米,宽两米有余,半人高,短而粗壮,有棱有角,可能是用来阻挡山上的水流的。经历过岁月的剥蚀,烽火台只剩下这个土堆与半截土堰,周围与顶上的其它建筑,都了无踪迹,消失在了日夜吹刮着的冷风中。这个孤傲立着的烽火台,周身淤积着寒风雨雪的脚印,早已看不出当初的模样,只是这样模糊的一堆土。我想,如果能够乘着长风,抟扶摇直上云端,再向下鸟瞰,这座烽火台肯定像一只“明眸”,土堰是眉毛。

当我向上攀登,站在眸子中间,成为高高的烽火台身体一部分的时候,顶天立地之感从脚下的土层生发出来,在胸中汹涌起万丈豪情。纵览山川,这座烽火台立在山坡,占尽地利。从小处看,脚下的鸦儿峡是套在陇西谷地与鸳鸯川之间的一枚金箍,从大处看,脚下的鸦儿峡是中原大地上东进西出重要关隘,是秦地与陇地的分界点。山险,水更险,各个志书上所记述的“秦陇咽喉”当指这儿。汉朝至三国时期,维系在鸦儿峡东西两侧的鸳鸯川与陇西盆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陇右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间阎相望,桑麻翳野”。西面,若隐若现的陇西盆地里驻扎着襄武城。东面,金关锁川,鸦儿峡与邱家峡将鸳鸯川锁成天府之地,渭水拖着柔软的身姿,在桦林山下画了个半圆,半圆依山傍水,上有天衢古镇,有范家坪遗址,有汉代墓葬群。据有关学者推测,消失已久的豲道县治所就在天衢镇至范家坪一带,南安郡治所也在这一带。鸳鸯川东面鸳鸯镇广武村与颉家门村之间有块方地,当地村民称为“古城下”,是三国时的新兴县城。于北魏太平真君八年并入新兴县的中陶县,也在今天的鸳鸯镇附近。鸳鸯川中还隐藏着消失已久的纳尼寨城。东进中原,西出阳关的军旅,商人,都得从脚下的鸦儿峡中走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两座烽火台,既是神州大地从九万里深处伸出的一只俯视众生的眼睛,也是从红墙宫万重门中朝廷睥睨西北边塞的眼睛,更是守护百姓安居乐业阖家团圆的眼睛。

鸳鸯川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看不出这两座高高的烽火台建于何时,周?秦?汉?三国?唐宋明清?无从考证。但这只巨大的眸子中,一定走过“在西戎,保西垂”的赳赳秦武公,走过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卫青、霍去病,走过凿空西域打通丝绸之路的博望侯张骞,走过雄镇西域的定远侯班超,走过姜维、曹玮……眸子中,走过“始于四方,不辱君命”牧羊于北海的苏武,走过有着“仰光七庙,附济苍生”之志促进民族融合的拓跋宏,走过西行求法的大唐高僧玄奘,走过王昭君、文成公主……眸子中,还走过商客、骚人、征夫……一个个熟悉的陌生的身影皆已远去,只留下渭水一般源远流长的灿烂光芒,在浩瀚的史册中炎炎熠熠。

低下头来,轻轻抚摸,这曾经的烽火台上,找不见一丝一毫烟熏火燎的痕迹。烽火台顶上,长着一棵巨大的蓬草,枝叶旺盛,苫蔽着高高的烽火台。烽火台顶上还长着甘草、麻黄等药材。烽火台周围,绿草萋萋,满开着各色的野花,有黄色的菊花,紫色的芨芨花,白中透粉的野棉花。一棵牛筋草,箭一样的花穗四溅开来,盛开成一朵燃放的礼花,文友美其名曰“自由花”。东面凹陷下沉的坡面上,生长着一大片茂盛的麦苗,翠绿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曳。一株野枸杞,红红的果实闪耀着蜡纸一般的光泽,晶莹诱人。就是这枸杞,我曾在清水的赵充国墓前见过,在天水石马坪的李广墓前见过,在武山的郭化如烈士纪念碑前见过……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田中农茂,陌上花开。这棵小小的野枸杞上,凝结着一代又一代先贤铸剑为犁的梦想,这梦想,是这烽火台披满鲜花的梦想,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亿万百姓禾下乘凉的梦想。

西风烈烈,身后的桦林山上,蒸腾的烟云正在白桦林梢间氤氲出万千气象。脚下,渭水汤汤,赵坪的果园里,丰硕的苹果正在秋风中忙着擦抹太阳的颜色。“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层林尽染,辉煌绚烂,秋色,已很浓!

野菊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高的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