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湖山里人家睡房里的火笼

冬天南方山区特别寒冷,家乡四面大山却挡不住季节侵袭,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抵御冷空气来增加身体温度,火笼就是加温产生的器具,家中虽有火龛,火盆烤火,但还是不如火笼小巧轻便易携带,艰难困苦的年代,火笼就成了自然热空调。

记忆中接触火笼数竹火笼最多,蔑制带提耳,笊篱的铁网罩面,内胆圆形的白铁皮,下面由两根铁丝依托,二十公分大小,高十几公分,整体呈圆柱形,这种火笼的火不很大,适合一个人烤,有些老妪们穿斜开肩大摆衣,惯常把火笼裹入衣襟下,暖和而不流失热度,这种火被东江湖里人家冠名为“猫公火”,而这种斜肩扣大摆衣称之为“火笼袍”;火大会烧毁蔑器,火小又烤不热身子,总之,烧个火笼要借用不偏不倚的生活态度和不急不燥的平常心。

冬季在禾坪里看露天电影,许多人提着火笼看电影,有些人把火笼搂在火笼袍下,中途有一老人身上着火,火源由火笼中栎树炭火星炸到棉袄上未发觉,后来有人把那位身上着火的老人起了个绰号叫“生死人”,火烧着了衣服都不知道。

母亲有个特别的火笼,四块板组成,提耳可当固定坐凳,底部两根大铁丝托着内胆大黑钵头,独家订制,木匠打造,看上去笨拙,烧起火来远比竹火笼过瘾,大气磅礴,九宫格木枋火罩,冬天冷站柜台需要,早晨提火笼上班,中午不提回来,上下午班时带几砣枯炭添上,把火延续到下班;经过多次搬家,也不知是在那次搬家中遗失,再也没有见到它踪影。

外婆村庄里有位老外婆,见到她的冬天,总会把双手拱在衣摆下,一次偶然,发现她双手提着个铜盒,精致小巧,筢斗形状,金光灿灿,六边形花纹孔盖,提手两根大括号形铜条,一边一根别在火笼两旁,掀开连体的铜盖才知道是个铜制火笼,听外婆说冬天她很怕冷,睡觉会把铜火笼放入被窝里依脚;只因好奇,特意讨来抚摸观赏,内胆安放个特制活动的圆形铁盒,炭灰垫了小半层,两三个正在燃烧的小木炭,大部分在灰里,小半浮在灰面上;火笼提手边吊个挂件,一双小铜筷子约十一二公分,尾端有两圈圆箍,末端一条铜链串着块小铜铲,小巧玲珑;火笼整体手感光滑滚烫,不经常触到的地方也无二色,证明主人经常把玩擦洗,对物件爱不释手,是我一生中见过最漂亮的火笼。

家乡上小学的冬天,许多同学提一个简易火笼上学,那种火笼简单到能剩火而已,废旧瓷碗铝锅,半径对应两边镂个小孔,穿根铁丝长提手,早晨上学前从灶镗内铲些红火炭,路上捡些柴头木脑放进去吹燃,明火消失,柴枝成炭,维持一个时辰左右,课间学校柴垛里拿柴火放入火笼里烧,柴火太湿烧不燃,口吹烟得泪水汪汪,便提着火笼在空中旋转飞舞,直到火笼里柴火激情燃烧,放在教室内烟雾弥漫;有些同学中午不回家吃饭,学校附近找个隐蔽场地堆篝火,煨家里带的红薯,玉米或马玲薯当餐,那是孩子们冬天除玩雪外最有趣的事情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江湖山里人家睡房里的火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