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进别人心里:自我情绪体验的共情训练

一个人的情绪与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到的,这正是我们可以共情一个人的原因。我们不是神仙,不能算命占课,走进别人心里要有可信凭证,只能依据外显表现来猜测与验证。

除了对别人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这个可操作性技术,还有就是进行自我情绪体验,借此理解别人情绪,并发现别人内在需要。

心理咨询有效的因素之一就是矫正性情绪体验,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用作共情训练。

具体就是先进行自我各种情绪体验,除了喜怒哀惧这些基本情绪外,还要多多体验负性情绪,如羞愧、嫉妒、郁闷、焦虑、紧张、害怕、失望、绝望、自负、自卑、自恋等等,最好把类似经历故事记录下来,详细分析当时心理状态,给出自己想法解释与体会。

而后找出这种特定情绪下的需要,需要也可以换做欲望这个词语,类似的词语还有:目的、动机、需求、想法、愿望等等。比较好的理论工具是马斯洛需求理论,先满足生理物质需要,才可能满足更高级的社会需要和心理需要,高级需要可以指导低级需要,但是低级需要要在过去获得充分满足。

因此,我们自己遇到各种负性情绪后,要作为极好体验记录下来,作为理解别人的素材,最好进行“狠斗私字一闪念”体验分析。

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只有自己能做到才能要求别人做到,只有自己体验过的才会真正体验别人,以便于感同身受,情绪都是生活常规感受,这种体验可以尝试着去做。

当我们自己有了大量真实不虚伪不回避的情绪体验后,就可以诚实而较为中立的理解别人情绪,这个技术可以简称为“情绪体验共鸣技术”。

具体就是接纳情绪,体会感受,猜测需要,也即是认知上无条件接纳情绪,如同合理化解释行为一样,感受上真实体会,同时猜测验证情绪出现的背后原因,也就是看不见但可以寻找发现的内心需要。

举例说明情绪背后认知需要分析:

比如孩子学习,家长认知中自己孩子是较为优秀的,可以期待的,一直看好的,最起码能达到一般孩子水平,如果一般以下、中游不到一定失望至极。这就是家长自己的需要偏差问题,因为大家都这样想的话,那就没有学习上的差生了。

对于上网成瘾,学习不佳,成绩糟糕,等等这些孩子的家长来说,需要偏差一定程度来自“少见多怪”,因为眼中只有自己的一个孩子,不能像老师那样面对许多孩子,非常容易出现需要偏差。

与此非常类似的例子是病人与医生,生病去医院时候大多数人着急上火不得了,可是再大疾病在医生看来都是不急不慢,按照程序来,因为医生见过的病人太多了,早就“见怪不怪”,而病人以及家属之所以情绪糟糕,在于这是自己极少遇到的,也就容易慌乱不已。

换一个说法,就是用精分理论认识、接纳负性情绪体验,用人本理论发现、升华积极情绪体验。

共情要点就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这是沟通“三七”法则体现的,即良好沟通三分在内容,七分在情绪。由此可见能够体验到别人情绪内核,也就有可能走进人家心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走进别人心里:自我情绪体验的共情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