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卡萨布兰卡》想起的

        昨天看了影片《卡萨布兰卡》,写点简单的感想。

        这片子我18岁时看过,那时在大学选修了世界电影欣赏。很奇怪的是,我只看了个开头,大概一刻钟左右,感觉实在看不下去,忍了一会,还是走了。有人会说,是不是没看到英格丽褒曼出场?我很有把握的说,看到了,很美。但她的美貌也没能阻止我离开的脚步。

        隔了好多年了,疫情在家,无意中又想起这个片子。在电视上完整的看了一遍。

        完全没有了当初的感觉。觉得确实是名副其实的经典影片。

        从头到尾,其实都是室内片的布局和场景,但你不觉得空间狭小,内容平淡。也许开场的欧非地图的叙事以及让你代入二战欧洲美洲的空间想象,让整个影片叙事宏大了不少,舞台剧呈现出了时代剧的感觉。

        有几个地方印象比较深,再说一说。

        里克的不少对话很有意思。这是翻译过后的,如果是原文,可能妙味更浓。中文翻译了应该也会打很大折扣。唐诗宋词感觉是没法换种方式表达的。

        当时法国已经被德国占领,但在法属殖民地里,法国还是有很大的话语权,法国警察对德国军官也并非唯唯诺诺。这和我们的想象可能偏差蛮大的。所以,维克多作为德国通缉的要犯,在卡萨布兰卡可以公开出入,面对德国人也完全不假颜色。

        伊尔莎和里克、维克多的三角关系,放到今天,恐怕也会招来极多的抨击。如果说她与里克在巴黎相爱,还是因为她认为维克多已死。但她与丈夫到了卡萨布兰卡,仍旧决定与里克厮守,这完全不符合东方的道德审美。而在影片中,里克和维克多都是响当当的英雄人物,伊尔莎的形象也很完美。在此,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显而易见。

        影片的一些细节很到位。酒馆里人色混杂,神情不一,形态各异,移动镜头处理的很流畅。里克在听到《时光流逝》时,慢慢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这个转换显得特别的自然,没有一点突兀感。记忆往事是所有电影经常见到的场景,但在《卡萨布兰卡》中处理的尤为出色。

        影片是1942年拍摄的,当时欧洲大部已沦陷,德国正在进攻苏联,战局还是协约国占着优势。我有点好奇,如果这部片子是放在战后拍摄,不知道会不会有所不同?

        最后再说一句吧,英格丽褒曼真的是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完《卡萨布兰卡》想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