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焦点化第312天 愤怒会让自己看起来更有力量一点 依赖型人格障碍笔记1(张海音)

不带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

*心理成长阶段:

1.自闭 0-2月

2.共生2-5月

3.分离-个体化 6-24月

*孵化 6-10月

*实践 10-16月

*复合 16-24月

4.建立客体永久性 24-36+月

5.三角冲突(俄狄浦斯期冲突)3-6岁

……

玛格丽特·马勒认为,三岁前孩子的心理发展分三个阶段:

一、正常自闭期 婴儿出生后1个月内

只有这个阶段的自闭是正常的,以后的自闭是病态的。

婴儿肉体上虽然已经出生,但心理上,好像仍然活在一个封闭的蛋壳内,表现得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提供良好的孵化环境,让婴儿可以从这个心理蛋壳内破壳而出,从自闭走向开放。

二、正常共生期 1个月到6个月左右

和第一阶段一样,只有这个阶段的共生才是正常的,此后的共生是病态共生。

曾奇峰说,孩子没有秘密,就会长不大,没法走向独立。六个月前的婴儿会觉得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我和妈妈构成了一个共同体,身体和心理都是连在一起的,这被称为母婴共同体。

三、分离与个体化期 6个月到36个月左右(半岁至三岁)

分离,是指身体上的独立;个体化,是指心理上的独立。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会不断在独立和依赖之间徘徊。马勒把这个过程总结成了四个亚阶段,分别是分化与躯体意象、实践、和解和情感个体稳定与个体化。

1.分化与躯体意象
大约4/5 -10个月 婴儿开始把身体从母亲身上挣脱下来,开始有独立诉求,越来越体验到与母亲的分离,但没能力走远,只能在母亲脚边玩;婴儿会开始检查,什么是属于母亲的,什么是不属于母亲的。不断在独立和依赖之间徘徊。马勒把这个过程总结成了四个亚阶段,分别是分化与躯体意象、实践、和解和情感个体稳定与个体化。

2.实践
大约10-15/16个月 显著特征是婴儿开始进行四肢爬行的运动,运动知觉等机能发展,学会走路,这增加了离开母亲的冒险,练习承受分离焦虑,逐步形成独立个体;同时他仍然寻求母亲的存在,并不时加以确认,寻求“情感充电”;这个时期自恋达到顶峰。
3.和解
大约15/16-24个月 这一阶段的幼儿全能感再次受挫,有着独立和依赖的矛盾:想要分离又害怕失去;更能包容分离焦虑,同时付出的代价是承受很多孤独、脆弱和依赖;这一阶段幼儿情绪种类扩展,语言能力提高,客体与规则开始内化。
4.情感个体恒定与个体化 24-36个月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逐步明确自己是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对母亲的稳定的内在表象,能维持对母亲及其他一切的稳定形象,可以将母亲内化,当母亲不在眼前的时候,可以保持一种稳定的内在母亲的视觉;这个阶段也表明儿童综合的认知功能逐渐清晰起来。

在良好养育下,孩子到了三岁时,个体化自我就会形成。同时,与孩子保持基本稳定关系并且又提供了良好养育的妈妈,会内化到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

这是标志性的时刻,个体化自我的形成,意味着孩子有了“内在的我”,而心中住下一个爱的妈妈,意味着孩子有了“内在的你”。
人的心灵发展是非常有意思的,在我的理解中,就像是要将外在的东西不断内化一样。当内化完成,人对外在事物的执着就会降低很多。
例如,当个体化没完成前,就会对“我”的意志有一种偏执的坚持,但一旦有了“内在的我”,“我”在内部心灵中得以存在了,就对“我”在一个外部事物上是否存在,变得不是那么执着了。(武志红)

张海音:

平行关系三条线:

现实亲密关系模式,早年亲子关系模式,咨访关系移情反移情。

依赖型人格障碍8大特征:

.1如果没有他人大量的建议保证,便难以作出日常决定。

·2要求他人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

·3因为害怕失去支持或赞同而难以表示不同意见(并非因对被报复的现实担心)。

.4难以开始一些项目或一些事情(因为对自己的判断或能力缺乏信心,而非缺乏动机或精力)。

·5为了获得他人的培养或支持而过度努力,甚至甘愿做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

·6过分害怕不能照顾自己,独处时感到不舒服或无助。

•7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结束时,迫切寻求另一段关系作为支持和照顾的来源。

.8害怕只剩下自己照顾自己的不现实的先占观念。( 先占观念是指个人所独有的在头脑中占优势的观念。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观念片面,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持有这种观念不能自拔的人,其行为往往匪夷所思。)

马勒分离-个体化:心理上自我的诞生。婴儿6-10个月,孵化阶段,不喜欢从早到晚被母亲抱着很久,试着推开母亲下地,这种探索大概已经觉得母亲是另一个人,母亲的潜意识会被激发出一些烦躁焦虑,可能以“赃、危险”等为理由阻止孩子。咨访关系中来访出现不太听话,不太顺从咨询师的情况时,咨询师也会产生焦虑。

10-16个月,实践阶段,小孩子自信心爆棚,自恋达到顶峰,什么都是“我会”,否认大人:不要!积极寻求掌控感。主动离开不久又感到惊慌再回来时,妈妈要如何温柔地推一把?温和鼓励的目光就像情感充电,会让孩子得到安全的感觉,更有勇气再次离开(比方说独自爬或走去隔壁房间玩),继续探索未知的世界,慢慢获得掌控感。

妈妈要克服自己的分离焦虑,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完成分离。

复合阶段(再和解),16个月-2岁,体验到自己的无能,又渴望独立,有可能出现阶段性退行,退步:原来可以自己一个人玩的现在反而不行了。反向形成(明明想要被帮助却又说不要,得不到帮助又乱发脾气)。比方说要自己穿袜子却又穿不上,妈妈来帮他他又生气,母亲怎么做都是错,用愤怒掩饰自己的软弱。咨访中来访者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帮他觉得你冷漠,帮他觉得自己无能。发脾气是一种防御,愤怒会让自己觉得更有力量一点。此时的来访就是心理水平退行到了这个阶段。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焦点化第312天 愤怒会让自己看起来更有力量一点 依赖型人格障碍笔记1(张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