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中见伟大——杨绛《我们仨》读后感

杨绛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被尊称为先生的中国女性,尽管她自己并不乐意。

86岁的时候,杨绛先生失去了她和钱钟书唯一的女儿钱媛,次年,她又失去了自己的丈夫。

可以想象,那时的杨绛先生该有多难……就像她在《我们仨》这本回忆录里说的:我们仨只剩下她自己了……

在书中,接连失去两个至亲的部分,杨绛先生用梦的形式来写。并且把这场分别的场景设在了古驿道上。

白居易有诗云,每到驿站先下马。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源自百度)

杨绛先生之所以选择古驿道作为分别的场所,意指人生旅途上,自己的女儿和丈夫都要停下来,整顿一下,启程往另一个地方去了。这另一个地方不是别的地方而是天国。

她这样亦真亦幻的写法,对读者而言是美的,对她自己而言是更好接受的,因为那一段回忆也许真的太痛。

虽然失去两位至亲,杨绛先生并没有因此沉沦,反而是争分夺秒整理钱钟书先生没有完成的文稿,并把它们一一出版,然后自己又写了几本著作,《我们仨》就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的语言极其朴实,没有丝毫华丽的辞藻,讲的都是杨绛先生一家三口的真人真事。从其中我们可以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窥斑见豹。他们一家三口对名利的淡泊,对知识的追求,又让我们如此动容。

《我们仨》里面有好多故事我都特别感动。例如钱钟书先生是活脱脱一个“女儿奴”。他和钱媛之间的那种相处方式,真是让人羡慕。他们是父女,但是更像是朋友。我想这大概和她年轻的时候就留学英美,受到英美国家文化的影响有关吧。

例如杨绛先生身上体现的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她从一而终,又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自身才华横溢,陪丈夫跨洋重读,虽没有入正式的学籍,但从未放弃对自己知识的追求。她一边旁听一边跑图书馆,有计划的看书,从而和丈夫一样,学富五车成了中国有名的作家和学者。

他们在国外留学的那段生活,让我觉得很亲切,特别是杨绛先生说要节约开支,不忍增加父亲的负担的时候,真的是多么善良质朴和懂事的一个中国传统女性。

而钱钟书的书呆子形象,对家务事的一无所知,让我忍俊不禁。但他很快就入乡随俗,学会了做早餐,而且在他有生之年为杨绛先生做了一辈子早餐。这让我觉得这个书呆子学者也有很可爱的一面。

同时我也很感动于他们的爱情。据说她们有一次写信,信里都只有一个字。杨绛先生写“怂”,钱钟书先生答“您”。您看,这两个中国传统学者玩字谜游戏呢。

杨绛先生是很幽默诙谐的,在书中,她说钱钟书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后来我才知道钱钟书先生是摔了一跤,真是可怜了!

可惜他们的女儿钱媛没有一儿半女,如果有的话,杨绛先生的晚年也不至于如此孤苦伶仃吧!

所以说起来这个“我们仨”其实是一个终结,从此这世上再没有“我们仨”了!

就这个书名都让人挺伤感的,无论怎样的名人也好,无论取得怎样的成就也好,这一切终归会灰飞烟灭。

大概因为这样,杨绛先生才争分夺秒给我们留下来那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她这一生,是真正有价值的一生,是了不起的一生。她的这本《我们仨》真真正正是“平凡之中见伟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凡之中见伟大——杨绛《我们仨》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