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就让他爱上阅读

            教育孩子,就让他爱上阅读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认为小学阶段要抓好阅读和习惯。对此,今天我简单分享几点自己的心得。

1、选书,要本着“宽备窄用”的原则。叫孩子读书,家里首先要有书。买书的时候,一是要购一些传统文化类书目,比如《唐诗三百首》《论语》《声律启蒙》等;二是购一些孩子容易读懂的书,如《十万个为什么》《柳林风声》《金银岛》《小王子》等  。

选书上,要给孩子有选择上的空间。一要结合孩子兴趣,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些;二要结合经典、传统文化书籍,让孩子适当读一些,重视日积月累。

2、督促,要结合实际不能强迫。对少数自觉性、自律性强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引导孩子读下去,家长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交流或问问孩子读书的收获。

大多数孩子自律性差,缺乏耐心,这需要家长的引导,多督促,但不要强迫孩子必需怎么读,每天必须读多少页等。

因为书要靠孩子去读,只有他用心去读,读到心里,才会更愿意去读,乐意去读。否则,读书将会是一件枯燥的事儿。每个人的读书、思索、领悟是不同的,所以这个强迫不了,催促不得,但家长又不能放之任之。至于怎么把握这个度,家长要结合孩子的性格,和实际阅读情况而定。我的建议是,刚开始以少读、慢读为主,当孩子渐渐爱上阅读,喜欢上一本书了,后面的事儿就会一帆风顺了。

3、共读,要适时地做好陪伴。让孩子喜欢阅读,家长须注意读书。亲子共读,与孩子进行读书分享、交流,是非常有效的育人方法。

这道理人人都懂,做到这一点的很难,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做不到。我也做不到。但我的看法是,倘若家长做不到,做做样子也是必要的。所以我提倡适当地亲子共读,一周一次最好,半月、两三周一次亦可,至少得一个月一回吧。

亲子共读,要求的是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实现共读共写共成长。但实际情况是,很少有家长能“俯下”身来,拿起书与孩子一起共读。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对“童书”不感兴趣,成人普遍比较喜欢与生活有关、应用类的书籍等等。即便这样,家长也要坐下来,与孩子静坐一桌,安静地伴读半个小时,一个小时。

回想,你与孩子同坐一桌吃饭,是多么平常的事呀,而同坐一桌读书呢?成长包含身体与精神等多方面,书籍是精神的食粮,因此家长更应坐下来共读、陪读。我的建议是,半个月一次亲子共读,家长可以不读孩子的书,但要注意与孩子的读书交流,在分享中提高,在交流中进步。

4、习惯,促进真正意义的成长。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爱读书,勤读书,多读书,形成读书的习惯,才能影响一生,让孩子受益终身。习惯养成了,读书也就自觉了,学习也就主动了。因为,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事,它对数学、其它学科来说,都是必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所以,读书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它能帮助点燃思维的火花,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孩子多方面的成长。读书分享、录制读书视频、读书打卡等,都是引导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好方法。

5、收获,在乐趣和自省的自然中。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学有收获,才有乐趣;有反省,才能进一步提高。父母之爱子,在为计之深远。家长要知道,孩子阅读的好处,读书的收获,远远不在于读眼前的几本书,不在于一朝一夕,一年两载。

孩子成长过程中,与家长的谈论、沟通,读书交流、读书笔记、心得、日记等等,都是读书的收获,是思考,是运用。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曾国藩家训中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座右铭。借此话,我想说,爱孩子,就引导他读书;教育孩子,就让他爱上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孩子,就让他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