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彼得.德鲁克

图片发自App

旁观者注定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管理者亦如此。

彼得德鲁克从写第一本书开始,他所写的一切无不强调人的多变、多元以及独特之处,他要对抗的是一个极权当道、讲求统一与一致的时代,他笃信只有独立和多元的特质,才能护卫人类社会的价值,并培养领导力和公民精神。

《旁观者》这本书中讲述的是他的青年时期对他影响至深的人,在他那个大变革的时代他跟许多"高手过招”,讲述那个时代中他所熟悉的个人和他们的故事。

旁观者没有个人历史可言,他们虽然也在舞台上,却毫无戏份,甚至连观众都不是。但站在舞台侧面观看的旁观者,能见人所不见者,他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并反复思考不是像镜子般的反射,而是一种三棱镜似的折射。


这本回忆录分为三部分。

在第一部分,德鲁克旁观的是“过去”,是自己少年时代所见的,生活在奥匈帝国时期的上一辈人。他们曾经在维也纳创造了一个文化与生活的黄金时代,却最终被两次世界大战所毁灭。

在第二部分,德鲁克旁观的是“现在”,是他青年时期在二战之前的欧洲遇到的奋发有为、为时代积极探寻出路的同龄人。

在第三部分,来到美国的德鲁克旁观的是“未来”,是远在大洋彼岸,对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前景抱有信心的美国人。在这里,德鲁克开始认真思考二战后工业社会的可能形态,并由此成为现代管理学的开拓者。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首先,德鲁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奥匈帝国旧时代的群像,从与20世纪格格不入的老奶奶,到天赋卓绝却陷入认同危机的犹太精英,少年的德鲁克旁观着在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黄金时代里生活的人们,随着一战的爆发而走向没落。

其次,德鲁克遇见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大陆最优秀的一批青年思想者。这里面有思考社会历史转型的波兰尼,还有以大国外交理论成为基辛格导师的克雷默。作为德鲁克的同龄人,他们的思想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并流传至今,对今天的世界产生持续的影响。

最后,成家立业的德鲁克在新大陆看到了一批积极探索未来的美国人。在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美国,富勒和麦克卢汉就新科技的发展前景作出超越时代的预言;同时,实业巨擘们,也以卓越的实干精神启发德鲁克对未来企业、社会与管理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索。而这,正是德鲁克管理学理论的起点。


德鲁克对“克伦兹事件”的评价让大家吃惊,父亲的老朋友――贝贝的父亲把他叫到一边对他说:“你的观点很有意思,我从来没听到有人这么说。至少我们在另一间大厅吃饭时,没有一个人提出这种意见。不过,彼得你不要觉得伯伯在批评你,你对克伦兹的看法或许没错,但只有你一个人这么想,如果要做个特立独行的人,一定要有技巧,而且要很小心。伯伯建议你注意自己的行为,多为自己想想,惊世骇俗是不可取的。”

每一个对这段话或许应该有更多的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旁观者》――彼得.德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