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行业:
(一)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指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从大学生就业角度看,国有企业具有以下特点:专业能力在国有企业中有时不易充分施展。合作协调能力在国企单位发挥的空间较大。国有企业具有服从的文化传统,企业创新氛围不浓,薪资水平较稳定,福利较好。
(二)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指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一般属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在用人方面比较重视员工能否帮助企业发展。业务能力、研发能力、管理能力等是企业看重的。民营企业文化因领导者管理风格不同而不同。民营企业的薪酬、差异较大。不同的民营企业在薪酬待遇上差异较大,同一个企业不同部门职位,薪酬待遇也有较大差异。
(三)外资企业
外资企业的外方投资者可以是外国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外资企业依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因此不同于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
外资企业在用人上一般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绩效考核,重视专业能力,薪酬水平较高。
(四)政府与事业单位
政府是国家进行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广义的政府指行使国家权利的所有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狭义的政府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
事业单位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国家不拨款。
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工作相对比较稳定,其收入来源是中央或地方财政。当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仍是许多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二、深度了解职业
在企业有不同的职能模块,不同企业对这些职能模块的称呼不同。一般来说,企业职能模块可分为8个基础职能:销售、市场、研发、生产和服务、客服、财务、人力资源和行政。
(一)销售
销售是企业的经济命脉,是营销组织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销售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销售需要围绕企业的销售目标展开工作,以销售数据说话。销售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和业务开拓能力。
(二)市场
市场是营销组织架构的另外一个部分,如果说销售是拉近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物理距离的话,市场则负责拉近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市场可以细分为产品市场,负责新产品的开发战略;市场开发,负责现有产品的定位与市场推广战略,包括价格定位和价格策略;市场宣传,负责产品的具体活动,例如广告、促销、活动、产品介绍等,通过这些手段不断激发市场需求。市场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策划能力。
(三)研发
研发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通过产品给企业带来收益和利润,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在一些制造类型的企业里可能没有产品研发职能,而会有一些工艺研发。产品研发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想进入这个领域需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
(四)生产与服务
制造型企业以产品生产为主,主要职能是组织生产、降低消耗、提高生产率,按时保质为客户提供所需的产品。对于服务型企业来说是以服务为主,主要职责是服务客户满足其需求。生产和服务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对执行力、组织协调能力要求高。
(五)客服
客服的职能是按照要求为客户提供服务,分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三种类型。从广义上说,任何能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内容都属于客户服务的范围。在专门提供服务的企业中,客服和服务往往是同一个职位。客服需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关系协调能力。
(六)财务
财务职能的目标是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管理收益最大化、企业财务最大化。财务部的职能是资本的融通、现金的运营和资本运作。会计相关专业和金融专业毕业生都可以选择进入财务领域。财务需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思考能力和判断鉴别能力。
(七)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职责是对企业中各类人员进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六个模块,包括战略、绩效、薪酬、招聘、培训以及员工关系。对职场新人来说,一般都是从一个版块开始做起,然后通过岗位轮换逐渐扩展到其他版块,从而获得职业的综合发展。人力资源需要较强的亲和力、综合处理事务的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八)行政
企业行政管理广义上包括行政事务管理、办公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产会计管理四个方面;狭义上指以行政部为主,负责行政事务和办公事务。包括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推动、日常办公事务管理、办公物品管理、文书资料管理、会议管理、涉外事务管理;此外,还涉及出差、财产设备、生活福利、车辆、安全卫生等。行政工作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和人为努力使部门之间或者关系企业之间形成密切配合的关系,使整个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成为一个高速且稳定运转的整体;用合理的成本换来员工最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企业目标发展任务。行政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人际和事务处理能力。
*下面是对12种职业兴趣及其适应性工作的描述,看看哪个或哪些描述与你相近:
1)喜欢与工具打交道
这类人喜欢使用工具、器具进行劳动等活动,而不喜欢从事与人或动物打交道的职业。相应的职业如修理工、木匠、建筑工和裁缝等。
2)喜欢与人打交道
这类人喜欢与他人接触的工作,他们喜欢销售、采访、传递信息一类的活动。相应的职业如记者、营业员、邮递员和推销员等。
3)喜欢从事文字符号类工作
这类人喜欢与文字、数学、表格等打交道的工作。相应的职业如会计、出纳、校对员、打字员、档案管理员和图书管理员等。
4)喜欢地理地质类职业
这类人喜欢在野外工作,如地理考察、地质勘探人员等。
5)喜欢生物、化学和农业类工作
这类人喜欢实验性的工作。相应的职业如农业技术人员、化验员、饲养员等。
6)喜欢从事社会福利和帮助他人的工作
这类人乐于帮助别人,他们试图改善他人的状况,喜欢独自与人接触。相应的职业如医生、律师和咨询人员等。
7)喜欢行政和管理的工作
这类人喜欢管理人员的工作,爱做别人的思想工作。相应的职业如辅导员、行政人员等。
8)喜欢研究人的行为
这类人喜欢谈论涉及人的主题,他们乐于研究人的行为举止和心理状态。相应的职业如心理工作者、哲学家和人类学研究者等。
9)喜欢从事科学技术事业
这类人喜欢科技工程类活动。相应的职业如建筑师、工程技术人员等。
10)喜欢从事富于创造性的工作
这类人喜欢需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作,爱创造新的式样和概念。相应的职业如发明家、设计师等。
11)喜欢从事操纵机器的技术工作
这类人喜欢运用一定的技术,操纵各种机器,制造产品或完成其他任务。相应的职业如驾驶员、飞行员、海员和机床工等。
12)喜欢从事具体的工作
这类人喜欢制作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希望很快看到自己的成果,他们从完成的产品中得到自我满足。相应的职业如厨师、园林工、农民和理发师等。
*行业比专业重要。从长远发展来看,选对专业比选对大学重要,选对行业比选对工作重要。
三、职业生涯决策术
1.计划型决策(CASVE循环):
2.决策平衡单:
【举例】
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所具备的心理素质、观念、知识、能力、经验、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是个人工作心得、经验、综合能力、社会地位、荣誉的总和。
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工作时间、地点、内容、职务、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它是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及获取的物质财富总和(可以由名片、工资单等表现出来),其依赖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发展。
决策的几个标准:
一是自己喜欢的;
二是对他人有帮助对社会有价值的;
三是能挣到钱的。
四、毕业生求职前需要思考的事项:
读研vs工作
读研还是找工作,这是很多毕业生面临的第一个决策。除了个人兴趣以外,还要考虑一些客观因素,如能否考上?本专业是否难找工作?读研的目的是什么?对未来是否有规划等?
大企业vs小公司
做“鸡首”还是“凤尾”?一定要考虑清楚。喜欢稳定的人选择大企业比较合适;喜欢冒险的毕业生去小公司更有前景。
专业vs兴趣
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专业还是兴趣?专业是基础,兴趣是方向。专业能力强,是为本钱;兴趣的潜力,类似股权。
五、大学生应该大学四年的规划:
大一(探索期)目标:适应大学生活,接触职业规划,锻炼自己。首先要适应由高中到大学的环境和角色的转变,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次要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分析该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明确目标;然后要建立好的人际关系网,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增加交流;最后要把基础课程学扎实,争取通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的考试。
大二(定向期和准备期)目标:初步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进行相关培养。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善于自学和上网收集有关专业的学习资料,努力在大二上学期考取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其次要争取在假期中,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更深入地了解市场、增加交流,吸取经验和心得;最后要多收集就业信息,了解该专业的就业要求,从而锻炼自己,在以后的就业中占有一定优势。
大三、大四(冲刺期)目标:总结前两年的作为,了解成功就业的秘诀。对前两年的准备工作做一个总结,客观认识自己,大量收集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势,了解招聘单位的基本事项,有利于在面试中更自信。遇挫折也不灰心,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六、职业生涯五个阶段:
①成长阶段。成长阶段大体上可以界定在从一个人出生到14岁这一年龄段上。在这一阶段,个人通过对家庭成员、朋友及老师的认同,以及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建立起自我的概念。在这一阶段的一开始,角色扮演是极为重要的,在这一时期,儿童将尝试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而这使得他们形成人们如何对不同的行为做出反应的印象,并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独特的自我概念或个性。到这一阶段结束的时候,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这些人在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对他们的兴趣和能力的某些基本看法)就开始对各种可选择的职业进行带有某种现实性的思考了。
②探索阶段。探索阶段大约发生于一个人的15~24岁这一年龄段上。在这一时期中,个人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他们试图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对职业的了解,以及通过学校教育、休闲活动和工作等途径中所获得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匹配起来。在这一阶段的开始时期,他们往往做出一些带有试验性质的较为宽泛的职业选择。然而,随着个人对所选择职业及对自我的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这种最初选择往往会被重新界定。到了这一阶段结束的时候,一个看上去比较恰当的职业就已经被选定,他们也已经做好了开始工作的准备。
③确立阶段。确立阶段大约发生在一个人的24~44岁这一年龄段上,它是大多数人工作生命周期中的核心部分。有时,个人在这期间(通常是希望在这一阶段的早期)能够找到合适的职业并随之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有助于自己在此职业中取得永久发展的各种活动之中。人们通常愿意(尤其是在专业领域)早早地就将自己锁定在某一已经选定的职业上。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在这一阶段人们仍然在不断地尝试与自己最初的职业选择所不同的各种能力和理想。
④维持阶段。到了45~65岁这一年龄段上,许多人就很简单地进入了维持阶段。在这一职业的后期阶段,人们一般都已经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为自己创立了一席之地,因而他们的大多数精力主要放在保有这一位置上了。
⑤下降阶段。当退休临近的时候,人们不得不面临职业生涯中的下降阶段。在这一阶段上,许多人都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前景:接受权力和责任减少的现实,学会接受一种新角色,学会成为年轻人的良师益友;再接下去,就是几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的退休,这时人们所面临的选择就是如何去打发原来用在工作上的时间。
*舒伯(Super)提出的五阶段划分理论:
1.第一阶段:成长阶段(出生~14岁)
这一阶段个体开始发展自我概念,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经过在现实世界中的不断尝试,来修正自己的角色。因此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确立对工作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他把这一阶段又细分为:
①梦想期(4~10岁),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即“我想做什么”,这个时期父母应开始引导孩子探求自己的兴趣,鼓励孩子放飞梦想。
②兴趣期(11~12岁),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即“我喜欢做什么”。
③能力期(13~14岁),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即“我能做什么”。
2.第二阶段:探索阶段(15~24岁)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活动等各种活动,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进行探索,因此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这个阶段也包括三个时期:
①试探期(15~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做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
②过渡期(18~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化为特定的选择。
③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24岁),职业生涯初步确定并试验其成为长期生涯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3.第三阶段:建立阶段(25~44岁)
经过上一阶段的探索,人们在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子”,并在31 ~40岁时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这个阶段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这个阶段又可细分为两个时期:
①试验—承诺稳定期(25 ~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的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
②建立期(31~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中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意时期,业绩优良。
4.第四阶段:维持阶段(45~65岁)
个体仍然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位子”,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维持已有的成就和地位。
5.第五阶段:衰退阶段(65岁以后)
个体面对隐退的现实,这一阶段往往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要。
七、如何自我认知:
1.明白三件事情: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或许不需要每天问自己三次,但必须明白三件事: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必须干什么?
2.问自己7个问题:
(1)我究竟有什么才干和天赋?什么东西我能做得出色?与我所认识的人相比,我的长处在哪里?
(2)我的激情在哪一方面?有什么东西特别使我激动向往,使我分外有冲劲去完成,而且干起来不仅不觉得累,反而感到其乐无穷?
(3)我的经历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能给我什么特别的洞察力、经验和能力?运用它,我能做出什么与众不同的事?
(4)我最明显的缺陷和劣势是什么?
(5)时代和环境有什么特别之处?这其中有什么东西能对我的机遇产生影响?
如果你想更成功,可以选择继续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6)我与什么杰出人物有往来?他们有哪些杰出的才干、天赋与激情?与之合作(或跟随他们),能找到什么样的机遇?
(7)我要选择何种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八、职业规划书:
1.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主要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包括个人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个人能力、性格、专业知识、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分析。
我们可以结合前面章节的职业生涯兴趣测试等客观测试方法和一些主观认知方法如我们提到的SWOT分析法、工作经验回顾法、羡慕他人工作法、成就感法、介绍信法等,对自己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评价。一般对自我的分析包括:
(1)个人基本情况;
(2)职业兴趣,即喜欢干什么;
(3)职业能力及适应性,即能够干什么;
(4)个人性格,即适合干什么;
(5)职业价值观,即最看重什么;
(6)胜任能力,即优劣势是什么;
(7)自我分析小结。
2.职业及环境分析
职业及环境分析主要分析个人感兴趣和能胜任的职业类型,包括职业的发展阶段、发展前景、职业需求状况、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包括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家族文化等以及对本人的影响;
(2)学校环境分析:包括学校特色、专业学习、实践经验等;
(3)社会环境分析:包括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竞争对手等;
(4)职业环境分析:
行业分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人业匹配分析
职业分析: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发展前景——人岗匹配分析
企业分析:单位类型、企业文化、发展前景、发展阶段、产品服务、员工素质、工作氛围等——人企匹配分析
地域分析:工作城市的发展前景、文化特点、气候水土、人际关系等——人城匹配分析
(5)职业生涯环境分析小结。
3.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指职业目标体系的设定,包括时间维度的职业目标以及体现在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的各个分目标,如工作能力目标、工作成果目标、职业素质目标、专业知识能力目标、职务目标、薪酬目标、工作内容目标等。
(1)职业目标的确定
我们可以综合前面提到的自我认知分析以及职业生涯影响因素的分析,先做一个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
(2)职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
将职业目标分成三个规划期,即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并对各个规划期及其要实现的目标进行分解。
具体路径: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或专员 主管经理—→总监等)
4.具体执行计划
(1)职业最终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
(2)年度目标及具体实施计划;
(3)季度目标及具体实施计划;
(4)月目标及具体实施计划;
(5)周目标及具体实施计划;
(6)日目标及具体实施计划。
5.职业规划的评估与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正。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组织环境、个人成长曲线等变化以及各种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条件的变化适时评估、调整职业目标、职业路径与行动计划。
(1)评估和调整的内容
职业目标评估(是否需要重新选择职业?)
职业路径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发展方向?)
实施策略评估(是否需要改变行动策略?)
其他因素评估(身体、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机遇、意外情况的及时评估。)
(2)评估和调整的时间
在一般情况下,定期(半年或一年)评估规划。当出现特殊情况时,随时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3)职业规划调整的原则
适应性原则:目标或措施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
连贯性原则:调整后的目标或行动措施与最终目标和主要目标保持一致。
*撰写范例:
职业规划书:我的未来不是梦
*工作报酬清单:
九、解除典型职场困惑:
1.职业定位模糊
原因:
1)缺乏对自我的认识
2)缺乏对职业的认识
2.选错专业入错行
原因:
1)诱惑太多
2)期待太多
3.职业怠倦
原因:
1)职业的特定性
2)找工作错位
3)天生性格容易倦怠
4)工作内容或职场环境的失衡
5)工作单调或太容易
4.职场天花板
原因 :
1)中高层职位数量的限制
2)企业文化的限制
3)内外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匹配
措施:
1)拓展个人职业宽度
2)寻找新的职业发展平台
3)进行有效的职业转型
5.工作与生活的不平衡
原因:
1)未能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时间
2)未能根据个人意愿、能力、家庭情况,事先规划好在自己人生不同阶段工作和生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