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哥读唐诗】李白《上李邕》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听优秀学长讲文史哲”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在唐朝那么多诗人里,我其实喜欢杜甫,“诗中圣哲”,读诗的时候体会杜甫思想的深邃。

但我发现,李白的诗我背得最多。

我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在我给高一学生设计诗歌鉴赏课程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居然不是我喜欢的杜甫,而是李白这个狂放不羁的诗人。

很多人说李白是浪漫的人,他狂放的诗风、自负的特点让人陶醉。也许我自己也没意识到,我可能也是一个像李白一样狂放的人。

但无论如何,《上李邕》这首诗,我还是很佩服李白,羡慕他有那样的性格。

·李邕·

李邕,唐朝人,书法家,也擅长写诗写文,做过渝州刺史、北海太守。与李白、杜甫、高适等都有交往,两部《唐书》都有他的传。是当时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很多读书人都希望能见到李邕,与他交流,其中就包括李白。

这首诗最大的争议就是它的写作时间,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写于开元七年,即公元719年,李白十九岁拜谒李邕之作。这一说法最大的漏洞在于目前并没有确凿的文献证明李白在十九岁的时候到过重庆。另一种说法是写于天宝四年,即公元745年,李白在齐州与李邕会面时所作,时年李四十五岁,已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学术界大部分认同这样的观点,但我对这个观点持怀疑态度。四十五岁的李白,应该已经是非常有名的了,连唐玄宗都认识。但诗中却反映出李邕的冷淡,让李白极度不满。李邕对李白,尤其是再全国都以诗出名的李白态度冷淡,于情于理似乎都不太合适。所以我还是认同此诗写于李白年轻的时候。

当然不管这首诗创作于何时,这首诗中体现出李白的非凡气识与惊人胆量,是不容质疑的。


·我是大鹏鸟·

全诗八句话,前四句话却是在写大鹏鸟。


大鹏鸟,非常有名,因为它出自《庄子·逍遥游》,中国的每个学生都认识它,因为这篇课文语文课得学,更惨的是要背诵。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大鹏鸟,在风的帮助下,可以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抟,指鸟类在高空中盘旋翱翔。九万里,四万多千米的高空,就算是鸟,也是很高了。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这开始了想象。在风的帮助下,大鹏鸟可以飞到九万里的高空,但风只是辅助的因素,主要还是大鹏鸟自身的原因可以飞得很高。如果现在风停了下来,扇动翅膀也可以簸动大海里的水。

看似这四句话是在写大鹏鸟,实际上李白是在写自己。李白用大鹏鸟自比,大鹏鸟凭借风力,能飞到很高很高的地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李白当然想自己也能得到贵人相助,来到比较高的平台。但如果没人贵人相助,李白也相信自己也可以取得一番成就。李白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诗人自己的形象,表现出李白胸怀大志,但也非常自负的特点。

·后生可畏·

后四句诗句,可以算是非常有文明的“骂人话”了。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世上的人见到我都说很特别,经常发表与众不同的议论。而你,李邕,看见我却夸大言辞嘲笑我,对我冷笑。这两句可以看出李白真的是生气了。别人都对我很好,你却对我冷笑,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句话简直就是李白想指着李邕的鼻子要骂的话。宣父,就是孔子。《新唐书·礼乐志五》: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孔子都说要敬畏,要佩服年轻人,难道你李邕不知道吗?孔子是圣人,难道你李邕比圣人还厉害吗?你不能轻视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啊!李白此时应该是气愤到了极点,感觉就差直接上去与李邕干一架,骂上一句“你算什么东西”,简直就把李邕形容成一个有眼无珠的家伙。一派狂傲之态跃然纸上。


这首诗就完全把李白真正的本色表现出来:狂傲、自负、桀骜不驯。李白的一生是狂放的一生,他面对残酷的生活,他却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面对赐金放还,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却能高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面对一群阿谀奉承的人,他能鄙视地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他“人生在世不称意”,他却能“明朝散发弄扁舟”,多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让我更加羡慕李白这样的人生态度。

李白还是有很多值得说的,就像这首诗,还是值得好好品味的。



90后语文老师,文字创作爱好者

爱诗词,爱红楼,爱中国文化

文学理论的爱好者,中国美学的追随者

F1骨灰级车迷,莱科宁铁杆粉丝

微信公众号:听优秀学长讲文史哲

新浪微博:吴圣哲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哥读唐诗】李白《上李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