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女孩儿,可这不是我的错

前两天滴滴出事,我妈再次三令五申不允许我出门打车,不许穿短裤,不许晚上出去玩……仿佛我只有呆在宿舍裹在被子里才是安全的,不是她思想保守,而是她知道这个社会对女生在某些方面还是太苛刻。

前段时间宿舍聊天的时候,一个室友说她的朋友曾在火车上遭到猥亵却选择忍气吞声,细问不深究的原因,才知道她那天穿了短裤,声张的话怕周围的人不但不主持正义反倒谴责她穿着暴露。

她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一边倡导男女平等,一边却在出现此类事件时谴责女生。

被性侵,谁叫你穿的少?

被拐卖,谁让你有占小便宜的思想?

叫滴滴被杀害,谁叫你防范意识不足?

被猥亵,不就被摸几把吗?你不是还和男朋友上床吗?假清高。

这些言论总让我有一种大清复辟的错觉。在中国,男人可以把出轨,家暴,性侵当做自己的谈资而非耻辱,他们断定女孩子收到伤害后只能忍气吞声,她们不敢声张,仿佛受到伤害都是因为自己不够警惕,不够自爱。而这一切不公平的待遇,仅仅因为你是个女孩子。

前段时间,一个中国女博士在英国失联被杀,微博头条下面有一个热门评论: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还跑去国外,活该,早点嫁人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了。本以为这条评论的主人是个重度直男癌患者,点开才发现是个女生留言。同性之间,这样的想法都如此普遍,可见舆论对这些受害者是多么苛责。

在很多人眼里,女孩子只有嫁人生子,家务全包,照顾公婆才是好归宿,她不能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不能指责男性不尊重的行为,不能反抗出轨的丈夫,隐忍仿佛成了女孩子最好的品质。

不仅是个人,就连媒体也喜欢在出事后避重就轻,将法律问题避而不谈一味消费受害者。前几年,拐卖妇女郝艳梅成为最美乡村教师,媒体的宣传大多都是夸赞她无怨无悔,以德报怨,却没有媒体站出来替她说话,没有人用法律手段合理解决拐卖这个犯罪事实。

这么多年来,女大学生被拐卖的新闻下面依旧不乏谴责当事人的言语,就连《大学生安全教育试卷》也是如此,里面“女大学生容易被拐卖”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因为有占便宜的思想。

我们不否认此类事件的发生确实存在当事人防范意识不足的问题,但是媒体以此作为卖点引导群众,多次消费受害者真的是政治正确吗?

就像素媛说的:我没有做错任何事,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她作为一个受害者,还要受到舆论的谴责和媒体的消费,仿佛做错事的不是那些穷凶极恶的施暴者,而是那个手无寸铁的女孩子。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现在的女孩子平时挺汉子,一到关键时候这么怂,不敢反抗猥亵,不敢声张性侵,凡事瞻前顾后,就连出门都不敢一个人打车?

我来回答你,就是因为舆论的苛责让本该是正常的维权变成了她们的耻辱,现实的教训让她们宁愿忍气吞声自我压抑也不愿意把自己放在大众面前被多次消费谴责。

有人曾经和我说:你这样想,对这个问题如此敏感,只是因为你是个女孩子,中国一向如此,这是国情。

我想起了那个《看见》里一心要求为家暴单独立法的女人大代表,当时确实有不少人反驳她:中国已有故意伤害罪,没有必要单独立法,你之所以这样想只是因为你是个女人。所以你关心女人。我想我可以用这个人大代表的话来回答你:不是女人应该关心女人,而是人应该关心人。

众所周知,《中国反家暴法》已然成立,今天所说的现象想要彻底解决确实任重道远,可是若连想都不想,说都不说,那就更是遥遥无期了。

我所求不多,只希望以后那些穿着短裤在车上遭到猥亵的女孩子可以大胆的说出来,那些遭受伤害的女孩子可以收到社会的公正待遇,不必因为女孩子的身份忍气吞声。

我想告诉你们,生为女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个女孩儿,可这不是我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