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弱的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政权,在一次次和西夏,辽国,金国的战斗之中奇迹的活了下来,反倒是这些国家还没有活多久就自己灭亡,还在经济方面进步了许多,眼看着逐渐要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了,可无奈一个机缘巧合,处于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几乎是奇迹般的崛起了起来,将南宋的希望之光彻底毁灭。
蒙古族原来只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蛮族,也就是在中原汉人眼里的野蛮人,因为在蒙古高原上只有长的还不怎么好的草,除此以外几乎什么也没有,蒙古族只好使用放牧的方式存活,放牧首先就要求了各个部落之间必须要相隔很远,才能让每个部落都拥有一部分面积足够大的,足以养活部落里的人的草场,但这样的要求让蒙古族的人聚集不起来,或者因为草场争夺战战争多发,也就无法产生更加高级的文明了,所以在元朝建立之前,蒙古人甚至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字,一直一小撮一小撮的无人注意的生长着。
更甚于此的是, 蒙古高原的气候多变,今天刚刚还是阳光万里的很适合放牧的天气,一个部落可能在把自己的所有牛羊拿出来放,可是没到十几分钟天气骤变,突然出现了暴风雪或者暴风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那个部落的所有的财产也就是牛羊,便因为着暴风雪或者暴风雨付之一炬了,眼看着部落里所有人都要死掉,那个部落当然不想就此灭亡,便于是发挥着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的唯一优势:因为长期在马上,战斗力很强,往最近的部落烧杀抢,掠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最近的部落一般都是自己亲兄弟或者亲戚建立的部落,为了生存,不顾亲情,这很明显也能体现出蒙古族的落后。
以此看来,原始的蒙古族就是一个小小的民族,民族里分为许多个部落,这许多个部落每年都能因为不同的理由打来打去,争斗不休,没有时间进行文化的发展,也几乎不可能统一,根本没有前途,虽说战斗力很强,但如果没有一个旷世天才将这片土地统一起来,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蒙古族的力量,肯定咸鱼翻不了身。
可是,运气降临在了蒙古,因为蒙古族的英雄出生了,他就是铁木真,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铁木真原先只是一个落魄部落的领主,可是他凭藉着非凡的武艺,既然在短短几年之间将整个蒙古高原统一成了一个王朝,并且自己担任大汗,化名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之后,终于使蒙古高原从内斗消耗精力的情况,转化成齐心协力对抗外敌,蒙古族非凡的战斗能力也在这种转变之中被发现了,接下来,便是成吉思汗进行大统一的时候了。他将蒙古的总兵力分为几个队伍,自己领着大多数队伍通过几年的战争把之前大便天下无敌手的金国灭掉了,之后又让西夏被迫求和臣服,将东风这一片区域差不多统一干净之后,成吉思汗开始将目光往西看,进行空前的壮举:西征,历时九年,成吉思汗所向披靡,无人能敌,从蒙古高原打到了欧洲边境,期间的所有土地都被他收入囊中。建立了一个比苏联还要大的帝国,蒙古帝国。为了方便管理辽阔的帝国,成吉思汗给自己的许多亲戚一部分土地,让其成为汗国,那些亲戚便亲自管理各自的汗国内部的土地。他同时创造了蒙古帝国自己的文字,自己的大臣,以及自己的继承制,一个崭新的,强大的蒙古帝国就此逐渐稳定的下来,可是在接下来的一次对出尔反尔的西夏的征讨之中,成吉思汗不信的倒在了城下。
蒙古帝国作为一个由野蛮民族建立起的新帝国,有着许多制度上的弊病,才没运行几年,一个巨大的弊病产生了:成吉思汗建立的汗位继承制,根本无法稳定下来,导致每次大汗死去之后都会进行一次王位争夺战杀得天昏地暗,就在这时,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崭露头角,他本来与大汗完全无缘,顶多只是管理着一小部分地方,可是在王位争夺战之中。他的一个兄弟顺利地当上了大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忽必烈一跃成为了一位将军,并凭藉着自己确确实实的军事才能立功之后迅速升迁,立下了收复西藏,收服大理,攻打南宋等等大攻。
接下来,他的那位兄弟大汗在和他一起进行讨伐南宋战争的时候死去了,又是一轮新的汗位争夺战,忽必烈作为候选人之一当然跃跃欲试,可是他的四弟同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而忽必烈之前体现出的对汉人的善意激起了蒙古贵族的不满,再加上忽必烈的四弟一直在蒙古内陆,没有见到过汉人的文化,因此一直为蒙古文化而骄傲。于是那群贵族就希望扶持忽必烈的四弟阿里不哥,正在攻打南宋的忽必烈到底该怎么办呢?难道是立刻带着自己攻打南宋的兵马回去参加王位争夺战吗?
但是,处在蒙古帝国中央的阿里不哥有着更大部分的军马,支持阿里不哥的人也更多,这样贸然出兵,很明显只能打败仗,那又能怎么办呢?忽必烈看到了大哥所在的军队,那部分军队因为大哥的死去正像无头苍蝇一样原地驻扎呢,“如果用什么方法将这些军队收复了,战斗力应该有很大的提升吧?”忽必烈这么想道,于是跑到大哥蒙哥的军队那,对那群军队说自己要继承大哥的遗志,灭掉南宋,就这样顺利地收编了一大部分军马,得到军马之后,先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名声打了几个大胜仗,并在阿里不哥宣布继盛大汗位的时候也宣布继承汗位,并最后打赢了阿里不哥,成功地成为了蒙古帝国的大汗。然而这次争夺战之中,有许多汗国都支持阿里不哥,当得知阿里不哥战败之后,这些国家彻底脱离了蒙古帝国的统治,蒙古帝国损失了大半的疆域。
尽管如此,留下的疆域还是比中国历代以往的所有王朝都要大,忽必烈还是有着许多治理的条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剩下的国土本身的问题,到底应该如何治理呢?在他了解过中原的文化之后,得知当时中原的制度有着许多合理,并且超前的地方,不像蒙古帝国主流观点所认为的那样迂腐,而是蒙古帝国的制度混乱不堪,容易出现弊病。于是力排众议,不顾许多蒙古贵族的阻挠, 开始政治制度的改革,采用了许多汉人的制度,像以往的王朝一样建立了元朝,并且将继承制度也采用了嫡长子继承皇帝制,还成立了政府,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官员,什么三省六部什么宰相什么将军,全都给忽必烈学来了。果然,虽然蒙古族的贵族反映的声音还是很大,但元朝立马没有之前的蒙古帝国那么乱。不过虽说沿袭汉人的制度,但却不能完全延续,就比如说科举制。如果忽必烈开放科举制,科举制考的都是中原的一些四书五经之类的文化,这些文化蒙古人根本不知道,如果一考试,那么入榜的肯定是中原的人,而如果朝廷当中全是中原的人,一方面蒙古族的人会不乐意,另一方面元朝似乎变成了汉人建立的政权。所以最终,忽必烈并没有进行科举,将朝廷中的重要职位都交给蒙古人来做,汉人只能做做地方小官。
当时的元朝有着许多种人,有蒙古人,有生活在西域地区的色目人,有生活在原先的金国的土地上的汉人,还有南宋政权所属的南人,既然在制度方面已经决定采用汉人的制度,管理这几种人的方式又该怎样决定呢?似乎模仿唐太宗那样将所有的人平等对待会最好?可是如果将所有的人平等对待,蒙古方面一定会闹得不可开交。按照蒙古原来的制度,如果征服了一个地区,那这个地区的所有人都可是给蒙古人当奴隶的,可忽必烈这个所谓的大汗忽必烈在将中原地区进攻下来了之后,非但没有将那里的人所有人变为奴隶,竟然还采用那里的人的制度,允许那里的人自顾自的耕地,就已经有着卖国叛国的嫌疑了,如果忽必烈这时为了元朝以后的前景着想,让不论是所有的民族都一律平等对待,那么本来怨气就很深的蒙古贵族绝对会立刻造反,元朝恐怕得就此消亡。
面对这种情况,忽必烈不得不保存一点蒙古原来的习惯,将所有生活在元朝内的民族分为了四等。最高等级的人是蒙古人,不论是在当官,日常生活方面都享有十足的优惠。第二等级的人是色目人,相对于其他两种人来说会受到较好的待遇。第三等级的人是汉人,也就是生活在黄河以北的中原地区的人们,这一等级的人就处处受到压迫和排挤了。最次等级的人则是南宋故地的南人,不仅税收很重,各种活动都受到不公平对待,还总是被征用。将民族分为四个等级,虽说为元朝以后的混乱埋下了祸根,却在当时堵住了有着反对意见的贵族的嘴巴,也算是一个良策了。
解决完内部混乱,忽必烈将眼光放眼望去,看到还窝在南部的南宋,如果不将南宋灭了,实在是说不下去啊?于是,忽必烈最终组织大君,花了许多年的时间,终于彻彻底底地消灭了南宋,成立了统一的大元王朝,接下来元朝应该何去何从呢?就此休养生息?像其他王朝一样开始黄老之术弥补这多年的战乱?然而,蒙古族作为好战的民族,战争机器一旦发动就很难停止,如果突然不打仗,元朝的士兵突然没了赚钱的手段,可能会将元朝搞崩溃,但现在还能打哪里?北方全都被收服,南方烟瘴之地没有利用价值。似乎只有日本有点利用价值了,于是便是那有名的讨伐日本的战争,可是两次去讨伐,两次都遇到了大风暴船毁人亡。
看来,不论愿不愿意,战争机器都必须停止了,可是怎么停止呢?士兵为什么不愿停止战争机器?是因为在战斗当中,他们能得到数以百计的财物,能够在不打仗的时候享受到舒适的生活,那么如果保证士兵们能够有舒适的生活,士兵们在战争机器停止之后便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了。那又怎么保证士兵有能够过着舒适生活的条件?
忽必烈看中了一个在南宋就很流行的方式:商业,元朝的疆域的辽阔让经商走的的大部分路途都可以在元朝内部安全的进行,而元朝正好有着非常适合经商的色目人,于是忽必烈在四等人之中提升了色目人的地位,让色目人心服口服的为蒙古人经商,给蒙古人赚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不同的专为经商而产生的驿站。这下子,元朝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经商路线,从亚洲一直经商到欧洲,几乎达到了全球贸易化,在商业之中,元朝迅速地富裕了起来,士兵也终于有了财物,不再抱怨了。
做完这一切的忽必烈老了,再有了酗酒的毛病之后,终于以80岁大寿死去,元朝又接着凭藉这道制度存活了许久,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也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纵观忽必烈的一生,无疑,他建立了一番不可磨灭的巨大的工业,如果说成吉思汗是打了天下,那么成功地建立元朝的忽必烈则是帮助爷爷守了天下。
但,忽必烈这一生所做的所有事情到底是对是错呢?我认为他的大部分决定都是当时的最好的选择,可是却有两个决定埋下了祸根,一个是取消科举制,让蒙古族的人担任重要职位,一个是建立民族等级制度。首先,因为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原地区的文人毫无疑问是当时最有才的,忽必烈却为了平息动荡选择放弃这些文人而采用了文化相对落后的蒙古人,可是这一举动势必会让元朝的发展充满着蛮族的冲动气息,做一些决策并不像汉人那样沉稳,如果忽必烈让汉人担当了重要职位,元朝应该能再多活几十年。其次,在元朝之中,汉人是当之无愧的最大比重者,也许只有几百万蒙古人,可能却有接近一亿的汉人,而这时候忽必烈确立了四等人制度,将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列在了被压迫被统治的地位,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占元朝最大比重的汉人的不满,可悲的是,汉人正好是最有政治经验文化经验的,又怎么能忍受一个蛮族的的压迫性治理呢?双重积怨,所起的锋芒绝对不是元朝能抵挡得住的,八十多年后之所以元朝会如此轻易的灭亡,四等人制埋下的巨大的雷是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忽必烈如果延续科举制又或者让人人平等,又会让蒙古族的许多人强烈不满,乃至将帝国搅得天翻地覆,到底应该如何是好?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先确立其取消科举的决定和四等人制,在十几年之后,蒙古族和汉族色目人几个民族交融的差不多了,蒙古族作为战胜民族的自豪逐渐淡化,在逐渐恢复科举和取消四等人制,这样一方面不会使蒙古方面有着巨大的反弹,另一方面还能让汉人为此感恩戴德,还可以收获大批的人才,只是很可惜,没有一个人能够一生都正确,忽必烈没有料到这一切,又或者料到,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行动。